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

为雷锋家乡文学大潮蓄势给望城名望之城建设添彩

《南方草木记》

《南方草木记》系蔡英的第二部散文集,由著名作家王开林老师作序。全书13万字,分春夏秋冬四辑,倾情记录了金樱子、水芹、蕨菜等七十余种望城本土草木,从人文的角度进行感性观察和深入思考,勾勒出一幅草木繁盛的乡村图景,也从中探寻着自然和生活之美。

温暖的草木时光

文/踏雪寻梅

(一)

古往今来,写故乡的作品多不计数,写法也千姿百态,既有大江东去的磅礴,也有小桥流水的雅致,既有风云变幻大开大合的宏大叙事,也有自小城旧事、饭粥琐事里落笔。气象万千的表达方式里,永恒不变的是对故乡的深情。

家乡的风物,总是等着深情的作家来描写。一棵树扎根扎得越深,就越枝繁叶茂。一个作家对故乡爱得越深,写作空间和潜力就会越大。

在蔡英最新出版的《南方草木记》里,那些生长在望城土地上的野树野花野草,是那样水灵灵鲜亮亮,活泼得要笑出声来。这些文字,如春日的繁花,秋天的月色,如夏天的清风,冬季的阳光,读之,让人心里一片澄明,而饱含在字里行间中对故乡的浓情蜜意,如同冰天雪地里喝下一碗热所腾腾的豆子芝麻茶,让人浑身暖洋洋的,通体舒泰。

学林业出身的她素喜古典诗词,落笔优雅从容,她引经据典地写野芹,“汉语是世间最美妙的语言,望形,吐声,析义,如摘青梅酿好酒,如汲名泉煮佳茗。比如芹菜的芹,声调微扬,温和美好,如春天的阳光铺野,如秋天的月光洒辉。古汉语尤为美妙,汉乐府《江南》曰,‘溪涧可采芹,芹叶何菁菁’,一幅水乡少女采芹的画面徐徐展开,让人心生向往。”她写文源路上的玉兰,“每年早春,花期总是如约而至,灿烂至极,似有抱柱之信。”这样灵气十足的句子在书中比比皆是,非饱读诗书不能如此。

她笔下的花,不仅是花,而是寄托了种种情怀,如清明时节的杜鹃花,“黑麋峰的深山里,春天的后半夜,万簌俱寂,山泉潺潺,松涛阵阵,总能听到古树间凄凉哀怨的杜鹃鸟叫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夜夜达五更。这声音,帝王将相,迁客骚人,游子思妇,无不心惊肠断。人世大抵如此,越是华丽美好的事物背后,越是藏匿人所不知的悲情。比如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比如鹊桥七夕,相爱不能相守。”她写菜园里的野南瓜树,年年遭砍伐,从而发出“成长中的伤痛,无论树还是人,谁也逃不脱。即使满身伤痕,我们依然要拼尽全力生长”的感慨。

与植物亲近,是件美好的事,蔡英笔下的花草,与故乡风俗和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她写荠菜,“一阵阵青草的香气袅袅升起,那是地菜子的清香,还夹着枫的香,枣的甜。一人舀一碗,汤汁黄色略带红,很是可爱。迫不及待地喝一口,微微的甜,浓浓的香,淡淡的涩,那是春天的味道,也是春草的味道,还是泥土的味道。一仰头喝上两碗汤加两个蛋,肚皮胀得滚圆的。母亲满意地笑,三月天,吃了地菜子煮蛋,一年不生病呢,最主要是去风。”

在她眼里,草木不是单纯的草木,而是寓意着美好的品质,她借草木写人间的善意,赞人间的大爱,如《泡桐》,写的是村里人捐赠樟木给失去双亲的佳宜做嫁妆,佳宜为回报乡亲们,将祖母去世后留下的房屋无偿提供给孤寡老人居住并时常看望的故事,从而引发感叹“爱,从来都是源远流长,从来都是一脉相承。”如《油桐花》,孝顺懂事的桐花为减轻家里负担,辍学打工养家,因劳累过度最终患绝症身亡,“每年四月,桐花如期开放,漫山遍野的白,像与谁约好了似的。”

她构思巧妙,哪怕再普通的植物,也能写出独特别致来,如写蕨:“它们远离人群,不问世事,分明是归隐山林的贵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真正的贵族身世久远,宁静淡泊,不像暴发户那般飞扬跋扈和鼠目寸光。蕨安静地生长在角落里。其实,安静的角落里,才能滋养好故事。”

草木有情。在她的笔下,家乡是草木之城,是鲜花之城,满目葱笼。四季有开不败的花,结不完的果,赏不完的美景,陈年往事也散发着岁月的醇香。这本书中的七十三种植物,是长沙常见的草木,饱含着人心的温热,寓意着世间的真善美。当蔡英为望城的花花草草写下一行行优美的文字时,她的内心必是丰盈而喜悦的,正如我们阅读《南方草木记》的感觉一样。

(二)

总有一个地方,让一个人魂牵梦饶。望城是蔡英心心念念的故乡,在她的笔下,故乡是美丽的,水墨画一样的村庄。

蔡英把故乡的风物描摹得活色生香,早些年出版过散文集《水墨村庄》。她笔下的故乡,无论风景名胜,还是民风民俗,总带着温暖的人情,有着炊烟袅袅的熨贴。她笔下的望城,不是一个生硬的地理名称,而是生动鲜活的。她的《南方草木记》,从草木落笔,但随处可见故乡的风情,她写家乡人用蓼制作甜酒曲子,“陈奶奶将蓼的上部带白色的嫩茎摘下来,洗净晾干,切成碎段。做酒曲时,先将大米浸泡半小时左右,再用手指捏一下大米,如果成粉状,便能捞起来沥干,晒干变硬。晚间,陈奶奶从我家借去小石磨,点着煤油灯将干米和红蓼磨成粉子,加水和成一个个小丸子。她再将几个陈年的老甜酒曲子压碎成粉,均匀地洒在大竹筛里,放进新做的小丸子。看着站在旁边蠢蠢欲试的我,奶奶便默许我抱着竹筛子左右波动,让粉末均匀地粘在小丸子上。接着,她便取下抽屉,将披着老曲粉末的小丸们密封起来,让其“上霉”,也就是发酵。不久,小丸子便长出细细的霉丝,像一颗颗毛茸茸的枫球,散发着沁人肺腑的香气,这便是甜酒曲子。”

在山野长大的她,熟知身边草木的习性与药效,她写家乡人酷暑时节去深山采草药,熬制成解暑败毒的凉茶,“回家,用井水将竹淡叶稍稍清洗,切成段,与夏枯草、大青叶、金银花、甘草、黄豆等放到铁锅里煮。木柴架在灶里,水开几滚后,便熄火。母亲说,淡竹叶的凉茶不能久煮,否则药效会变差。揭开黑旧的木盖,蒸气袅袅袭来,淡淡雅雅的药香裹住我们。母亲将凉茶一碗碗盛在粗瓷碗里,汁液是黄褐色的。啜上一口,苦涩还夹着一丝丝甜。”

故乡的那些风雅旧事,借着花花草草、枝枝蔓蔓,她娓娓道来。她写端午时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多以一株草木作为标记,如清明是杏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重阳节是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呢,我想水上植物应为菖蒲,陆地则为艾草。一个避邪驱鬼,一个散寒除湿。一个求得心理安宁,一个保全身体健康。菖蒲生长在水边,全株有小毒,平日人们不太理会。而艾草满山遍野,药用甚为广泛,与农人生活润染深厚,晨昏相对。”

在蔡英的笔下,故乡不仅是水墨村庄,拥有明珠般灿烂的湘江古镇群,也是一座八面繁花开,四时草木盛的绿城。望城身处北纬28度,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风调雨顺,气候宜人。这里,湘江北去,麋峰高耸,物种丰富,人文深厚,都胜别处一筹,如蜜柚、云雾茶等。

秋来蜜柚累累,她当然要为故乡的柚子立传,“此后,柚子越结越多,味道越来越甜,就像苦尽甘来的日子。每到深秋,母亲挑出又大又圆的漂亮柚子,提着篮子挨家挨户地送,捉蛇人也送。甚至熟人从门口经过,母亲都会叫住,从树上敲下两个柚子送他……谁家有孩子久咳不愈,便来我家讨个柚子,加冰糖蒸了,连皮带果肉一齐吃下。”她写黑麋峰的云雾茶,汲取天地灵气,还得用黄藤来熏,用老政府的井水来泡,才得清香四溢。

年轻时,多少人以梦为马,逃离故土,寻找心中的理想国,而当两鬓斑斑,老态龙种时,才发现家乡才是真正的桃花源。蔡英赋予草木以深情,她的文字最能引发游子的乡愁,“萧萧冬日,母亲照例把霜雪关在门外,为我们煮一锅南瓜粥。粥翻滚着,如绽放的朵朵白菊,南瓜丁和米粒欢快沉浮,渐渐黏稠起来,瓜的芬芳融进粥,淡淡的甜香飘满灶屋。喝一口,糯软甘甜。细细地啜着,觉得喧嚣俗事远了,名利纷争远了。”她还写家乡人用干马齿苋煮肉,摘苦槠子打豆腐,打南酸枣做开胃零食,制酸芋头荷煮鱼,这些地方特产无不让人馋涎欲滴,让远在异乡的游子顿起乡愁。

她的笔尖饱含着对故乡的爱与思念,字里行间让人愁肠百结。她还深情地写道,“如今的我,好想有一个农家小院,装满鸟语花香,栽满南瓜白菜。老了,能坐在柔软的藤椅里,看那青青的南瓜藤爬满棚架,大朵大朵的黄瓜迎着朝阳吹起喇叭。”这些,何止她的心声,也写出了你我的心思,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当你在灯红酒绿的城市里低眉时,家乡的一草一木在她的笔下,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她的文字细腻温情,有时是白描,简约朴实,有时如油画,五彩斑澜。透过她这些灵动的文字,吾乡吾土如此美好,草木时光如此温暖,怎能不回首,怎能不感动?

草木葳蕤,人间有味。妙。

-公益诵读周雅鑫-

85后,湖南常德人

现居喻家坡社区

爱好诵读、手工、烹饪等

●END●

望城区作家协会

责编彭赞|校对顺子

投稿邮箱

qq.







































中秋治疗白癜风方法
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yf/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