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为什么不能拜年,它的秘密你知道吗
特别报道 河源春节的年味 初三到,鸿运照。经过了大年初一初二的热闹欢聚,大年初三大家纷纷走出家门,或走亲访友,或观赏民俗,把新啊年过得丰富多彩、欢乐祥和。作为客家古邑,河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客家文化,到了春节万家团聚之际,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就会被后代子孙们重新演绎,通过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人们在体味着过年的热闹时,也体味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同享丰盛的“文化大餐”。 魅力年俗闹新春为增强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丰富市民群众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展现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大年初二至初四,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与坚基购物中心联合承办的“魅力非遗闹新春”河源市非遗传承展演活动在坚基中心幸福广场举行。 活动期间,市民可以看花朝戏,听客家山歌和龙窝提线木偶戏,还可以欣赏墩头蓝纺织、忠信花灯以及品尝紫金牛肉丸、龙川牛筋糕连平客家娘酒等,体验五县一区别具一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 新年快乐 74岁的陈少波正娴熟地制作着和平泥鸡。和平鸡又称为和平埙,其音色随造型大小而呈不同效果,大者低沉古朴、浑厚苍劲;小者欢快激扬,响彻山川。 邓宇珊摄 市民认真地听负责人介绍“墩头蓝”布艺。墩头蓝是村民利用本地的天然植物大青叶,应用独特的工序制作、染料,运用先进的织布技术和耕纺、织染技艺,制作出一种独具特色的纯天然蓝色家机布料。因其出产地名为墩头村,故民众将这种布料称为“墩头蓝”。 邓宇珊摄 市民准备品尝连平县客家娘酒。 邓宇珊摄 市民正品尝酿鸭饭。酿鸭饭是紫金独特的一道菜色,已成为紫金客家饮食文化符号和紫金记忆,具有浓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邓宇珊摄 市民对和平县老工匠所制作的木鱼哨发出的声响感到新奇。 邓宇珊摄 东源县船塘镇福坑村林屋举行开灯节仪式,每年正月年初三上午8时30分许,上灯家庭便开始举行拜灯仪式。拜灯的时候,迎(客家话意为"举")黄龙、敲锣打鼓。 刘曦收集 网友摄 和平林寨:舞龙舞狮献瑞接福和平林寨举行的舞龙舞狮活动,寓意“祥龙献瑞、瑞狮接福”。 记者谢思思收集 通讯员陈仰天摄 潮汕地区:迎标旗在潮汕地区,也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闹新春。新春佳节,汕头市金平区鮀江街道举行“迎标旗活动”,当地青少年组成锣鼓队、标旗队,在街道的所有居委会进行巡游。 记者吴奕镇 梅州兴宁:舞龙闹新春 而在梅州兴宁新圩镇,一群爱玩的年轻人也在沿街舞龙。 陈仕平摄 和平、连平:年初三送“穷鬼” 对于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来说,大年初三是“送穷鬼”的日子。年初一和年初二这两天,尽管居室、庭院的地面堆满了厚厚的爆竹屑,烟头,糖果纸等垃圾,也不能扫地,他们认为这两天扫地,会扫走家中的财气。在和平古寨镇丰和村也一直流传着这一习俗。当地村民一大早就起来打扫房屋卫生,在打扫干净后,家家户户还点燃鞭炮寓意将穷鬼送走。据了解,客家人把年初三称为“穷鬼日”,这一天要把穷鬼送出去,送穷鬼是把贫穷和不好的东西送走,与贫穷、霉运告别的意思。寓意来年有更好的运气,财源不断,生活更加美好。 梁小鸿摄 在连平县上坪镇西坪村同样也有年初三“送穷”的习俗。相传除夕夜和年初一、年初二扫地会“破财”,要到年初三这天才能打扫卫生,把打扫好的“穷鬼”烧掉,并放鞭炮送走,寓意“贫穷走,富贵来”。 谢素婵摄 梅州五华:打扫卫生 同属客家地区的梅州也有相同的习俗。到了大年初三才可以打扫卫生,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图为梅州五华的戴先生早早起来把过年放的烟花炮竹打扫干净。 记者戴昉摄 和平青州:蒸番薯、芋头 大年初三,和平青州客家人有蒸番薯、芋头的习惯,寓意着新的一年庄稼收成更好。 记者刘影丽摄 年后走亲戚 东源柳城:回娘家 大年初三,也是许多人回娘家,走亲访友的日子。年初三早上,东源柳城的杨永平带着女儿和年礼准备出发龙川佗城,看望自己的外家(母亲的娘家)。 记者杨容摄 龙川新田:家族聚会 而在龙川新田,却有年初三不走亲戚之风俗。于是,年初三就成为了家族聚会的好时机。老年人说,你们一年在外,晚辈都不认识,更叫不上名字,而晚辈们也一样,家里的叔公叔婆,也不认识,有些更是从未谋面。 记者刁城帮摄 湖北老河口:烤大火 远在湖北的记者家中,也有不少过年的习俗。湖北老河口乡间一直保持着过年烤大火的习俗,今年过年也不例外。图为仙人渡镇茹家湾村一农户家围火“煲”佳话。熊熊大火,预示着一年红红火火,蕴含着新的希望。 记者张涛摄 小编 周汉龙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zz/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童年诗梦中的动物和植物
- 下一篇文章: 对于你的植物来说,这些才是真正的好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