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1:答案

《劝学》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学不可以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筋骨之强用心一也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师说》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7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8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一、1. 煣 使弯曲 2.生 性 资质、禀赋2.受 授 传授 3.不 否二1.兽类的脚爪和牙齿 2.把……做成 3.寄居4.求学的人 .用来……的、……的凭借 .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 7.一般人 8.不一定

三、1.(1)横渡 (2)停止 (3)直上穿过 (4)与人世隔绝的 ()断绝 ()极点 (7)非常 (8)绝命,死2.(1)借助、利用 (2)假装 (3)借、借给(4)宽容3.(1)听见 (2)见闻、见识 (3)听说 (4)使……听到 ()闻名,出名4.(1)传授 (2)流传 (3)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4)传送,传递 ()招待宾客的馆舍 .(1)跟从 (2)依顺,听从 (3)参加 (4)指堂房亲属 ()跟,向 ()自,由 (7)合纵的盟约 (8)紧挨着,依傍 .(1)老师 (2)有专门技艺的人 (3)以……为师 (4)学习 ()从师学习 ()军队 7.(1)连词,表转折 (2)副词,就 (3)副词,表判断,就是

四、《劝学》1.名词作动词 游水 2.名词作状语 每天 3.名词作状语 向上;向下 4.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弯曲 .形容词作名词 弯度 .形容词作名词 高处 7.形容词作名词 善行 8.形容词作动词 变直 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快,走得快 10.数词作形容词 专一《师说》1.名词作动词 学习 2.名词作动词 低于 3.名词作状语 表动作的情态,成群 4.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师 .形容词作名词 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形容词作名词 高明的地方 7.形容词作名词 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8.形容词作名词 疑难的问题 9.形容词作名词 卑贱的人、低下的人;势盛位高的人 10.形容词作动词 遇到疑难问题 11.形容词作动词 感到耻辱 1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耻

五、1.判断句 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用火烤过,使它弯曲成为这样的。2.判断句 (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3.状语后置句 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可是比蓼蓝颜色更深;冰,水凝结而成,却比水还要寒冷。

4.定语后置句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判断句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被动句 不被(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 7.宾语前置句 句读不明,疑惑不能解决。 8.状语后置句 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9.省略句 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10.省略句 现在他们的智慧竟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

六、1.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会聪明多智,行为不会有过错了。(采分点:金、就、博学、知明)2.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采分点:疾、彰)

3.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有了疑难问题,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采分点:两个“而”、第二个“惑”)

4.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采分点:师、是故、无)

七、1.A2.D3.B4.D.B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1讲运动的描述

考点1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

1.解析: 弧旋的乒乓球在转动,其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因而不能把它视为质点,选项A错;足球的大小尺寸和旋转情况,相对于足球的飞行弧线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以把这时的足球视为质点,选项B对;健美操运动员的动作复杂,若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技术分析,显然不能把运动员视为质点,但若只研究运动员的运动路线,则可以把运动员视为质点,选项C错;武术比赛中的运动员动作复杂,同样不能视为质点,选项D错。

答案: B

2.解析: 甲、乙两车相对静止,但相对地面都是向前运动的,所以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是静止的,以树木为参考系,乙车是运动的,而选取速度更快的向前运动的汽车为参考系时,乙车是向后运动的。正确选项为A、B。

答案: AB

考点二 位移和速度

1.解析: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A错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零,则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经一段时间的运动后回到出发点,它在这一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等于零,B错误;匀速直线运动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且都等于任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C正确;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可能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错误。

答案: C

2.解析: 质点做圆周运动一周的位移为零,显然质点是运动的,选项A错;质点只要运动,路程就不会为零,选项B对;若质点做往返直线运动,则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选项C错;除了单向直线运动外,在其他的运动中位移大小都小于路程,选项D错。

答案: B

3.解析: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得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故D正确。

答案: D

考点3加速度

1.解析: 若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仍在增大,A可能;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即有加速度,则速度发生改变,B不可能;加速度仅仅反映速度改变的快慢,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当加速度最大时,速度可能取最小值,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当加速度最小时,速度增大得最慢,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可能取最大值,C可能;物体做平抛运动,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时刻变化,D可能。

2.解析: 物体在第一个Δx内平均速度v1=,第二个Δx内的平均速度v2=,则物体的加速度a==,A正确。

答案: A

3.解析: (1)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v1==m/s=0.10m/s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v2==m/s=0.30m/s

故滑块的加速度a=≈0.07m/s2。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Δt=0.m。

答案: (1)0.07m/s2(2)0.m

走进高考

1.解析: 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其大小不能忽略,A错误;运动员相对水面加速下降,则水面相对运动员加速上升,B正确;运动员沿直线下落,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C正确,D错误。

答案: BC

2.解析: 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故质点速度要增加,只是速度增加变慢一些,当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A项错误,B项正确;因质点沿直线运动方向不变,所以位移一直增大,故C、D项错误。

答案: B

3.解析: 物体的位移大小为AC的长度,根据几何关系可知:xAC==R,方向由A指向C,路程为一个半圆周长和一个四分之三圆周长之和,即s=+×2πR=R,故C正确。

答案: C

4.解析: 根据a=得:

a=m/s2

=-m/s2,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1.解析: 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A错误;火车的大小和桥的大小相差不多时,火车不能看作质点,B错误;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如果速度变化得快,则说明加速度一定大,C错误;参考系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人为选定作为参照的物体,参考系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参考系的选择与运动状态无关,D正确。

答案: D

2.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自由落体以及相对运动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对自由落体运动基本规律的掌握以及相对运动的认识。甲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t后,甲的速度为v1=gt,此时乙开始运动,从乙自由下落开始计时,经过时间t′,甲的速度为v甲=v1+gt′,乙的速度为v乙=gt′,因此乙相对于甲的速度为-v1,即乙相对于甲做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答案选B。

答案: B

3.解析: “速度变化得越多”是指Δv越大,但若所用时间Δt也很大,则Δv/Δt就不一定大,故A错。“速度变化得越快”是指速度的变化率Δv/Δt越大,即加速度a越大,B正确。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当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时,v=0以后就可能反向运动,故C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尽管加速度在变小,但物体仍在加速,直到加速度a=0时,速度达到最大,故D错。

答案: B

4.解析: 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正,选项A错误;物体做减速运动时,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选项B正确;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反而越来越小,选项C正确;在曲线运动中,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选项D正确。

答案: A

.解析: 设足球飞来时的速度v0=12m/s,踢出速度v=-24m/s,由公式得a==m/s2=-30m/s2,方向与踢出方向相同,C正确。

答案: C

.解析: 小球通过的路程为小球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则小球的路程为s=2xAB=2×m=m;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小球的位移大小为x=xAC=xAB=m=m。选项C正确。

答案: C

7.解析: a1===0.2m/s2

a2===

-1

=1m/s2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负值,负号表示的是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并不代表大小。而加速度的大小一定是正值或0,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选项C正确。

答案: C

8.解析: 由a=得,a==m/s2=00m/s2,方向与v2方向相同,水平向左,故C正确。

答案: C

9.解析: 设全程的路程为x,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汽车行驶全程和后的路程所用时间分别为t=,t2==,则行驶前路程所用时间为t1=t-t2=-=-=,所以v1===3km/h,选项C正确。

10.答案: BC

11.解析: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故赛车手的位移为9km,路程为1km,A正确,B错误;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km/h=km/h,C错误;车内速率计指示的速率为赛车通过某位置的瞬时速率,D正确。

答案: AD

12.解析: 物体的加速度a===m/s2=-2m/s2,且t′=,当v′=2m/s时,t1=s;当v′=-2m/s时,t2=7s,B、C正确。

答案: BC

13.解析: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a=m/s2=-10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下,选项A正确;由位移的定义知,这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为零,而路程为40m,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知,平均速度为零,故B正确;质点做匀变速运动,每时每刻的加速度都相同,在最高点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大小仍为10m/s2,方向竖直向下,所以选项C错误;在抛出点两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选项D错误。

答案: AB

14.解析: 由题意知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t==s=0.s,选项A正确;酒后反应时间t′==s=1s,Δt=t′-t=0.s,选项B正确;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2=2a(x制-x思),a=7.m/s2,选项C错误;由题意可得,当酒后以2m/s的速度行驶时,制动距离为.7m>0m,不能安全停车,选项D正确。

答案: ABD

化学一答案

CABCCDDDDC

11 (1)3g·mol-1 (2)0.4NA

(3)①28g·mol-1 ②2.8NA ③4.48

12[解析] (1)2molCO(NH2)2中含8molH、4molN、2molO,氮元素的质量为g。

(2)2molO3和3molO2的质量之比为=1∶1,分子数之比为2∶3,===3∶2,含氧原子数之比为=1∶1,==2∶3。

(3)n(Na)==0.1mol,由于1个钠原子中含有11个电子,故2.3gNa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n(e-)=11n(Na)=1.1mol。

2Na+2H2O===2NaOH+H2↑

2mol22.4L

0.1molx

2mol∶0.1mol=22.4L∶x

x==1.12L。

(4)由Al2(SO4)3===2Al3++3SO知,n(SO)=3n[Al2(SO4)3]=3×0.4mol=1.2mol,0.4molAl2(SO4)3中含有0.8molAl3+,因为Al3+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故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小于0.8mol。

()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标准状况下,二者的体积之比为2∶1。

()二价金属的氯化物可表示为MCl2,在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0.2molCl-,则该氯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摩尔质量为=9g·mol-1;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3.×2=24。

(7)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标准状况下,.72LCO的物质的量为0.3mol,完全反应后生成铁的物质的量为0.2mol,质量为11.2g。

13答案:(1)1∶1 (2)0.72 (3)2Fe2O3+C4FeO+CO2↑ (4)g 12L

高三假期答案1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1

1.(北京卷,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

A.需要ATP提供能量

B.DCIP被氧化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会产生氧气

D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薄膜上,有光时,产生氧气、NADPH和ATP,A错误;DCIP照光后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是因为DCIP被[H]还原成无色,B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需要光合色素吸收光能,C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会产生氧气,D正确。

2.(海南卷,4)高等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

A.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

B.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

C.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D.以DNA为模板合成RNA

A

3.(江苏卷,18)如图为某一植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假设条件中能使图中结果成立的是(   )

A.横坐标是CO2浓度,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B.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C.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学/科--网

D.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D

若横坐标是CO2浓度,较高温度下,呼吸速率高,较低温度下,呼吸速率低,所以甲乙与纵坐标的交点不一样,A错误;若横坐标是温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都会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错误;若横坐标是光波长,则净光合曲线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与图中甲乙曲线变化不符,C错误;若横坐标是光照强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D正确。

4.(全国Ⅲ卷,)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C

.(浙江卷,2)各取未转基因的水稻(W)和转Z基因的水稻(T)数株,分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和NaHS03,24h后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的环境因素),测得未胁迫和胁迫8h时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抑制线粒体外膜上[H]的传递

B.寡霉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部位是叶绿体中的基质

C.转Z基因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且增加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

D.喷施NaHSO3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

D

.(全国Ⅱ卷,4)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C

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细胞呼吸作用强度非常弱,因此有机物消耗减慢,A正确,C错误;风干的种子含水量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正确;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导致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D正确。

7.(天津卷,)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和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若降低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C

在t1~t2时刻,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刻,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酵母菌基本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和t3产生CO2的速率相同,所以单位时间内产生相同量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因此t3时,溶液中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t1时快,B正确;图示所给温度是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若降低温度,氧气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时所需要的时间会变长,C错误;据图可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会产生酒精,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后变成灰绿色,D正确。学科,网

8.(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缺氧时,人体肌细胞产生的CO2量大于O2的消耗量

B.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C.在炎热环境中,细胞呼吸将显著减弱以减少产热

D.透气的创可贴可防止伤口细胞因长时间缺氧而坏死

B

9.(天津市红桥区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图为植物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简图,①?⑦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是③

B.②的进行与⑤⑥密切相关

C.蓝藻细胞中④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叶肉细胞③中O2的产生量小于⑥中O2的吸收量,则该细胞内有机物的总量将减少

C

10.(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二模)生物试题)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解,其中①—④表示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③④都能合成ATP

B.过程①②③④总是同时进行

C.过程①③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D.过程④产生的[H]还来自于水

ACD

据图可知,过程①—④依次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其中①③④都能合成ATP,A正确,过程①②③④不一定同时进行,如晚上仅进行③④(有氧呼吸)而不进行①②(光合作用),B错误;过程①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正确;过程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除了来自葡萄糖之外,还来自于水,D正确。

11.(四川省成都龙泉第二中学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B.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绝对不进行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不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D.有机物是否彻底氧化分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D

12.(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下图表示大豆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A~D为不同的反应过程,①~④代表不同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A和过程D的生物化学反应均发生在生物膜上

B.强光时,NADPH的合成速率明显大于物质②的生成速率

C.过程D产生的ATP能在过程B中大量用于(CH2O)的合成

D.过程D产生的CO2用于过程B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

D

过程A为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完成;过程D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分别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完成,A错误;在光反应阶段中,物质①为氧气,物质②为NADP+,物质③为ADP和Pi。强光时,如果光合速率稳定,则光反应中各种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暗反应中各种物质的产生速率应基本相等,即NADPH的合成速率基本等于物质②的生成速率,B错误;过程B为暗反应,暗反应中合成(CH2O)所需的ATP基本都来源于光反应合成的ATP,而不是大量来源于细胞呼吸产生的ATP,C错误;线粒体基质中产生CO2首先需要穿过线粒体的两层生物膜,再穿过叶绿体的两层膜才能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固定利用,所以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D正确。

13.(天津市和平区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生物试题)下图表示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2~24h期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

B.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速率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

C.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相对不变

D.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D

14.(天津市河北区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生长状况相同且质量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幼苗,进行了以下实验(假设光照对呼吸作用无影响):甲图中,两种幼苗分别被培植于内含CO2缓冲液(维持CO2浓度不变)的无色透明气球内,气球放罝在水槽中,气球体积可变。初始时指针指向正中位置,指针会因两侧气球的沉浮变化而发生偏转。乙图表示A、B两种植物幼苗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O2的释放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乙图中a时,则甲图中指针将向左偏转

B.光照强度为乙图中c时,A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少

C.甲图中,细胞代谢产生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产生场所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D.当光照强度为乙图中d时,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中两植物的O2释放量的差值为12mg

A

产生的场所主要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正确;光照强度为d时,每日光照12小时,A植物一昼夜中的氧气释放总量为×12-12×1=0mg,B植物一昼夜中的氧气释放总量8×12-2×12=72mg,所以一昼夜中两植物的O2释放量的差值为72-0=12mg,D正确。学科/网

1.(武汉市届高中毕业生五月训练题理科综合生物试卷)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种细胞器都依靠增大膜面积来提高代谢效率

B.两种细胞器中都可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线粒体中丙酮酸的氧化分解需要O2的参与

D.叶绿体中C3的还原需要还原型辅酶Ⅱ的催化

C

线粒体和叶绿体扩大膜面积的方式不同,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都增大了细胞的膜表面,提高了代谢速率,A正确;线粒体中与叶绿体中所合成的蛋白质存在差异,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无需氧气的参与,氧气是在有氧呼吸中作为还原氢的受体,C错误;光合作用中C3的还原需要还原型辅酶Ⅱ(NADPH)的催化,D正确。

1.(江西省届高三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将长势相似的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分别置于两个同样大小密闭的透明玻璃罩A、B中,甲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乙遮光(黑暗)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玻璃罩中的CO2含量将持续降低

B.B玻璃罩中植株的干重将持续降低

C.甲、乙两植株的叶肉细胞中形成ATP的场所均不同

D.甲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不会等于乙植株的呼吸作用强度

B

17.(河北省衡水中学届高三第十七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图表示某自养型生物细胞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中[H]的转移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过程①③④都能产生ATP

B.过程③需要水的参与,能产生CO2

C.过程①和过程④离不开叶绿体和线粒体

D.过程①和过程③产生的[H]不是同种物质

C

图中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能产生ATP。③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都能产生少量的ATP。④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故A项正确;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中,需要水的参与,能将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B项正确;在真核细胞内,过程①(光反应)和过程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分别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进行,但在原核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例如蓝藻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也能进行过程①和过程④,C项错误;过程①(光反应)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过程③(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D项正确。

博兴二中级政治作业(一)

1.B注意本题中的关键信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由此可知,这套纪念币属于国家法定货币,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②③属于对该纪念币的正确认识,当选;①错误,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④说法太绝对,该纪念币不一定会不断升值。2.D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不利于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外出旅游,不利于我国对外投资,有利于吸引外资,不利于偿还外债,有利于回收外债,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3.C农资价格上涨,意味着玉米种植成本上升,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因而玉米的供给减少,其价格应该上升,①不选;养殖企业缩小规模,玉米需求量减少,导致玉米价格下跌,②符合题意;国家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即国家收购玉米,增加了需求,其价格应该上涨,③不选;我国玉米与国际市场玉米互为替代品,玉米进口数量增多,我国玉米需求下降,因而价格下跌,④符合题意。4.D价格变化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而言,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A项说法错误,中高档轿车属于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排除;B、C两项说法错误,食盐和家庭煤气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其影响较小,排除;D项说法符合题意,入选。.D中国消费者的变化是趋向求实、克服攀比心理的体现,故①③正确,答案为D项;②中的“求异心理”未体现;④错在“逐步减少消费”。.B“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我国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水平等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故①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说明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故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说法错误,生存资料消费是人们最基本的消费,排除;③不符合题意,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指消费行为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7.D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此举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公有制经济控制力,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公平公正参与竞争,故排除①,此举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反而增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故排除②;此举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故③④入选。8.D对贫困家庭的新成长劳动力进行培训,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采取这一举措是因为促进就业是国家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体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③④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9企业可以依托中医药的传统资源,但对待传统中医不可以简单“回归”,而且也不能启示医药企业都利用“传统中医”资源寻求出路,②表述错误;新产品的出现会改变当前各种产品的市场份额,但不能打破市场格局,而且不能要求医药企业都进军饮料市场,④表述错误。故答案选B。

10.D根据题意可知,“众筹”这样的互联网思维给广大劳动者的启示有要转变观念,积极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众筹创业有风险,需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从业能力,③④正确;通过“互联网+”不能确保创业定能成功,①错误;②是对企业的启示,不是对广大劳动者的,排除。故答案为D。

11.C材料中“大额存单”含义可以推断其涉及存款数额较大,门槛较高,且由材料中“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的”可以推断大额存单主要不是面向居民个人的,①表述错误;从材料中“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发行可知,大额存单的发行主体中不包括保险公司,故④表述错误。故答案选C。

12.B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材料中的“移动互联网金融在近两年呈爆发式发展,出现了沃百富、理财通、余额宝等移动理财APP产品”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居民投资理财提供更多选择方式,B符合题意;A中的“更加稳定”、C中的“业务范围”、D中的“金融市场体系”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3.C李先生在国企工作,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均属于按劳分配收入。除此之外,炒股收入和银行利息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收入,经营超市收入和私企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C项正确。

14.C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的发展,A项错误;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B项“再分配”与题无关;D项“消除”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1.D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D项“上海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元提至元”属于是初次分配实现社会公平,选D;A项和C项属于再分配的范畴,B项与题意无关。

1.B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的确立不是因“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需要才确立的,①不选;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降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这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②正确;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并不能体现“推动社会公平”,③不选;保障财产性税收的足额征缴有利于限制高收入,是促进公平的措施,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17.CA说法错误,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B、D与材料无关。18.C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最大利益,不惜牺牲他人和社会利益,破坏环境,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②正确;高污染行业有人涉足,是因为有巨大的利益,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愿安装昂贵的污染处理设备,是为了追求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④正确;①③与题意不符。

19.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其实施后,企业多排污就多缴税,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就可以少缴税,享受税收减免,这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环保意识,强化企业治污减排责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举措并没有“降低企业排污成本”,而且不一定会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②排除;④错误,税收政策属于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

20.C本题以19大报告中的“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有关表述为话题,主要考查的是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知识。材料中,把未上市的国有资产划拨为财政资金用于社会保障支出,这有助于缓解国家财政补贴养老的压力,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④符合题意;题意与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无关,①不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③错误。故答案选C。21.C②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③错误,企业以营利为目的;①④符合题意,当选,故选C项。22.A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我国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有利于发挥我国比较优势,扩大海外营销渠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说法与题意无关。

23.C材料的信息主要反映了我国高铁装备技术水平提高后,能够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优化了铁路装备出口结构,从低端向高端转化,以质取胜,有利于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故选③④;观点①不符合材料给出的信息,颠倒了两者的关系;观点②不符合实际,我国的高铁装备走向世界并没有改变中国对外开放总格局。

24D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中国产能和资本的输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共商共建共享,③④项符合题意;①项“实现主导世界市场的目的”说法错误;②项“区域内各国经济同步发展”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2.本题命题透析:本题以乡村病为情景,综合考查三农问题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乡村发展存在什么突出问题以及应采取哪些措施引领乡村发展。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第一小问,可以从我国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业发展所依赖的土地要素受到吞噬,农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青壮劳动力离乡进城导致农业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农村环境污损日趋加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可以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对农业的投入,推动农村绿色生态发展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突出问题:①我国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②农业发展所依赖的土地要素受到吞噬,农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损害了农业现实生产能力。

③青壮劳动力离乡进城导致农业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土地撂荒严重。

④农村环境污损日趋加重。

⑤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写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分,其他合理观点,可酌情给分。)

应对措施: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三权分置”,推动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

③确保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对农业的投入。

④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推动农村绿色生态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他合理观点,可酌情给分。满分10分)

2.抓住设问中两个关键词“营改增”和“供给侧改革”,即主要从营改增的意义以及如何推动供给侧的(市场、国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等)。

①开征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公平合理的税负特点有利于为供给结构改革营造公平、统一的竞争环境(促进公平)。

②营改增后的普遍减税,一方面,有利于为供给者进一步降低边际成本,增强企业供给能力,优化供给结构(降成本)。

③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科学调控)。④开征增值税使价格真正反映市场供求状况,有利于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供给要素的活力(市场作用更充分)。

⑤营改增还可以通过优化税收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新动力(优结构、促创新)。(写出其中四点即可,每点3分,共12分,其他合理观点,可酌情给分。)

27.本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选择,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根据材料信息,可以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①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利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②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京津冀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③有利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④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地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每点3分,共12分,其他合理观点,可酌情给分。)

28.此题以中国航天创建0周年和促进房地产发展作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此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此题要求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坚定制度自信,从知识范围限定角度看,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题;从设问角度来看,属于说明类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体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在国家航天政策指导下不断优化在航天技术创新中人财物的配置。②坚持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建立多元化航天投资体系,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释放活力。③坚持并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④继续深化改革,使各项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坚持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体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在国家航天政策指导下不断优化在航天技术创新中人财物的配置。

②坚持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建立多元化航天投资体系,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释放活力。

③坚持并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继续深化改革,使各项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坚持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每点3分,共12分,其他合理观点,可酌情给分。)

级历史学科暑期作业一答案

CBADCCCBDDDDACBBDACCCBACB    AACBBDA

(1)信息:燧名、职务、住址、姓名、身份、年龄、财产(田产)。(3分,答出三点即可)领域:户籍管理;边防军事;官职(爵)设置;土地制度;农业生产。(2分,答出两点即可)(2)变化:从定期服役到纳银代役到完全废除匠籍;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2分,答出一点即可)影响: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4分,答出两点即可)

(1)变化:中国:由开放到实行闭关锁国

欧洲:新航路开辟前,个人行为,没有国家或民族做后盾。新航路开辟后,国家提倡海外贸易,鼓励个人到海外冒险奋斗。

原因:文艺复兴促进欧洲人思想解放;资本主义经济产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政府的鼓励;社会舆论的宣传和推动。

(2)结果:中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自卫作用。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欧洲:利于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信息1,后代路线比前代更发达。汉代可达东南亚和南亚,唐朝和两宋可达波斯湾、红海,两宋还可达非洲东海岸。这主要是由于唐朝及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提高,经济重心的南移。(分)

信息2,朝贡贸易转化为市舶贸易,贸易的经济职能增强。汉、唐、宋三朝都有朝贡贸易,如汉有外国使者“进献”,唐朝对朝贡使团的限制,宋朝官营贸易。宋代市舶司专司货物税,外贸以私营为主,商品种类多有生活用品。这些说明对外贸易的经济职能增强了。从原因上看,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宋朝偏安东南,财政开支大,因此重视海外贸易,通过商业税解决。(分)

信息3,管理越来越规范。汉代设官员管理,唐朝设市舶司,到了两宋,不仅设市舶司,还有相关的法律,对官员也有一定的限制。(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pz/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