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白癜风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

草木秋野

寒露一过,江南的天,便冷了下来。清晨起来,秋风瑟瑟,白露凝珠,院子里落了一地的黄叶,“萧萧梧叶送寒声”,秋天真的来了。

秋天的美,深邃,宁静,沉稳,大气。一些草木在开花,一些谷物在成熟,一些叶子在凋落,一些庄稼在生长。兴衰枯荣,万象纷呈。

这样的时节,应该去乡野走走,看秋日田园,赏秋野草木。

薄暮微茫,稻田金黄,荞麦雪白,菜蔬翠绿,映着红日晚霞,给秋天的田野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一畦蒜苗,探出了脑袋,抽出了嫩芽,粉绿绿的色泽,嫩生生的叶片,齐整整的长在黝黑的土壤上,煞是可爱。一架扁豆,立在地头,心形叶片中间零星的开着些许淡紫色的小花,秋花大多颜色淡雅,大概也包括这不起眼的扁豆花吧。弯月形的豆荚在秋风寒雨的浸润下,泛出微微的紫红色,沾着寒露,爬满整架。经秋的丝瓜,藤蔓已然萧索,叶子也渐渐枯黄,但是细细去找,还能在泛黄的藤叶间找着几朵黄花,和几根裹着一层淡淡白霜的秋丝瓜。秋日昼夜温差大,秋丝瓜虽然长得短短的,瘦瘦的,但是经过秋气低温的肃杀,肉质紧实细嫩,少了夏天的青气,多了一点秋天特有的沉甸和温润。

过了寒露,田野里,晚稻收了,最后一茬玉米收了,芝麻收了,番薯收了。于是散落在田野的各种秸秆藤蔓,被农人堆成草木堆,一把火点燃,烧成草木灰。母亲常说草木灰含碱,可以防病,用来种庄稼,不但肥力好,庄稼还不易得病。于是乎,田间地头时不时的升起淡淡的草木烟火,轻轻袅袅,慢慢悠悠。视觉的烟尘弥满和嗅觉的草木烟火味道,让秋日的乡野,熟悉而亲切,诗意而温暖。

江南的秋,秋气虽寒,秋露虽冷,但是秋花秋草们却在秋日的乡野自由坦荡的生长着。

最常见的当属蓼草。蓼草种类很多,江南水乡常见的有水蓼和红蓼。水蓼又叫辣蓼,根茎矮矮的,花成穗状,极小的花,细细密密的长在一根茎秆上,粉红的,粉白的,一簇一簇的,点缀在秋日冷色调的乡野之上,星星点点,倒是有了满天星的视觉感。除了水蓼之外,还有红蓼。红蓼很高,茎干粗状,叶片阔大,花亦呈穗状,却要肥硕很多,像稻穗一样,一串串盛放着,饱满又鲜妍,飘逸而潇洒。清秋时节,田埂沟渠,散散落落的长着这红红碌碌的红蓼,是一种特别的视觉冲击。陆放翁有诗云“数枝红蓼醉清秋”,说得就是这样的意境吧。

还有马兰。马兰学名马兰菊,遍生于溪田山野,普通得很。春天,妇人们往往会采来幼嫩的马兰食用,乡间野味,风味别致。春天不起眼的马兰,经过一夏的疯长,到了秋天茎杆长高了,绿色的枝头开出了一朵朵小小的花儿。简单舒展的姿容,浅蓝淡紫的花舌,鹅黄的花蕊,不喧闹,不张扬,简单质朴,清幽淡雅。秋风中,它们身子轻漾,远远望去,蒙蒙一片蓝紫色,像雏菊,又像紫菀,弥散出淡淡的清香,淳朴而安静。

还有胭脂花。胭脂花有一个很雅的学名叫紫茉莉,名字虽雅,却是乡野最常见的花。胭脂花十分贱养,沟渠地头,墙角旮旯,随便丢几颗黑色的籽,就能存活。老舍先生的《想北平》里写到过草茉莉,想必就是这种花。胭脂花是乡村孩子童年记忆里的花。胭脂花颜色丰富,紫红、淡黄、粉白,最常见的当属紫红。小时候,常常会采了这种紫红的小花,揉碎了,挤出红色的汁水,擦在脸上,像村里的大姑娘抹胭脂一样,心里美美的。胭脂花花期很长,从盛夏一直开到深秋。傍晚,正是胭脂花盛放的时间,密密的绿叶衬着紫红的花,一朵朵,像乡野的孩童提着的花灯笼,一摇一晃,仿佛带着我又回到了久远的乡村童年。

当然还有牵牛花。牵牛花俗名喇叭花,夏秋两季开花,花期长,不名贵,也是乡野花朵。细细的藤蔓在田间地头恣意生长,牵扯在花花草草的顶端,吮吸着秋光雨露,也有的在农人院子或菜园子的篱笆上慢慢攀缠,长成秋天美丽的一种颜。牵牛花又名朝颜,清晨开花,正午便凋零,故得此名。古人有诗云“绿蔓如藤不用栽,淡青花绕竹篱开。披衣向晓还堪爱,忽见蜻蜓带露来。”青青藤蔓,淡蓝花朵,绕篱而开,拂晓披衣赏花,看见花瓣上还落着一只带着露水的秋蜻蜓,灵动而美好。乡野的牵牛花,在文人的笔下也能这般意趣横生,乡野意趣和文人心性就这样融合了。牵牛花颜色很多,粉红的,粉白的,淡蓝的,淡紫的,相较而言,我更喜欢淡蓝的牵牛。宋人有诗云“篱笆处处碧牵牛”,牵牛为何是碧色的?原来“秋空同碧色”,牵牛的颜色和秋空的颜色是一样的。秋日的碧空下,乡野篱笆下一朵碧色牵牛花,该是一种多美的颜?

秋日的乡野草木,都是些常见的庄稼作物和野花野草。它们质朴无华,不矫情,不挑剔,在天地间坦坦荡荡地舒展着自己的美丽。它们在时序的轮回流转中,饱尝着时光沧桑,沉淀了生命,浸润了芳华,静静地走向沉寂苍黄,走向深邃宁静,守护着故土乡野的生命灵魂。

草木是属于乡野的,或者说乡野是属于草木的。只要有草木在,乡野便不寂寞。

作者:

晚八点特约撰稿人

浙江省衢州市高级中学教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yf/9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