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练习含答案1上海是怎么来的?

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

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这个地方的行政地位逐渐上升。

③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

④上海的“江海之会”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哪个江?长江。哪个海?东海。黄浦江的出海口连接着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长江有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域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运输手段。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

⑤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猪鬃。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而中国桐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至于猪鬃,即猪脖子上的可以用来做刷子的毛,都要从迢迢千里之外的产地——四川、湖南聚集到上海出口。

⑥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上海刚开埠时总共有50多万人口,到年人口突破万,到解放初户籍人口达到,这一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的都要快。人从哪里来?主要靠的是移民。上海的移民大多来自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他们一般文化层次比较高,基本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也为上海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契约精神奠定了基础。

⑦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文化体现出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特色,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

14.第②段介绍了下列信息:(1)上海成为居民点的原因;

(2);(3)。(4分)

15.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6.第⑤段列举了桐油和猪鬃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说明这两种商品的产地都非常偏远难以运输。

B.说明这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上具有重要地位。

C.说明这些商品都必须聚集到上海,然后才能出口。

D.说明上海处于中国南北之中,拥有重要贸易地位。

17.根据上下文,第⑥段不能与第④⑤两段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14.(2)上海名字的由来(3)上海行政地位的上升

15.不能删去。“主要”是最重要的,表明当时人们还有其他的运输手段,在所有的运输手段中水运是最重要的,删去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16.D(4分)C(2分)

17.评分说明:概括段意;分析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④⑤两段说明上海具有“江海之会”、南北之中的区位优势,第⑥段说明移民对上海发展的影响。文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一句表明,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而④⑤两段又是对第③段内容的具体说明。这几段按逻辑顺序说明,所以不能调换。

2介孔材料,大千世界

①介孔材料是一类自身内部含有丰富有序介孔的材料,其孔道范围介于2至50纳米之间,大概是我们头发直径的万分之一。该材料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比表面积大,每克材料通常具有高达上千平米的表面积;二是孔隙率高,每克材料可以具有0.8立方厘米的孔隙。这就如同在物质内部挖了四通八达的地道,为分子和能量输送及化学转化提供了丰富的场所,从而展现出它种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品质。一般来说,材料表面积越大,那么促进化学反应的场所就越大;而材料的孔隙率越高,分子迁移就越tōngchàng,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②能源危机是人类目前面临的非常重要的挑战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目前利用能源的方式和结构出了问题。以煤和石油为代表的化石燃料储备有限,同时它们的不当使用也带来了诸如酸雨、光化学烟雾、雾霾以及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就需要发展能源清洁使用技术和寻找可替代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及核能等。目前科学家们希望设计合成一类内部含有有序介观尺度孔道的材料,开拓性地将其应用于能源优化利用和新能源开发领域,并取得了令人   的孔径范围,它们各自不同的说明作用是: (5分)

17.④⑤两段在说明时举了大量的例子,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能够从不同方面各有侧重地说明我国对介孔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B.有利于全面而又具体地说明我国开发利用介孔能源材料的现状。

C.能更具体地说明能源危机是人类目前面临的非常重要的挑战之一。

D.能更具体地说明介孔材料研究意义重大,我国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就巨大。

14.(2分)通畅15.(8分)(1)特点(2)原因(3)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

16.(5分)介孔(材料)“2至50纳米之间”是以列数字的方法准确说明介孔孔径的范围,而第二处加线部分则通过把介孔孔径与头发直径作比较的方法,把介孔材料介孔径的范围说明得更加具体形象,给人以直观生动之感。17.(4分)C

3青出于蓝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于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劝学),后人也常用由此衔生出的成语“青出于蓝”比喻。可是,从科学角度探究,你知道“青出于蓝”的本义吗?

②在荀子那个时代,“蓝”指的是以菘蓝草为代表的蓝草植物,可作染料:“青”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颜色“蓝色”,是从蓝草中提炼而成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中国古代用的染料,大都来自于植物、动物以及天然矿物,而植物染料最为普遍。古人将染料原色分为青、赤、黄、白、黑,称之为“五色”.其中的青色染料,就是从菘蓝、蓼蓝草等植物中提取的靛蓝染料。

③以菘蓝草为代表的植物,被我们称之为“蓝草”,它们的花却颜色各异,或紫红色,或艳黄色……其叶子则星绿色。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它们与蓝色之间究竟有何关系。其实这些植物能作为染料原料的,是它们的叶子。这些植物的叶子中有种叫做靛甙的物质,含有这种物质的绿叶经过发酵后,会与糖化酶或碱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羟基吲哚酚。经过处理后生成的无色羟基吲哚酚,发生氧化作用,再发生缩合反应,最终生成了一种蓝色的沉淀物,这就是植物染料——靛蓝。古人最初通过简易的发酵方法,然后用石灰来水解大量发酵后的菘蓝叶子,才能提收到少量的靛蓝染料。明代以后,蓼蓝等植物被大规模用作靛蓝的原料。后来发明了酒糟发酵法,进步提高了植物染料的产量。

④几千年来,靛蓝作为染料普遍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今天,这种植物染料在很多地方的工艺品制作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蓝草中制取到的靛蓝产品除用于染色外,也可药用。靛蓝产品含有多种成分,当其中的靛蓝成分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后,也就成了一味中药——青黛。青黛性寒、味咸,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功效,主要用于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咽痛口疮,还可治疗小儿惊痛、蛇虫咬伤等。

⑤中国的靛蓝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出口到西亚,并流传到了欧洲,向东则传到了日本。在化学合成靛蓝染料出现以前,中国的靛蓝制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享有盛名。年,德国化学家拜耳通过化学方法成功合成出的化学靛蓝染料,以原料充足、生产简便、纯度高、易贮运、使用方便等优点后来居上,迅速普及开来,使我国这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植物靛蓝染料黯然失色,逐渐走向了衰落。

⑥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注意到有机染料工业带来的诸多弊端。合成靛蓝染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机化工原料会导致工人急性或慢性中毒,对周边人群的呼吸道、中枢神经及肝脏也有一定的伤害。同时,工业生产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现象无一不引起人们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tx/7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