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大,色青,高三尺,夏月吃来,无肿赤的大
大青叶,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李时珍谓:其茎叶皆深青,故名。别名蓝叶、大青(《本草经集注》),靛青叶、板蓝根叶(《中药材手册》),菘蓝叶(《中药商品学》)。《本草正义):“蓝草,味苦气寒,为消热解毒之上品,专主温邪热病,实热蕴结,及痈疡肿毒诸证,可以服食,可以外敷,其用甚广。又能杀虫,疗诸虫毒螫者,盖百虫之毒,皆由湿热凝结而成,故凡清热之品,即为解毒杀虫之品。又凡苦寒之物,其性多燥,苟有热盛津枯之病,苦寒在所顾忌,而蓝之鲜者,大寒胜热而不燥,尤为清火队中驯良品也。”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菘蓝lsatisindigodicaFort.的干燥叶。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野生与裁培均有。以叶大、色绿者为佳。 相传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年),太宗李世民刚刚平定天下,但是残兵流匪仍流窜乡里,祸害百姓,百姓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此时,中原地区发生了瘟疫,死人无数。官府派官员前往疫区监督疫情的控制,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疫情无法控制,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恰巧“药王”孙思邈在中原地区采药,得知疫情后便主动前往疫区。孙思邈发现所有感染瘟疫的患者都有头面肿大,全身高热,出现红斑等症状,便从随身携带的药箱中拿出一种叶子,让百姓煮水喝。那些患者喝完后,症状很快就减轻了许多。但是,由于患者太多,药材很快就用完了。于是,孙思邈就发动百姓上山采药材,但是百姓大多不认识,因此常常会弄错。孙思邈看到这种情况,就给百姓编了句口诀“叶大,色青,高三尺,夏月吃来,无肿赤”。正是由于有了这句口诀,百姓去摘这个药材时便很少出错,这句口诀也就世代相传。最后人们就把这个药材称为大青叶,也都知道这是用来治疗瘟疫的。 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抗细菌,抗病毒,杀灭钩端螺旋体,抗炎,解热,利胆,抗肿瘤。 温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时行感冒,风热亥嗽,急性黄疸,热痢,痄腮,喉痹,口疮,丹毒,痈肿。 为根叶、多皱缩成不规则的团块,有的已破碎仅剩基部叶柄,大小不一,呈暗绿色,完整的叶片呈长椭圆形至长圆倒披针形,长4~11cm,宽1~3cm,全缘成微波状,先端钝尖,基部狭窄与叶柄合成翼状。叶脉于背面较明显;叶柄长5~7cm,背面稍凸,略呈槽状,基部略膨大。质脆易碎。气微,叶微酸、苦、涩。 类似品 1、蓼蓝:为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tinctorumAjt.的叶.主产河北安国及天津。形状是:叶多皱缩或已破碎。完整叶呈椭圆形,长3~lOcm,宽2~5cm,先端钝,基部渐窄,叶脉于背面较突出,侧脉也明显,色较浅,叶柄扁平,基部抱茎,具膜质叶鞘。质脆易碎。气微臭、味稍苦。销东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等省市。 2、马蓝: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的叶。主产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及湖南。形状是:叶多皱缩成不规则团块,呈黑绿色至暗棕黑色。完整叶片呈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0cm、宽3~5cm,叶缘有细小浅钝锯齿,先端渐尖,基部狭窄;叶脉背面稍明显,小枝呈四棱形,棕黑色。气微弱,味淡。 3、大青(路边青):为马鞭草科植物大青ClerodendroncyrtophyllumTurcz.的叶。湖南叫“淡婆婆叶”或“淡亲家母叶。”形状是:叶片呈长椭圆形至细长卵圆形,微折皱,长6~20cm,宽2~7cm,叶面呈棕绿色或棕黄色,叶背色较浅,全缘或微呈波状浅齿,先端渐尖,基部钝圆,有的有叶柄,呈细圆柱形。质脆易碎。气微弱,味稍苦而微涩。 非实热火毒者慎服,脾胃虚寒者禁服。 龚士澄经验 清肺热力胜黄芩起初,我们对风温肺热,咳嗽发热,清热药谨依传统习惯必用黄芩,以清上焦,不敢有违。后闻北京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肺炎,擅长用青黛清肺热,伍以银杏、寒水石和天竹黄制剂,疗效迅速,但青黛为大青及小青的加工制品,每有漂浮杂质混入。吾师王老中医法,不用青黛而用大青叶,于临床几经验证,清肺热功用很强,亦未见苦寒败胃伤脾之弊。成年人每次用量在10g上下。(《临证用药经验》) 关于医景堂学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gj/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物功效分类建议收藏
- 下一篇文章: 3月13日,青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