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非遗》微视频展播

在6月12日,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非遗保护浓厚社会氛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和旅游部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的要求,5月28日起,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出品的《南通非遗》系列微视频将在多个平台同步展播,通过网络展示和线下大屏展示,让广大群众了解丰富多彩的南通非遗资源,体味南通非遗的独特魅力。

本次展播,首轮共推出五期微视频,向观众展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南通仿真绣、南通缂丝织造技艺、梅庵派古琴艺术和南通红木雕刻共五项非遗技艺,后续还将陆续推出更多精彩视频。

明清以来,江苏南通便是中国棉纺织基地,印制的蓝印花布“衣被天下”。据《南通县图志》记载,在染织局登记在册的手工染坊有19家之多。民间艺人大胆吸收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艺术图案,不断丰富染织蓝印花布的纹样。蓝印花布工艺由江南传到江北,由苏州、南通传遍江苏各地,形成了以江苏为中心的主要产地,产品除供应本地外,还畅销各地。

南通蓝印花布一直延续着明清以来的印染技艺。染料为植物蓝草蓼蓝,其根称为“板蓝根”。蓼蓝成熟后刈割置于池中经发酵制成黑色泥状的“土靛”,染制时按比例投入染缸,可长期使用。主要工序是裱糊纸版、画样替版、刻花版、花版上油、布料刮浆、染色、刮灰、固色、清洗、晾晒。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样式古朴、内容丰富、寓意吉祥,主要用作被面、垫被单、包袱布、帐檐、枕巾、头巾、门帘、肚兜、围兜等实用品。

明清以来,南通“家家都有纺织女,户户都有染布匠”,蓝印花布作坊遍及每个乡镇。建国后,原各染坊发展为公私合营的综合社、乡镇印染厂。

年,经国务院批准,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通也被称作“蓝印花布之乡”。

来源:市文化馆

审核:王道汉

发布:孙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gj/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