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植物靛蓝染色
在年世界上第一支人造有机染料“苯胺紫”被发明之前,植物靛蓝一直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染料。在天然植物染料的染色技艺日渐式微的今天,靛蓝在传统纺织品中仍然广泛使用着,苗族和侗族的亮布、白族的扎染、苗族的蜡染、岭南的夹染、南通的豆染等至今都使用植物靛蓝进行染色。 《荀子·劝学篇》中记述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其中的青色便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也正是蓝草色素转化的过程。古代靛蓝染色工艺取之于蓝,凡可制取靛青的植物皆可称“蓝”。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古代染工为了每染一次便于掌握染色深度,规定每染一次色就有一个色名的习俗,以此确定染色标准。《释器》:“一染一入,色名縓。”染二次则比第一次深一度,称赪,染三遍称纁。《周礼-钟氏》中说:“三染谓纁(xūn)、五入为緅(zōu)、七入为缁(zī)。”于是单色系列复染呈现从浅色到深色,最后加深至黑色。这种同一色系反复染色达到深色的方法称为复染法。 由于蓝靛染料发展成为传统染织最主要的工艺原料,所以染出的大青、绀青等色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主打色系。在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种蓝》一书中则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制蓝靛的主要工艺操作。(首先,“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接着用木、石压住,使蓝草尽数浸在水中,而浸泡的时间则为“热时一宿,冷时两宿”。然后将浸液过滤,按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加石灰水用木棍急速搅动,沉淀过后“澄清泻去水”,“候如强粥”,则“蓝靛成矣”。用于染色时,只需在靛泥中加入石灰水,配成染液并使其发酵,从而把靛蓝换原成靛白。靛白能溶解于碱性溶液中,使织物上色,经空气氧化,织物便可取得鲜明的蓝色。) 靛蓝染色的织物除服用功能外,还有独特的药物保健作用和艺术价值。在制作靛蓝的蓝草叶中,蓼蓝和菘蓝的叶子在中药上被称为大青叶,它对多种痢疾杆菌都有杀灭作用。菘蓝和马蓝的根都可制中药板蓝根。 当然,也不仅限于染色的功用,天然染料实际上还具有药物、香料等多种功能。天然染料大多为中药,在染色过程中,其药物和香味成分与色素一起被织物吸收,因而织物会附以自然的清香,并对人体有特殊的药物保健功能。靛蓝染色制品色牢度好,色泽鲜艳,加上质朴典雅的色调和丰满厚实的手感,是合成制品所无法比拟的。 然而,从近代以来,受到合成靛蓝的影响,“耗时费力”的植物靛蓝基本退出了纺织工业生产。在下面这个几年前拍摄的记录片中,便讲述了邵阳蓝印花布传承人蒋良寿在摇曳中坚守如一的故事。 不过,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白殿疯怎么治疗好北京治疗白癜风价格多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gj/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考题库网每日一练执业药师中药学专
- 下一篇文章: 中药来源汇总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