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滔滔、热浪滚滚的五一小长假已经进入尾声。你是在旅游归途中,还是在欣赏深圳风景~

不管怎样,今晚我们都得收起放假的心情,准备明天回归工作的怀抱~

在这样淡淡感伤的时候,我们不妨来想点有意思的事,比如“我们的祖先都吃什么谷豆蔬果呢?”

据考古发现,我国在一万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谷物了: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了距今年前的碳化粟米粒,浙江河姆渡遗址发掘出了年前的稻谷、稻秆、稻叶,还有年在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发现了年前的稻米遗存——我国的农耕文明也可以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初期开始追溯。

关于种植作物的产生,古人认为,远古的祖先们茹毛饮血,但由于“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而“难以养民”,所以需要寻求新的食物来源。传说神农尝百草,甄选了可以用来广泛种植的农作物;又因为梦见一只金丝鸟口中衔着一串金光灿灿的穗子而得到启发,于是教人们制作农具、传授耕作之法;由此中国的农耕文明得以产生。

▲《白虎通·号》记载:“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新语·道基》也有关于神农的记载:“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更为可靠的观点是,上古时代人们主要从事的是畜牧养殖,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及战乱的频发,单位面积养活人口的数量上畜牧业远不如种植业,且种植业在农事操作上用工弹性大又简单易行,所以先民们在经济生活中逐渐减弱畜牧而增加种植业。战国七雄争霸,秦国出台了鼓励军功、奖励耕战等农业政策,从而使农业生产得到充分发展,国力也随之大增,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可以说,发展种植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早期文明发达的物质基础,而种植业的进行,自然离不开农作物。

我国古代各时期农作物的演变

1、先秦时期的农作物

开始时,凡是可以吃饱而无毒的植物先民们都进行种植,随着人们对作物认识的提高,逐渐淘汰了一些产量低口感差的植物种类。其中,流传最为久远的当属“五谷”了。

▲所谓五谷,各个时代有不同的称呼,但一般而言,指黍、稷、稻、麦、粱。

所谓五谷者,即黍、稷、稻、麦、粱(在此处,“黍”指黄米;“稷”指小米,也叫“粟”);加上“豆”的话,也称“六谷”;如果再细分为黍、稷、稻、麦、粱、大小豆、麻与菇,就称为“九谷”;但中国最早的农作物应该为“黍”和“稷”。

黍、稷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高地农作物,比较粗生粗养,容易种植。“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麦”,从当时全国范围来说,北方以种植较耐干旱的黍、稷为主,而南方则由于雨量充沛,以种植水稻为主。但事实上,稻、麦作为当时的贵品种,难以生长,普遍上仍较少种植。因此,在先秦时期,古人重黍、稷而轻稻、粱,敬神祭祀的用品,也只取黍、稷。

▲《诗经》中有多处关于黍、稷的记载,如“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国风·王风黍离》;“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小雅·甫田之什·甫田》

这个时期,人们在不断的种植中已经懂得了简单的作物种类筛选。据《尔雅》记载,因颜色不同或其它特征相异,当时禾有6种,麻有4种,黍有3种,稻有2种,燕麦有2种。

2、秦汉时期的农作物

秦汉时期的主要农作物仍然沿袭前代,但是各种作物所占的比例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麦和稻的种植更为普遍,在人们的粮食构成中日渐重要。特别是在北方麦的种植得到大力推广。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董仲舒:“圣人于五谷最重麦与禾也”。由此可见稻和麦在农作物的地位日渐上升。在西汉时,种植麦子甚至引起了汉武帝的重视,他下诏令广种小麦,从此关中小麦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在南方,稻的种植显得十分突出,而且已推广到北方的部分地区。

▲来牟,亦作“来麰”。古时大小麦的统称。《诗·周颂·思文》:“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朱熹·集传亦有注:“来,小麦。牟,大麦也。”

▲稌(tú),糯稻也。见于《诗经》: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丰年

这个时期,人们在作物的种植中还学会了作物品种的选择培育,生产上出现了许多优良品种。比如,麦已有大麦与小麦、“旋麦”(春麦)与“宿麦”(冬麦)的区分。豆也有大豆与小豆的区分。

汉代时人们还种植了较多的蔬菜和经济作物。东汉末期政论家崔寔的《四民月令》中提到的蔬菜有瓜、苜蓿、芥、芋、生姜、葱、青葱、大蒜、韭葱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桑、麻、芝麻、蓼蓝和胡瓜。雄麻主要用其纤维制造亚麻布及其它织物,雌麻则和芝麻和白苏等作为油料作物,蓼蓝作为蓝色染料作物,麻籽已不再作为谷物食用了。

汉代还开通了中国与西亚各国(主要是西域)的物资交流,从西域国家引入了西瓜、黄瓜、蚕豆、青葱、大蒜、胡椒、芝麻、葡萄和苜蓿等作物。

3、魏晋南北朝的农作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作物格局依然是南稻北粟(稷),但麦类的种植逐渐普遍,在北方大有追赶粟类之势,在南方则随着北方移民的入迁也开始有少量种植。据北魏时农学家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记载,这时北方已有旱稻种植。农人们除了种植大田粮食作物外还比较重视其它作物的种植。蔬菜瓜果作物沿袭前代;染料作物出现了红蓝花、栀子、蓝、紫草等;油料作物有胡麻(芝麻)、荏等,其中胡麻在黄河流域已经普遍种植;饲料或绿肥作物有苜蓿、芜菁、苕草等;糖料作物有甘蔗;纤维作物有麻。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年-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人们已重视作物的选种和良种培育工作,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选种、留种、建立“种子田”进行良种繁育和精细管理、单种、防杂保纯结合在一起,具有相当的科学性,至今在品种的提纯复壮中仍有沿用。因而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农作物新品种。

4、隋唐时期的农作物

隋唐时期作物种类有了较大的变化。粮食作物除传统的五谷外,又有薯蓣(山药)、荞麦和薏苡(薏米)等。这三种作物可能在唐以前已有所种植,但是到了唐朝才见于文献记载。

薯蓣(山药右上)、荞麦(右下)和薏苡(薏米左)

即便是五谷的种植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在《齐民要术》的记载中,粟(稷)依然居首位,麦、稻则稍后。而在《四时纂要》中,已成为粟(稷)、麦、稻并称,说明这个时期稻麦的种植比前代更加普遍。值得一提的是,中唐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向南推移,所谓“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此时南方稻米岁运已为万石(《旧唐书?食货志下》记载),可见南方水稻在当时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

随着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水稻的优良品种。这个时期的水稻品种主要有蝉鸣稻、玉粒、江米、白稻、香稻(香粳)、红莲、红稻、黄稻、獐牙稻、长枪、珠稻、霜稻、罢亚、黄稑、乌节等15种。除白稻、香稻和黄稑外,其余品种均未见于前代文献,应为隋唐时出现的新品种。

这个时期麦类则在北方大规模种植,在南方有小面积地种植于丘陵旱地。此时麦类已成为仅次于稻,而与粟(稷)处于同等地位的粮食作物,并在全国形成了南稻北麦的生产格局。

在《四时纂要》中还有关于茶叶、棉花、食用菌的种植记载。至于茶叶的种植虽然在西汉时就有茶市的记载,但在唐代以前所饮茶叶,主要以是采集野生茶为主,栽培尚不普遍。就连这个时期出版的《茶经》中也很少关于茶树栽培的记载,但是在《茶经》之后,茶叶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唐朝全国产茶地已有五十多个州郡。除南方老茶区之外,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区也都有茶叶生产。《四时纂要》一书中以“种茶”和“收茶子”两节写了茶叶的种植和管理。可见茶树的大规模种植应该是从唐代开始。

▲陆羽(年-年),字鸿渐,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被誉为"茶仙、茶圣"。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5、五代宋元时期的农作物

五代宋元时期,随着北方人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种麦技术,再加上政府鼓励,南方麦类种植日益扩大。当时市场上麦的价格高,而政府有南方种麦不用交课粮的政策,从而刺激了南方麦类的扩大种植。

但是在南方的农作物仍以水稻为主,麦类种植的南移并未影响到水稻的种植面积,倒是成就了南方麦、稻一年两熟制的形成。在宋代,南方的水稻种类已是早、中、晚皆备,籼、粳、糯俱全。另外在各地方志中都有关于水稻品种的记载,可见当时江南水稻品种之多,几乎在各个水稻种植区都培育有地方品种。

▲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创作了著名的《耕织图》,其中包括水稻栽培从整地、浸种、催芽、育秧、插秧、耘耥、施肥、灌溉等环节直至收割、脱粒、扬晒、入仓为止的全过程,是中国古代水稻栽培技术的生动写照。图为稻谷扬晒图。

到了元代,人们对于水稻的各个类型已有充分的认识。认为籼稻较为早熟,而粳稻多为中、晚熟。

Tips

大米以肥瘦而分为两种:粳(jing)米与籼(xian)米。粳米短而宽,人称肥仔米,常见的有珍珠米、水晶米、东北大米等;而籼米则外形修长苗条,常见的有泰国香米、丝苗米、中国香米、猫牙米等;这两种米在直链淀粉含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前者米质胀性较小而粘性较强,适合熬粥,后者米质胀性较大而粘性较弱,适合煲仔饭、焖饭、蒸饭。

6、明朝至清代前期(公元年前)的农作物

明朝时期,粮食作物基本上还是沿袭前代。但是这个时期,随着中国与海外交往的增多,举世闻名的郑和七下西洋就发生在这个时代。目前在中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几种农作物如“玉米”、“蕃薯”以及“马铃薯”就是在这个时期从海外引入种植的。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得到丰富,也使人们的食物结构得到改善。

▲原来,我们日常吃的玉米、番薯、土豆是明清时期才传入我国,此前古代中国是没有的!

这个时期,在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上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主要表现在选育出了大量的优良农作物新品种。南方的水稻不断的有新品种培育出来,使得南方大面积流行种植“双季稻”。北方则推广了南方的一些农作物品种。此外,这个时期还在全国推广海外引进的一些高产农作物品种,如玉米、蕃薯、马铃薯、花生等,使之成为当时农民的主要农作物。

原来我们的祖先再荣华富贵,吃的也许还不如今天普普通通的一顿晚饭。想到这,我就满怀感恩,感谢伟大的劳动人民筛选出了这么多丰富又有营养的农作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gj/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