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青青子佩”、“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经》用最质朴但永恒的方式,记载下了草木染在我国早期历史中最为浪漫的一笔。时至今日,草木染作为一种生活态度被保留下来。

草木染,亦称植物染,

采用天然植物、中药材、花卉、

蔬菜、茶叶制成染料,为织物染色。

草木染取法自然,能呈现四季之外的颜色,

染出的织物色泽纯净柔和,散发着草木清香。

茜草、苏木、蓼蓝…

散落在诗词之中的植物,

都能落在布料上呈现出植物特有的颜色,

草木染让生活从乱花迷眼的繁复色调中抽身而出。

茜草、红花、苏木、蓝草、桅子、槐米、紫草、黄柏等植物都可以用来染色。草木染的手工作坊,蒸腾的水汽,渐渐铺陈开的色彩,还有淡淡的草本清香,过程缓慢却充满诗情画意……

红·茜草

茜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染料,古时称茹蔗、地血,早在商周的时候就已经是主要的红色染料。丝绸经茜草染色后可以得到非常漂亮的红色,在历代文献中也有诸多记载。在出土的大量的丝织品文物中,茜草染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粉·苏木

苏木是苏木科苏木属的植物,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作用。苏木内含有苏木红色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红色系染料。

黄·栀子

栀子的果实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用于染黄的物质为藏红花酸。《汉官仪》记有:“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染最高级的服装用栀子。

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欲得深黄色,则增加染中醋的用量。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黄色,工艺简单,但栀子染黄耐日晒的能较差,因此自宋以后染黄又被槐花部分取代。

黄·姜黄

姜黄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可提取黄色食用染料,所含姜黄素可作分析化学试剂。

紫·紫草

中国传统紫色染料基本只有紫草的根,制取复杂,其色素难溶于水,并且不甚稳定。宋以后紫色的染取技术逐渐提高和丰富化。

蓝·蓝草

荀子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指的就是靛青这种蓝色染料是从蓼蓝的植物中提取的。蓝草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使用地域最广的蓝色染料。中国古代造靛的蓝草有蓼蓝、菘蓝、木蓝等植物。

染,是急不得的,对颜色的把握讲究含蓄、温和,这就如同传统的中国画,无论是水墨还是重彩,真正好的并非扎眼的鲜亮,求的不是强烈的冲击,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情结,讲一些含蓄,一些和气,和做人是一样的道理。

草木染手作中,永远有不期而遇的惊喜,我们在整个创作中只参与前半部分,后续部分完全交给材料。水、温度、染料、材质、天气等因素共同作用,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合作。

对于传统工艺与材料的创新性开发,重庆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李昱靓教授有自己的心得。作为重庆市手工编织协会会员、壹秋堂夏布传承人培训基地导师,李昱靓教授结合学院创新意识,与田野调查资料,在传统夏布面料的新生探索,与古老手工染色技艺的活态传承之间,不断尝试,力求还原手工的原始记忆,并再现经典的新生创造力。

来源:壹秋堂夏布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yf/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