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这种野草,从不受人们重视,殊不知是妇
这种野草,到处都有,却从不受人们重视,殊不知种子才珍贵,是妇科良药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植物,常生长在路边、草丛中或小河边上,到处可见,尽管它总是成遍地生长,但却从不受人们重视,它是什么时候发芽、抽茎、长叶的,估计没有人注意过,直到夏天,它会突然爆发出一串串玫瑰色或粉红色小花,一片片开满小河两岸,清新美丽,然而这样也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因为我从没有看到或听说过谁家专门种植它。 我想,许多人之所以不重视它,是不是因为它出身“低贱”,且太不讲究生长条件呢?但它在古代却是很受文人墨客尊重的植物。在我国古代画家中,其名作有宋徽宗赵佶的《红蓼白鹅图》、有佚名的《红蓼水禽图》,还有清代马荃的《红蓼野菊图》等;在诗人眼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数枝红蓼醉清秋”的佳句;北宋文学家宋祁则有专写《红蓼》的诗:“花穗迎秋结晚红,园林清淡更西风。织条尽日差差影,时落钓璜溪水中”。 古《诗经》中就有:“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这“游龙”就是红蓼,在这首诗里红蓼被比成无知的狡童,桥松则比为才貌双全的子充,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盛开的水荭,没见到子充那个帅男儿啊,偏偏遇见了你这个狡好之童,诗中把红蓼与挺拔的青松相媲美,可见没有贬低红蓼的意思。古人把红蓼花形容为水上的火焰,故称为水边的“游龙”。 古时候,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不是车马,而是船只,每当有人要远走他乡,亲朋好友们就会聚集在码头送行。从初夏时节开始,在码头周围的河岸上,人们会发现一种野花,它们宽大的绿色叶片,配着红色的穗状花——这些野花成片出现在水边,就像火一般热烈,为送别的人们渲染着离愁别绪,这种以“红配绿”的方式出现的野花,就是蓼花,植物学家称它为红蓼、荭草,而民间则喜欢把它叫做狗尾巴花。 蓼花不但在江南地区时常能够见到,在北方也很常见,不过蓼科家族总是让人难以分清,如果不见实物,我也是常常被它们搞得昏头转向,如果你身在北方,在水边往往也可以发现一片类似蓼花的植物,只不过它们的花没有那么红,而是粉白色,植株也没有蓼花那么高大,这就是蓼科家族最常见的成员之一,也是北方湿地上最常见的植物——酸模叶蓼。 还有一种叫“长鬃蓼”,又名马蓼;还有香蓼,又叫粘毛蓼;还有水蓼,也叫辣蓼,与酸模叶蓼极相似,它们都是同科同属植物,总是让人难以分清,倘若看花看果看叶都分不清,索性摘一片叶子尝一尝,酸模叶蓼味酸,水蓼味辣。那么植物学家们用什么样的共同特征来认定它们属于同一个家族呢? 植物学家把叶子的特征作为最重要的判断标准:蓼花家族的叶子和茎连接的部分,也就是叶柄的根部,都有一层薄薄的、膜一样的结构,植物学家称之为“膜质托叶鞘”。这种膜一样的结构有时候上面带有长毛,有时候像光溜溜的意大利通心粉,但只要是蓼花家族的一员,都会有这样一个托叶鞘。 红蓼的药用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大概认识了红蓼,关于它的药用功效,《本草纲目》称其为“荭草”,多以种子入药,故称水红子,即为红蓼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散血消癥、消积止痛功效。水红子始载于《名医别录》,谓其:味咸,微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消瘀破积,健脾利湿之功。可用于肝脾肿大、慢性肝炎,以及妇科月经量少腹痛或闭经等。过去女子经闭,也时常以水红子煎服,也是取其活血破瘀的功效,生品力效较猛,炒水红子药性较缓和,且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消食止痛和健脾利湿作用较佳,用于食积脘腹胀痛、小儿疳疾。 关于红蓼就介绍到这了,你认识了吗?这种路边野草,从不受人们重视,殊不知药用价值珍贵,还是妇科良药。“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留言与转发,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yf/9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为何民族服饰蓝色居多中国经济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