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挂号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听一个故事,学一个成语,

懂一段历史,明白一个道理。

日积月累,收获多多。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青出于蓝

南北朝时,有一位很有名的学者,名字叫作李谧。李谧是相州刺史的儿子,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三岁时就已经通读了《孝经》《论语》《毛诗》《尚书》等典籍。不但如此,他还能把这些书的经典要义——解释出来,所以不少人都称他为“神童”。

李谧十八岁的时候,拜到孔璠门下学习。孔璠是当时著名的大学问家,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学生们都非常敬佩他。

李谧师从孔璠以后,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没过几年,李谧对某些知识的掌握甚至超过了老师孔璠。孔璠为能有李谧这样出色的学生而感到非常欣慰。每当他听到李谧对某些问题的独到见解时,就禁不住喜笑颜开,对他大加欣赏。

不但如此,每当遇到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孔璠也会向李谧请教。有人看到这种情况,感到非常不解,于是问孔璠:“您身为老师,反倒向学生请教问题,难道您就不怕在您的学生面前失去威信吗?”

没想到孔璠听后,不以为然地回答:“荀子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也就是说,老师并不是固定的,谁懂得多,理解的深刻,谁就有资格当老师,这并没有什么好羞愧的呀!”那人听了孔璠的这番话,不仅深感佩服。这件事传出以后,人们编了一首小诗来赞颂孔璠不耻下问的精神,诗是这样的:“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意思是说:青这种染料是从蓝里面提炼出来的,但是它却比蓝的颜色更深。同样,师生关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谁的知识多,谁就是老师。

李谧更是对老师的为人钦佩不已。从此他更加努力地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由他集诸子名家经典,又援引《春秋三传》为例编出的《春秋丛林》十二卷,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词义:蓝:蓼蓝,可以提取蓝色染料的植物。

青出于蓝:青是从蓝中提取出来的,颜色却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yf/9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