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这首词描绘的,是瓷上青花,是泥土与矿物,水与火,人与自然的结合。

有另外一种青花,则是布上青花,运用流传千年的扎染工艺,巧妙将自然的颜色融汇入纺织物当中,制作出清新雅致,浓而不浊,艳而不媚,令人慨叹的艺术珍品。

什么是扎染?

扎染是指在织物上运用扎结成绺(或缝纫)浸染技艺印染成花纹的工艺。通常也指印染成的印染工艺品。古称绞缬。扎染在中国约有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秦汉始有之”,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唐代扎染发展到鼎盛时期,贵族穿绞缬的服饰成为时尚。北宋时期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以至消失。但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

现代扎染是针对传统扎染、蜡染和蓝印花布这三种传统染色工艺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即在各种纺织面料和成衣上运用现代防染科学技术和各种特殊工艺手法。

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文化,与传统扎染一样,现代扎染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还在本质上体现出自身反映不同文化背景、传达不同时代气息的特征,具有“笔墨当随时代变化”的开放性特点。

云南边陲,大理人家,古老的民族工艺在这里得到了继承。

扎染工艺大抵分成两步。

第一步,是扎花。

以传统的手工纺织原色(白色)“土布”为载体材料,以手工缝缀为主、进行缝扎结合。手工缝缀是形成图样的主要工序,蓝图早已烂熟于缝缀妇女的心中,她们看似信手拈来,却把怒放的山茶,盛开的梅花,翩翩的蝴蝶,鲜嫩的青草,飞翔的蜜蜂,以及山川风物、民族风情、花鸟鱼虫、几何图案等等,都展现在她一针针的缝缀之下。

缝缀者的审美情趣在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她们在缝缀时,对折缝的宽、窄、松、紧、疏、密都各有所别,扎结时扎结的长短、松紧、稀密又各自不同,就决定了扎染成品花色图案的千差万别,绚丽多姿。这是白族妇女心灵手巧的外化物质载体。在扎染世界中,我们绝对找不到两幅花色图样或色调感情完全雷同的扎染布,原因完全在此。

第二步是浸染。

染料为点苍山上天然生长的蓼蓝、板蓝根、艾蒿以及核桃皮、黄梨皮等植物的蓝靛溶液。以上天然植物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方,用苍山的山泉水浸泡,待其色素充分溶解后便成为蓝靛冷溶液备用。浸染采用手工反复浸染冷加工工艺。

首先,将扎花完毕的布匹用清洁的泉水反复浸漂后,浸入染缸。又根据对花色、图样明暗的艺术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多次浸染。经反复多次浸染后,取出漂洗、晾干,拆去缬结、整合熨平,便成为各具花色的扎染布了。

成品赏析:

有若中国画泼墨大写意般的艺术效果,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繁复多样的花纹,竟是通过扎花而成,令人叹服

淡雅的包裹,传递出心底最朴素的情怀

青花瓷与青花布,是中国呈现给世界的美丽

万千变化,结绳为启。这悠长的脉络,正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美好的事物,都需要细心的雕琢

青花色,是中国献给世界的颜色。它从盛唐款款走来,流传千年,久经风华,不变的,是那特属于民族的淡雅神韵,不变的,是我们热爱中华文明的真心!

不折不扣东方忘形生活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yf/9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