北京痤疮医院网站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1/8580082.html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立春之后,白昼逐渐变长,气温开始升高,大自然的“冬眠”就要结束了。“翠缕争垂柳,红酥旋点花”,春色渐近,每个不愿辜负韶光与美食的吃货都变得蠢蠢欲动。在我国各地民间,春季都有一些应时糕点,不仅清淡排毒,也更有利于应景地享受清淡又舒适的春天。

青团

《随园食单》里面写道:“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就是把青团的制作步骤浓缩在这句话里了。江南的“麦浆草”,清明而生,过则难觅,也因此,用麦浆草做成的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清明食俗中格外重要。

它最大的亮点是“青汁”: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田间揪一把“麦浆草”,回家捣烂压汁,与晾干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和好,馅料则取用赤豆、糖渍桂花,民间诀窍还要放入一小块水晶般的猪油,团好坯入笼蒸熟,出笼时再薄薄刷一层熟菜油在表面。蒸熟后个个葱绿如碧玉,油亮似翡翠,糯韧绵软,清香扑鼻,甜而不腻,肥而不腴,咬一口,满是春天的气息。

艾饺

清明时节,正值青艾嫩绿,又是民间上坟祭祖之时,清明吃艾饺与上坟必备艾饺已成为浙江民间食俗,故又称“上坟艾饺”,有不忘祖先尝新之意。此饺用鲜嫩艾叶和米粉和匀作皮,以猪油、白糖、芝麻、松仁、核桃肉、百果为馅,捏成海燕状饺子,蒸制而成。一开锅,水汽裹挟着浓郁的艾草香迎面扑来,其色泽翠绿,味道清香而略带苦味,食之别有风味。

焐熟藕

焐熟藕酥中带糯,风味独特,也是苏州人清明的节令食品。据介绍,每到清明节前,人们从藕池中采摘隔年老藕,去节去梢,两头切下一薄片,用糯米灌实,再把薄片用牙签盖上钉牢。将藕放入锅内,加入食碱,面上盖些荷叶,盖上锅盖大火烧煮,至藕呈褐色酥熟为止。冷却后,蘸赤砂糖浆等食用。

酒酿饼

旧时,老苏州总喜欢在冬季酿酒,剩下的酒糟便会做成酒酿小圆子、酒酿饼一类的美食。气温升高了,酒糟便保存不住,所以酒酿饼只有在春天才能吃到。酒酿饼,形如满月,味道醉人,只在春天出现,做法也相当考究:将冬小麦粉,用清酒酿来发,馅料有荤、素之分,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口味。酒酿饼没有添加酵母,纯靠酒酿自然发酵,酒香浓郁、甘甜醇厚、饼质松软,吃起来甜肥软韧,油润晶莹……一定要趁热吃哦!

五色大方糕

大方糕时令性很强,清明前后上市,销售一个多月,至端午落市。在经历了筛粉、开模、放馅、上面张、拍花板、切块、上蒸笼等全手工的七道工序之后,一块块馅料满满、滋味好的大方糕大功告成了,从视觉到舌尖上的感受,都会让人确信,古老的制糕秘诀中所要求的:糕粉要用80%的上等粳米加20%的糯米混合,隔夜浸水,第二天一早磨成粉;筛粉分粗、细两道工序;糕皮要薄到可以看到里面的馅色;放馅之前要先放少许猪油;还有必须练到娴熟的拍花板手艺、切块技法,都是整套工序中不可或缺的,并决定着糕点最终品质的关键。

做好的大方糕其实就是一块雪白的糕,那么凭什么被称为“五色大方糕”呢?因为大方糕有6种咸甜馅料:粉的玫瑰、绿的薄荷、黑的芝麻、红的豆沙、白的白果、黄的鲜肉。由于其皮薄到似乎半透明的程度,蒸熟后各种馅料似乎能够隐隐透出糕面,因此又称为“五色大方糕”。轻咬一口,丰厚的馅料冲破薄薄的面衣,口感丰富,非常过瘾,作为伴手礼馈赠亲友也很合适。

麦芽塌饼

麦芽塌饼是江浙一带的乡土点心,清明节这里的人们喜欢用麦芽塌饼做早点,在田里忙得腹中空空时,麦芽塌饼又成了人们垫饥的好干粮,而摆起场面吃“熏青豆茶”时,自然也少不了这种应时美味。更多精彩内容请   

晋江的“润饼菜”却复杂许多,包“润饼菜”的主料摆了满满一桌: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还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敷、芫荽、蒜丝,吃时必须叠两张“润饼皮”才能保证其不被丰富的内容所撑破。

  

不过要论复杂,应该是厦门为最。晋江用的主料厦门都有,此外还要加上笋、鱼、油酥扁鱼干、油炒韭,再蘸上芥辣、辣酱、甜酱,这才叫地道的厦门“薄饼”。

芥菜饭

闽东和温州地区都有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这一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选取上好的糯米、剥来嫩绿的芥菜叶儿,先将糯米煮成饭;再把芥菜嫩叶切细备用;把切好的猪肉倒入炒锅煎炒香出油,把切好的芥菜倒入锅里与肉同炒;炒之使软变青并熟后,即把糯米饭放入锅中同猪肉芥菜一起猛炒、拌匀;最后放盐、味精、虾皮、香菜等佐料,焖一二分钟,即可起锅开吃。饭松菜嫩,香甘爽口,别有风味。

苎叶粄

客家人清明节前后吃苎叶粄的习俗由来已久。苎麻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每年清明时节是采摘苎叶最好的季节。捣烂的苎叶混合米粉和水之城粄团,里面会包上酸菜、笋作为馅料,上蒸笼蒸。苎叶粄的形状比较多变,有些地方是饼状,也有饺子形状的,还有的形状与糖三角相似。

客家艾糍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每到春季,田头水边就会长出一丛丛艾草,绿色的叶子盘旋而上,像宝塔似的非常可爱。这时,女人们会把它们采下来,回家将糯米蒸熟之后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里蒸熟,这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

水开后放锅里蒸20分钟,艾糍就出炉了。一揭开锅,仍然是碧绿清香,像是与整个春天都撞了个满怀。吃一口艾糍,口感柔软,甜糯弹牙,最重要的是,齿颊之间那种芳草的芬芳,让你觉得把春天含在嘴里,一时还舍不得咽下。艾糍味道浓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如果吃不惯,可以在做艾糍时少放些艾叶,这样吃起来就会满口清香,还带着一种特有的甘味,让人顿时胃口大开。不过,也正因为这特别的香味,艾草在民间几乎是被神化的。除了做艾糍,还可以做菜,比如艾草鸡蛋汤、艾草粥等,可以清热解毒。

朴籽粿

虽说“粿”在潮汕地区是日常点心,但潮汕人也会根据每个节日而采用不同的做法,即“时节做时粿”。每逢清明,潮汕地区的菜市场和街边小吃店均会推出朴籽粿,持续到清明过后一周。朴籽粿的来源与潮汕当地的树有关,这种树叫朴籽树,叶卵形或长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无毒,有消痰下气之效。

  

将采摘下的朴丁树叶和朴籽洗净后,加入大米粉用石臼捣烂成汁,再拿粗布过滤,滤过后的汁水混合适量的糖、水和酵母粉,搅匀后装进桃形或梅花形的粿印中,蒸熟即可食用。若是放在梅花形粿印中,还可以看到蒸熟后的朴籽粿,表面自然裂开交叉的两道口子,乍看像一朵盛开的花。

狗利仔

广东阳江民间喜欢用鸡屎藤的嫩茎叶加糯米粉等,做成狗舌形状的糕点,取名“狗利仔”。鸡屎藤在民间有“土参”的叫法,有清热、消炎、解毒、润肺等功效,其根具有驱风镇咳、祛痰止泻、治疗感冒的作用,用叶捣粉为汤可治咳嗽、痢疾,果的汁液可治毒虫螫伤。

陕北子推馍

在陕北的榆林和延安两地有清明节前蒸“子推馍”的习俗。子推馍又称老馍馍、面花,也叫蒸大馍。在陕北地区,做子推馍和面花一直陕北妇女的拿手好戏,她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能将发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种形状的面花。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锥子、镊子等日用品,辅料则是红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来的面花栩栩如生,尤如艺术珍品,令人爱不释手,舍不得马上吃掉。

用酵糟发面,“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父母用杜梨树枝或细麻线将各种小面花串起来,吊在窑洞顶上或挂到窗框旁边,让孩子们慢慢享用。风干的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节。

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糕就是谷物类,谷物类加上枣,符合春季养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来限制一下肝气过分的往外张扬。

乌稔饭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更多精彩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gj/8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