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五种特殊句式50练,
合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897.html 王老师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初中语文五种特殊句式50练,有些难度,拿去练练手,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的去做这一份资料,难度其实比我们平时做的题目高很多,不过就当是练手了! 一、文言句式典型句子翻译 (一)判断句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译文: 4.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译文: 5.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译文: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译文: (二)被动句 7.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译文: 8.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译文: 9.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译文: 1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译文: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1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1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译文: 14.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译文: (三)省略句 15.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1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译文: 17.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18.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 译文: 19.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译文: (四)倒装句 20.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魏公子列传》) 译文: 21.渺渺兮予怀。(《赤壁赋》) 译文: 22.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 23.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 24.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25.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译文: 26.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译文: 27.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文: 28.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郞文》) 译文: 2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译文: 3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译文: 3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译文: 3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 33.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译文: 34.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五)固定结构 35.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 译文: 36.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 37.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魏公子列传》) 译文: 38.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译文: 39.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译文: 40.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孔雀东南飞》) 译文: 4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译文: 4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文: 43.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译文: 4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译文: 45.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梁惠王下》) 译文: 4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译文: 4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48.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译文: 49.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译文: 50.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译文: 二、语段综合练习 请翻译下列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要注意句式的准确翻译。 1.石公曰:“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选自袁宏道《拙效传》) (1)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 译文: (2)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 译文: 2.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选自郑板桥《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1)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 译文: (2)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 译文: 3.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1)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 译文: (2)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 译文: (3)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译文: 4.李遵勖,字公武,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遵勖徐起,亡恙也。天圣间,章献太后屏左右问曰:“人有何言?”遵勖不答。太后固问之,遵勖曰:“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选自《宋史·李遵勖传》) (1)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 译文: (2)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译文: 5.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但尔口奏,不须造帐。”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选自《隋书·列传第六十六》) (1)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 译文: (2)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 译文: 6.郭文,字文举,少爱山水,辞家游名山。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选自《晋书卷九十四隐逸》) (1)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译文: (2)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 译文: 答案解析一、 1.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用“……者,……也”表判断) 2.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用“……,……也”表判断。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3.(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用“……者,……”表判断) 4.刘备是天下的英雄豪杰。(无判断词,靠语意表述判断) 5.这是我的罪过啊。(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此类词语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 6.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文言中用“是”表判断的方式不大常见) 7.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 8.吴巨是普通人,偏安在远地,将要被人吞并。(“……为……所”表被动) 9.自己也死于别人之手,被天下人所嘲笑。(“……为……”表被动) 10.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将要被他们俘虏了。(“……为所……”表被动) 11.我担心被大王您欺辱对不起赵王。(“……见……于”表被动) 12.想(把和氏璧)给秦王,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被欺骗。(“……见……”表被动) 13.我不能拿全吴国的土地,数十万民众被被人控制。(“……于……”表被动) 14.荆州的百姓归附曹操,是为兵势所逼迫啊。(没有被动词,靠语意表被动) 15.(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主语往往承前省略) 16.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省略了谓语、主语) 17.(赵王)认为蔺相如的功劳大,授予(他)上卿的职位。(动词“拜”的宾语“之”省略) 18.孙权把(曹操的书信)给群臣看,(群臣)没有不受到震动改变脸色的。(“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在文言文中介词的宾语往往省略) 19.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战”省略了介词“于”,在文言文中介词“于”经常省略) 20.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主语后置,“公子能急人之困”作“在”的主语,但是后置了;宾语前置,“安”是疑问代词,作“在”的宾语,正常语序为“在安”) 21.我的内心空旷而惆怅。(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 22.古人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不欺余”。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 23.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来了什么(东西)?”(疑问句中代词“何”作宾语要前置) 24.您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呢?(疑问句中代词“何”作宾语要前置) 25.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疑问句中代词“谁”作宾语要前置) 26.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疑问句中代词“奚”作宾语要前置) 27.沛公在哪儿呢?(疑问句中代词“安”作宾语要前置) 28.只有依靠兄嫂。(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依”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兄嫂”) 29.不懂得句读,不理解疑惑。(宾语“句读”“惑”用“之”复指要前置) 30.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啊。(定语后置,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 31.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可是比蓼蓝的颜色(更)深。(介宾短语“于蓝”作状语,后置到了动词中心语“取”的后边。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成为状语后置) 3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正常语序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33.我带了一双白璧,打算献给项王。[定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 34.寻找一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求可使报秦者人”) 35.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安……乎(哉、也),可翻译为:怎么…呢?] 36.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诚……则……,可翻译为:怎么……呢?) 37.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独……邪(欤、与、耶、哉、乎),常表反问,可翻译为:难道……吗?] 38.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得无……乎(耶、也),表推测,可翻译为:恐怕(大概)……吧?该不是……吧?] 39.如果不成功,就对下臣论罪惩治。[不(否)……则……,可翻译为:如果不……就……] 40.(你)为什么竟如此愚拙!这女子不讲礼节。(何乃,可翻译为:为什么竟。) 41.到了对天发誓,剪下头发,眼泪沾湿了衣襟(的局面),多么的衰败啊!(何其,可翻译为:为什么这么,多么。) 42.现在人家正像刀和砧板,我们就像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何……为(焉、也),可翻译为:……干什么呢?为什么……呢?] 43.(自杀)的想法竟然就这样决定了。(乃尔,可翻译为: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44.天空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其……乎(邪、也),可翻译为:是……还是……呢?] 45.大王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大概治理得差不多了吧!(庶几,可翻译为:大概,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46.再说水汇积不深,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且夫,可翻译为:再说,而且。) 47.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孰与,可翻译为:比……怎样) 48.不是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吗?[无乃……乎(哉、尔、也),可翻译为:恐怕……吧。] 49.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之谓,可翻译为:叫作,才算;就是,说的就是。) 50.不久就以苏州百姓暴乱之名向朝廷请示,查究处死了五个人。(既而,可翻译为:随后,接着,不久) 二、 1.(1)天下在趋利避害方面最狡猾的是兔子。 (2)乌贼鱼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吐出墨色一样的汁液来隐藏自己,这却成为了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玩弄技巧又有什么作用呢? 2.(1)他们写文章,一定不能够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铭刻在人心灵深处,为世人所传诵。 (2)难道不是富贵足以使人愚笨,贫贱足以使人树立志向疏通智慧吗? 3.(1)曾经有告发卓茂属下亭长接受了他赠送的米肉的人。 (2)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 (3)你真是个糊涂人哪。大凡人类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有仁爱之心,懂得互相尊敬的道理。 4.(1)(李遵勖)少年时学骑射,在冰雪上驰骋,马脱缰而跑,他掉到崖下,众人以为他死了。 (2)臣没听到别的,只听人说天子已经成人,太后应该及时还政给天子。 5.(1)裴政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为当时的人所称赞。 (2)等到上奏时,太子问道:“写在账簿上的文书在哪里?”元恺说:“接受刘荣的指示,没有写在账簿上。” 6.(1)洛阳陷落后,挑着担子进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无人烟的地方,把木头斜靠在大树上,上面盖上草垫子,就住在那里面。 (2)(有一次)有一头猛兽在他的小屋旁边咬死了一只大麋鹿,郭文告诉了别人,他们把它拿去卖了,分了一些钱给郭文。 识别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yf/7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黄龙玉好处和禁忌,黄龙玉的作用禁忌
- 下一篇文章: 6月7日短期有望大涨的股票精选3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