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填词文雅典丽,但是这首词却被苏轼批判
前言 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秦观的词很雅丽,他有没有像柳永那样的“俚俗”之作?试举一例? 俚俗,有两个意思,一个指民间、世俗;例如赵翼在《瓯北诗话·卷四》中,评价白居易写《长恨歌》的时候,说: 此必无之事,特一时俚俗传闻,易于耸听。 另外,意思是鄙俗、粗野。 柳永的词中,有不少被认为俚俗之语。其实很多词人都有些俚俗之语,宫体诗、花间词中比比皆是。在苏门弟子中,黄庭坚就有不少俚俗之作。 不过,秦观曾经因为一首词曾经被苏轼调侃。 一、苏轼笑话秦观学柳七作词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深得苏轼喜爱。秦观有个绰号“山抹微云秦学士”,来自于他的名作《满庭芳·山抹微云》。但是苏轼看到这首词后,却说秦观学习柳永作词。 宋·黄昇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花庵词选》中记载: 后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云:“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秦逊谢,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答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坡云:“‘销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惭服,然已流传,不复可改矣。 销魂当此际,出自秦观《满庭芳》下片换头处: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晚唐浪子诗人,杜牧有名句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秦观用此典故,又有“罗带轻分”等语,因此被苏轼调侃,说他学柳永填词。 秦观不服气,但是被苏轼点出以后,却有点理屈,因为下片的确柳永的词风。 秦观未必有此意,但是读者未必无此意。 而且这首词已经流传很广,秦观虽然惭愧,却不能更改了。 二、柳永艳词中的销魂 苏轼指出:“‘销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观无言以对。 我们看看柳永词中的销魂,是怎么用的。 《木兰花》,坐中年少暗消魂: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催莲步紧。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争问青鸾家远近。 蒋捷有虞美人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即柳永词中所写的场景吧? 柳永另有《倾杯》,写男女之间的离情别绪: 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惨黛蛾、盈盈无绪。共黯然,重携纤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频耳畔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从今尽把凭鳞羽。 柳永俚俗之词,大多写男女之间的柔情蜜意。在士大夫眼中,难免有些碍眼。 三、秦观与柳永其他词中的销魂 销魂,未必一定是艳词,柳永的《诉衷情令》也是写闺情,但是并不香艳: 一声画角日西曛。催促掩朱门。不堪更倚危阑,肠断已。年渐晚,雁空频。问无因。思心欲碎,愁泪难收,又是黄昏。 秦观有《玉楼春》类似: 狂风落尽深红色,春色恼人眠不得。泪沿红粉湿罗巾,怨入青尘愁锦瑟。岂知一夕秦楼客,烟树重重芳信隔。倚楼无语欲销魂,柳外飞来双羽玉。 这两首词,都是写闺情,思念远方的情人。古人作闺情诗词,往往另有寄托,用来抒发人生的失意,未必真得是写男女之情。 柳永另有《竹马子》写羁旅情怀,也用到“销魂”这个词: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秦观也有类似的作品,如《木兰花慢》: 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吟鞭醉帽,时度疏林,秋来政情味淡。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渔村。望断衡门。芦荻浦、雁先闻。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蘋,凭高正千嶂黯。便无情到此也。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秦观和柳永的词,混到一起,并不太容易分辨。因此柳永词,并非都那么俚俗,也有很多文雅之作。 结束语 柳永是北宋承前启后的人物,从他大量用长调填词,因此给后辈词人开拓了一条新路。苏轼也好、秦观也好、黄庭坚也好,苏氏一门难免要受到柳永的影响。特别是黄庭坚,他的俚俗之语最多。 不过,诗词一道,还是以文雅为上。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词语,但是尽量避免使用鄙俗、粗野的词汇。 话说回来,秦观的这首词风靡一时,也是他的代表作,您觉得秦观有必要”惭服“吗” 老街味道有孤篇压全宋的词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ry/9978.html
- 上一篇文章: 古代志怪故事晁十三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