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特辑民间传统印染技艺中的瑰宝
“锦绣文章”——纺染织绣工艺专题展 将展至7月11日(本周日), 前面 我们介绍了各类刺绣及织造技艺, 今天 一起来看看本次展览中 印染技艺的 代表性佳作吧~ 非遗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百鸟朝凤》 作者:哀警卫 作品介绍蓝印花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江南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早在年,桐乡蓝印花布被列为首批浙江省15个重点工艺美术保护品种之一。年,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年,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蓝印花布方巾《百鸟朝凤》运用民间工艺——灰缬的操作流程精制而成,以百鸟朝凤的传说为主题精细刻画各类形态的禽鸟,创作蓝印花布图案,使方巾即有朴实的浙北蓝印花布风格,又有艺术韵味。在传统蓝印花布图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蓝印花布纹样创作,将叙事性与实用性结合制作蓝印花布方巾。 《龙飞凤舞》 作者:王坚 作品介绍蓝印花布原称“浇花布”,宋代称为“药斑布”,是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一种纺织印染品。湖南省是我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区。 《龙飞凤舞》是利用蓝印花布图案传统纹样进行创作,通过传说中的吉祥物“龙”、“凤”不同形态的组合,来表现现代社会政通人和的欢乐景象。在画面的构成中,用不同大小的“圆点”来断续排列组合,使“点”组合成不同形状的“圆”,预示着民族大家庭“团团圆圆”。作品以棉麻织物作为载体,通过传统植物印染工艺制作,使作品同时具有环保、美观的特征。 《姊妹观花》 作者:蒋良寿 作品介绍邵阳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在唐宋时期漏版蜡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独创了以豆浆混合石灰粉进行防染,在当地,蓝印花布又称“豆浆布”。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在当地流传很广,几乎到了“家家户户”开染房的地步,小小县城,分布着大大小小38个染坊,最具代表性的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蒋良寿家的“吉祥染坊”。 《姊妹观花》是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主要是通过两姊妹在休闲看花的场景来表现作物丰收的喜悦心情,画面用线、点组合,通过点、线的疏密、断续排列组合,使单一的蓝色产生丰富的层次感,既不杂乱也不呆板,以单色胜多色,远看大气美观、近看细腻精致,使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作品以棉麻织物作为载体,通过传统植物印染工艺制作,使作品同时具有环保和美观的特征。 该作品纹样为邓立中设计,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蒋良寿雕版印染制作。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蓝是从蓼蓝草中提取作为染料,称为靛蓝。而蓝印花布则是植物的颜色经过多道程序染印出来的。民间利用蓝草色素染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后蓝靛发展成为蓝染技艺,至今已逾千年。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商业发达的唐宋时期,原称“浇花布”,宋代称为“药斑布”,是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一种纺织印染品,传入桐乡约在元代。明清以后,蓝印花布的印染应用于民间。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分纯蓝花布印染和彩蓝花布印染两大类:纯蓝花布布面素净,没有花纹图案,一般用以制作衣服和头帕;彩蓝花布有复杂的花纹图案,一般用以制作被面、垫单、帐檐、围裙、围腰、门帘、桌布、围布等。印染前需要经过裱纸版、描稿、刻版、上油、调料、刮浆、入染等工艺的处理,入染之后还要经过晾晒、淌洗、卷布、碾布(又叫“踩布”)的工艺流程。非遗 彩色夹缬技艺 《双鸾》 作者:王河生 作品介绍夹缬作为最古老的印染技艺,始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它是以靛青为染料,用两片纹样对称的雕版夹住染品染制出各种图案的传统工艺,其夹缬花版的“明沟暗道”雕刻要求尤为细致严谨,以防染料上色不畅或交错。元明后慢慢绝迹,但在浙江瑞安市西部山区始终传承该技艺。 该作品由省级传承人王河生经三个多月制作而成。作品长五十厘米、宽四十厘米,纹样选自唐代盛行的吉祥图案,颜色以红、蓝、黄、绿、白五色为主,分别由红花、栀子、靛青等天然植物染料染制而成,画面花纹古朴,富有古典美。 彩色夹缬 唐代彩色夹缬主要色彩是红、蓝、黄、绿四色,分别以红花或苏木、蓝草制成的靛青、槐花、鼠李或用蓝、黄复合的染料染成。夹缬作为最古老的一种印染艺术,始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到了宋代,朝廷指定复色夹缬为宫室和军队专用,夹缬在民间被迫趋向单色。彩色夹缬较高的工艺成本以及政府的政策性禁令的执行,使其在元以后式微,并在其后的历史朝代逐渐被单一的靛蓝染色取代,在主要的印染工艺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衍生出为后人所熟知的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以婚嫁被服为主导的蓝夹缬。非遗 扎染技艺 《龙腾九天》 作者:张晓平、张颖 作品介绍四川的自贡扎染是古称蜀颉的扎染艺术,四川省的地方传统手工艺术珍品,自贡更为主要的产地。自贡扎染工艺性强,以针代笔,无一雷同,色彩斑斓,款式多样,扎痕耐久。 该作品由国家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晓平设计,联袂张氏扎染第五代传人张颖一起制作,历时3个月,作品以传统扎缬技艺中“串扎”为主体技法,表现龙的刚劲威武。用中国传统吉祥龙纹作为主要造型元素,以蓝色染料为墨,用云撮染色技法,展现龙腾蓝天,朴实的民间手工艺术语言,表达对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求和祈福。 白族扎染《硕果累累图》 作者:段银开 作品介绍四川的自贡扎染是古称蜀颉的扎染艺术,四川省的地方传统手工艺术珍品,自贡更为主要的产地。自贡扎染工艺性强,以针代笔,无一雷同,色彩斑斓,款式多样,扎痕耐久。 该作品由国家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晓平设计,联袂张氏扎染第五代传人张颖一起制作,历时3个月,作品以传统扎缬技艺中“串扎”为主体技法,表现龙的刚劲威武。用中国传统吉祥龙纹作为主要造型元素,以蓝色染料为墨,用云撮染色技法,展现龙腾蓝天,朴实的民间手工艺术语言,表达对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求和祈福。 扎染技艺 扎染古称“绞缬”,是在织物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染料主要是植物蓝靛。扎染技艺四大工艺特征扎花技法 扎花是纯手工操作,工具是缝衣针和线。扎花的基本技法也大同小异,扎、缀、缝、捆等都是古今通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这些技法,在浸染的时候使得染液难以渗透到紧紧缝扎的部分。从而,其缝扎部分的花与末缝扎的底,呈现出鲜明的两种颜色。 植物染料的种植和制作 植物染料既有自然生长的植物染料,也有人工栽培的植物染料。在人工栽培的植物染料中,最常见的是蓼蓝。蓼蓝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普遍种植的植物染料,其种植、制作自古一脉相承。 染色技法 扎染是一种特殊的染色工艺,在染色工艺中的学术用语就是“防染法”。 在浸染之前先在白布上印上花纹图样,然后用针线将“花”的部分重叠或折皱缝紧,呈“疙瘩”状。采用冷染的方法,经反复浸染之后,拆开色泽未渍的“疙瘩”,即成各种花形,成品蓝底或青底白花,清新素雅,韵味独特。 纹样图案 唐朝时期,中原地区较为流行的如鱼子缬(小圆点纹样)、玛瑙缬(大圆点纹样)、鹿胎缬(类似梅花鹿毛皮的纹样)、小蝴蝶、小梅花等纹样。 制作扎染一般需要三个步骤染前处理 因为织物上常带有浆料、助剂及一定成分的天然杂质,为保证染色均匀,需要对织物进行染前助力处理。 捆扎染色 将设计好的团纹样用画粉在布上做记号或用绘稿液描上,然后捆扎或缝结布料。完成后浸入水中湿透,取出稍晾,待不滴水后放入已备好的染液中或浸染或煮染一定时间,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 染后处理 晾后的捆所物可在不完全干透时揭开扎结处,并用熨斗趁潮湿熨。 非遗 蜡染技艺 《池鱼笼鸟图》 作者:罗文珍 作品介绍黄平蜡染技艺是贵州省黄平县革家人创作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其形制为蓝底白图布画,画面图纹黑白分明,线条细腻流畅,无冰纹,图案夸张洒脱,寓意含蓄,内容丰富,是黄平地区最典型、最珍贵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作品由白色土布、防染剂及红绿两种颜料构成。白色涂布为民间自织的布料。防染剂为黄蜡和白蜡混合而成,以保证蜡染不被腐蚀。 为更好的传承传统的蜡染技艺,用鱼鸟纹以鱼及鹤为绘制背景,以绿、红、黑三色抽象的绘制了群鹤觅食的场景,画中鱼群被群鹤围困于巢穴旁,群鹤展翅翱翔于鱼群上方,寻找时机捕食,鱼群则“列阵”以待,誓死护卫它们的的后代。此画较形象的画出了大自然的自然法则,同时也借自然反映出人们面临大敌时保家卫国的热血。 蜡染技艺 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缬”。蜡染在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特色~它包括贵州蜡染、东巴蜡染、安顺蜡染、苗族蜡染等。蜡染的制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画蜡前的处理 选择布料并加以洗涤。一般是选择自织的棉布、麻布。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另外一些地区则不用花样,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画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染色 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去蜡 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蓝白分明的花纹来。 蜡染中反映了不少的文化其中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值得我们去传承和保护。 夹缬、蜡染、扎染以及蓝印花布可以说是我国民间的四大传统印染制作技艺。而这些传统技艺中饱含的优秀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共同保护和传承。“锦绣文章”——纺染织绣工艺专题展将展至7月11日,展览进入倒计时,百项非遗项目,约件非遗精品,千万不要错过~扫码提前预约点击或扫描左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gj/7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青花蓝,惊艳了世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