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从西汉马王堆出土的衣服和丝织品上,人们看到美丽的彩绘、印花和鲜艳的色彩:大红、宝蓝、淡蓝、翠蓝、湖蓝、叶绿、绛紫、藕荷、杏色、纯白、浅橙……两千年前的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如此高超的染色技艺,让人不得不叹服。而这些绚丽的颜色,其实都来自植物和矿物。

红花、茜草、栀子、紫草、蓝靛、橡实、柿叶、冬青叶、莲子壳、鼠尾叶、皂斗、五倍子、栗壳,都可以用来提取染料。矿物中的皂矾、砂、绢云母、墨黑、金银粉,也是制作颜料的好材料。

蓝草

蓝草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使用地域最广的蓝色染料。荀子的《劝学篇》里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指的就是靛青这种蓝色染料是从蓼蓝的植物中提取的。中国古代造靛的蓝草有蓼蓝、菘蓝、木蓝等植物。

蓝草一般在小暑前后、白露前后两期采集。取净叶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四料便可做成一担蓝靛。蓝草的根即著名中药板蓝根,其果为中药蓝实。它们皆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之药效。

蓝草又分为蓼蓝、大菁、木蓝、菘蓝等。采集蓝草制作蓝靛在中国的古籍中早有记载,据古书《夏小正》记载,我国在夏代已种植蓼蓝,并已知道它的生长习性,“五月,启灌蓼蓝”。就是说到了农历五月,蓼蓝就要开始栽种了。

茜草

茜草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又名破血草、染蛋草、红根草等。我国应用茜草染色有年的历史,《史记?货殖列传》有“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说明汉代大规模种植茜草,而且其经济效益可观。

茜草所染的红,并不是红花那种鲜艳的真红,而是比较暗的土红,在印染界有专门的术语叫做Turkeyred(土耳其红)。而茜草又分为东洋茜、西洋茜、印度茜三种,染出的色相并不一样。中国使用的茜草是属于东洋茜,染出的色相是偏橙色的,红色的感觉比较低。

《诗经》中曾以“蒨”字代指茜草。倩——青人,形容青春美丽的人,被借用来形容草,就加上草部首。于是蒨字就带有美丽的意思,用蒨字来命名的草,也就是美丽的草。茜草的美丽大概并不是因其外形而得名,是以其染出的红色而得名。

红花

红花又名红蓝,在日本也被叫做“末摘花”,另外,也传说是由韩国所传进的缘故,而称之为“韩红花”,原产于埃及,在汉代经由西域匈奴人传入内地。红花染料由于色泽鲜艳,染色工艺简便,一问世即受到普遍喜爱。红色曾是隋唐时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诗句“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况了红花非同凡响的艳丽效果。而白居易的《红线毯》中描述到红线毯的染色就是用红花染成。红花中含有红花甙的红色素,红花可用于多种纤维的直接染红,是我国汉代以后最重要的传统红色染料。

红花是绘画颜料、也是染料,同时是女性的化妆品丵色料。红花的染色部位是使用其花瓣,所提炼出来的色素,和上油脂后,制出口红或腮红的化妆品胭脂,因此也被叫做胭脂花。《西河旧事》中曾引用一首“匈奴歌”:“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焉支就是胭脂的谐音,因其产地在古代中国的焉支山与祁连山的山麓,因此也被称之为焉支。

栀子

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栀子的果实含有一种天然黄色素,自古以来就被作为染布的染料,此外,它也可以用于食品色素或作为绘画颜料。《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用栀子。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欲得深黄色,则增加染料中醋的用量。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黄色,工艺简单,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黄色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

苏方

苏枋又名苏方、苏芳、苏木,是属於常绿豆科小乔木,树干有小刺,羽状复叶、黄色花。其得名是因为印尼语的译音,印尼语sappan的意思为红色的树木,其现在的英文名是巴西英文字Brazil的小写brazil(巴西红)。原产地为印度、马来西亚。

苏枋是染色材料,早在唐代时,就因为南洋的贸易而从印尼、柬埔寨、越南等地被引进中国,一上岸就被当作是官方用品专门保管处理。它的心材色彩呈现带有红色感觉的黄色,在欧洲曾经被用来作为红葡萄酒的染色用。苏枋是使用其树干的中心部,加上明矾的媒染,即可染出唐朝以来四品大官所穿的官服,其色彩被称之为绛色或绯色、红色、赤色、朱色等。

紫草

紫草一种非常古老的染料植物,七月开小白花,根部是暗红紫色,染色的部位是根部,因此叫做紫草根或紫根。早在春秋时期,紫草染色便在齐国盛行,因为齐国盛产紫草,而且“齐桓公好服紫”,故“一国尽服紫”。紫草的根部含乙酰紫草醌及紫草醌,用明矾媒染,便可得到紫红色。

阅读更多?

编辑丨弦歌

(主页君个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gj/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