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后悔病毒病大解剖西红柿,40
提示:点击上方"每天农资"↑农资干货免费天天看 本文,节选自每天农资公益大讲堂 主讲人:王磊(甘肃张掖) 各位同仁,各位菜农朋友,各位农资界的朋友们,大家好呀! 今天,我主要给大家分享的是西红柿在栽培管理中常见的各种病毒病的相关问题。 主要从病毒病的发病规律、病毒种类、防治方法、以及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和各位进行学习和交流。 对于病毒病,大家可谓是谈虎色变。因为每年因各种西红柿病毒病(有些农户叫黄头病),所造成的减产甚至绝收的案例数不胜数,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目前,正是秋延后越冬茬西红柿陆续定植栽培的时期,许多地区的种植户已经开始反映:“西红柿病毒病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和传播了”。 一、病毒病发生原因、特征及判断技巧 西红柿病毒病究竟是如何感染和传播的呢?病毒病有哪些种类?在管理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边我们就具体来讲一下 1.病毒病发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 如果根系的生长环境不太好,土壤中的病菌残留物没有得到有效的杀灭和清除,然后再加上温度、湿度忽高忽低,光照强度忽强忽弱,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比例严重不平衡、土壤含水量和通透性也不太好,秋延后越冬茬西红柿就很容易出现各种病毒病的发生。 秋延后越冬茬番茄在定植后,如果遇到某一阶段性的高温或者植株的高温蒸腾作用比较强烈、土壤湿度低于55%的时候,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就会比较严重,植株的抗逆性和抗病性会明显降低。 但此时的环境条件却是病菌最喜欢的,它们就会大量繁殖蔓延。再加上白粉虱、烟粉虱以及蚜虫、水流、农事操作等传播媒介,病毒病就很容易大面积传染。 (2)农药使用不当 比如说除草剂、点花时激素中毒,导致叶片皱缩黄化,好多菜农朋友往往就认为这是病毒病感染了,心里感到非常恐慌。 还有好多不良经销商,有时候自己技术层面不是太好,往往误导菜农,本来就不是病毒病,结果却当成病毒病去给人配药,结果就造成了很多的药害。 其实,病毒病的发生或者局部感染以至于最终大面积的传播,都是因为烟粉虱、白粉虱没有清除干净,才导致病害传播的。 所以,防治病毒病最主要的就是要严防烟粉虱、白粉虱或者蚜虫的虫口密度。 (3)品种种苗抗病性不强 2.病毒病的症状类型 (1)黄化曲叶病毒,也就是TY病毒病。 这是西红柿在生产管理中最严重的一种病毒病,可谓是防不胜防,防治的难度相对比较大。 (2)西红柿病斑性病毒病 主要危害叶片,会导致落花落果,果实难以膨大。 (3)苜蓿花叶病毒 (4)条斑性病毒病 (5)厥叶性病毒病 (6)褪绿性病毒病 在生产中,黄化曲叶病毒和厥叶性病毒病相对比较严重,严重影响产量。 3.病害传播途径 (1)种子、种苗带菌传播。 (2)白粉虱、烟粉虱以及蚜虫等传播。 (3)水流传播。 如果土壤杀菌处理不彻底,然后流水经过,就容易蔓延传播。 (4)农事操作不当。 有时候,农户在干活的时候不注意,进棚、出棚干活都是穿一套衣服,有些病菌就容易沾到人身上,人走到哪就把病菌带到哪。特别是还有些农户,会到各自的棚里相互观摩,无形中甲方的病毒病可能就带到乙方了。 所以,这一点必须要高度重视,不能再这样做了。 还有些农户在管理过程中发现了个别病害植株,担心病害传播,就把植株随便拔掉了,然后就在棚里乱放,这样,病原体随着气流、水流和农事操作的传播,就传染开了,所以说是防不胜防。 4.如何判断病毒病 这里有个小技巧,大家可以试一下: 当看到植株叶片或生长点出现萎缩、发黄、皱缩,自己也判断不了到底是生理性病害还是病理性病害,或者也有可能是茶黄螨、蓟马等危害时,可以用打火机烧烤病叶的背面,然后通过闻释放出来的气味,进行判断: 闻到酸味的是真菌性病害。 闻到臭味的是细菌性病害。 闻着又酸又臭的是真、细菌混合发生的病害。 如果发出的是烧焦的类似于羽毛那种味道,就是感染上病毒病了。 如果烧烤之后发出的是青叶味,那就是日灼、除草剂,缺水干旱、冻害严重等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了。 二、防治 1.防治方法 (1)选择正规的种苗厂家、科学合理的选择抗病、高产的优质种苗。 正规苗厂生产的具有抗病性的种苗,在定植前会严格对大棚的土壤,包括墙体、各种工具进行杀菌消毒,可以选择正规的厂家。 绝对不可以轻信未经当地认可和广泛推广的、以及没有经过当地试验的那些品种,这种苗厂可能会以低价位销售给你,但这些苗子十有八九是不靠谱的。所以,在苗子的选择上一定要谨慎。 (2)喷施药剂,提高植株抗性。 幼苗进棚前,用复合型的微生物菌剂喷洒预防,做到以菌治菌。 幼苗定植的时候,建议大家选用地衣芽孢杆菌杀灭部分有害病菌。 浇缓苗水的时候,随水肥冲施侧芽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能有效地促根杀菌、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而且还有溶磷释钾固氮的功能,可以增强植株对环境的抗逆性。 定植后,及时喷施苏云金芽孢杆菌,可防治烟粉虱、白粉虱和蚜虫,起到以菌治菌、以菌杀虫的效果,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它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而且防病、防虫的周期相对也比较长,一般情况下,有效期至少在半月以内。 在幼苗期到开花期这个阶段,尽可能少用纯化学农药,以减少药害和减轻作物产生的抗药性。 在开花间到坐果期,可以选用常规药剂对各种病毒加以预防,比如20%的盐酸吗啉胍、宁南霉素,病毒疫苗A14、氨基酸寡糖素(香菇多糖),甚至也可以选用医用的阿司匹林,在农业上叫的是水杨酸,配合黄豆豆浆水进行有效的预防,正常情况下平均10天左右喷一次就可以了。 一桶水大约是两公斤左右的豆浆水就可以了。阿司匹林(水杨酸)一桶水在幼苗期是30片;开花坐果期,一般情况下35片就可以了。 对虫子的防治(白粉虱、烟粉虱、蚜虫等),可以选择吡虫啉、啶虫脒的复合剂型,或者选用烯啶虫胺、丙溴磷交替杀灭,另外,对红蜘蛛,效果也是不错的! 2.病害防治关键时期 第一个就是苗期。 第二个是定植后、缓苗期至坐果期。 第三关键期就是膨果期、采收期。 这个时候营养消耗比较大,果实采摘了之后把大量的营养带走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必须及时补充营养,而且摘除果实和老化叶片之后伤口暴露,也容易出现感染。 3.防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选药时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如果是病害初发期(没有大面积感染传播时),在杀菌剂、杀虫剂的选择上,大家要记住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一开始的时候不要用特别高端的、大价位的药,要把高端药和中低端药剂配合起来使用,一般情况下,复配三种药剂就可以了。 (2)要严格杀菌消毒 要对大棚里的土壤、墙体,使用工具,进行杀菌消毒;另外,还要把大棚里上一茬的残留物全部清理干净,带出棚外。 很多人发现病株之后,也会及时的把病株拔了,以防传染给其他植株,但是他带出棚后习惯性的随手将病株随便的扔到外边,其实这种做法是极其不正确的。 因为,很多地方种大棚的,面积都很大,有的十几个棚靠在一起,如果把病株直接随便扔到棚外,外面的昆虫在下午4点半左右,会趁着风口都开着,大量跑进棚里,这样,虫子就会携带病菌进棚传播病毒。 正确的做法是: 拿一个装肥料的蛇皮袋或塑料袋把拔出来的病株就地装到袋子里,带出棚外,并且要离大棚远一点,然后挖个坑把它埋掉,或者说是扔到离大棚远点的地方,等它干了以后,直接把它烧掉。 (3)要合理科学的用药,避免单季多次重复使用。 有些农户,比如说买了一个聚糖多肽,然后配合氨基酸寡糖素,打了一下,发现效果不错!下一次,接着又拿这个药打下去了,然后就一次又一次地使用这种药。 一般情况下,一种药剂连续使用两次,第三次再用的话就不管用了!因为,一种农药,即便是药效不错,连续使用的话也容易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所以说一种药不能连续使用。 正常情况下,第一次用单剂药有效果,那第二次喷打的时候就要尽可能选用复配的药剂,还可以把新品牌和老品牌的药剂合理搭配使用,以减少用药的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尽可能的减缓耐药和抗药性。 (4)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必须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药剂倍数的稀释配制,同时还应该注意安全间隔期。 一般情况下药剂浓度越高,药效肯定是越好的。但过高的的话容易造成药害和高残留,而且还会增加病菌的抗病性,所以要注意这个使用浓度。 (5)具体用药时,把握好时间 杀灭虫子的话,一般要选择在早上,棚里温度相对低的情况下用药,这时的杀灭效果会比较理想。 因为,很多昆虫夜晚是不活动的,白天就继续从地下或者地膜下面的墙体里钻出来了,早上温度相对较低,害虫活动笨拙,所以活动范围比较小,它还饿,急着吃食,这个时候用药效果是比较好的。 如果下午打的话,那时候温度也起来了,人家吃饱了喝足了你再喷药,它就飞了,治不住了。不过也可以选择在天快黑的时候用烟剂,在大棚封皮拉严的情况下,点燃烟剂,第二天早上再把风口拉开,要注意,棚里需要换个气,人才可以进棚。 最后再提一下: 病毒病及各种真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传播,都与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有直接关系。 一般,各种病毒病传播和蔓延的适宜温度是18度到28度,低于15度或高于32度,发病率相对就低了。 各位猫友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随时留言交流!好了,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提问环节 1.我们这里种水稻,所以河水、沟水比较多,温室大棚浇河水、沟水会不会增加病毒病的发生(或者说会不会增加土传病害的发生)? 答:正常情况下,地下水或者纯粹的河水是可以的,什么沟水啊、雨水大棚里是不可以用的。 因为沟水或雨水,会受到严重的污染,会带各种有害菌。随着水流流动像土壤中的除草剂残留、或者其他病菌容易危害大棚里边的土壤,所以不能浇河水、沟水,容易感染各种病害。 2.王老师你说病毒病用的豆浆是指的什么? 答:豆浆水就是用家里边种的黄豆,一桶水大概就用一斤半的黄豆,然后把它碾碎成沫,晚上的时候,用一桶水(大概就是三十斤),泡上一晚上。早上再把浸泡过的清水倒到喷雾器里。然后再向喷雾器里加上二百毫升的米醋或食用醋(可以提高渗透性、粘着性)、磷酸二氢钾。 在植株的苗期喷洒,效果不错,同时也豆浆还可以给作物提供一些营养。 注意: 北方地区很多地方的土壤都是弱碱性的,它的水质也是弱碱性的,PH大约在7.8~8.2的范围,也就说是弱碱性的水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把水装到喷雾气里,然后先倒入二百毫升食醋,再把要打的药在外边二次稀释好,倒进去。这样喷洒农药的效果要比直接倒进去,效果要好的多。 3.如何提高棚内温度及如何预防棚膜滴水起雾? 答:可以用二两洗衣粉(中性洗衣粉)、二两豆浆粉(豆浆面),混合到一起装到喷雾器里,在中午12点到14点之间,用高压喷雾器朝棚面上喷。 这样喷完以后,到下午4点半收风口放帘子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时候你棚里的温度要比昨天同一时间,温度至少要高个3、4度。 而且,也不会在棚面上形成水珠,即使有水珠也会滚落,不会聚集在棚面上,可以有效地增加棚膜的光照渗透性。 另外要注意: (1)一定要选在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之间,这时候棚里的相对温度及光照强度都比较高,而且还要无风,这时喷洒最好。 (2)喷一次药剂的有效期是7天 4.食醋的用量是多少? 答:按一桶水30斤的量,醋的话就用那种喝水的纸杯子,一杯就可以了。 文章看完了,如果你还没有看尽兴,那么就来农资大讲堂吧!在这里,还有老师讲西红柿病毒管理技术的语音哦~ 看完,别忘了点赞哦!转发那就太好了 每天公益课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gj/2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直击考点丨执业药师各科高频考点精华
- 下一篇文章: 药圣堂每天学中药板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