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277977.html

距离寒假不到一个月时间啦,大家是不是和小易一样开心,期待回家呢?可是在回家之前,别忘了还有期末考试哟~大家复习得怎么样呢?小易又给大家带来了《中医眼科学》的复习资料啦,还等什么,赶紧收藏吧!

中医眼科学

01

名词解释

1、瞳孔对光反射:当光线直接照射一眼瞳孔时引起两眼瞳孔均缩小的现象。2、调节:睫状肌的舒缩对晶状体起调节作用和房水外流作用,即睫状肌之环形肌纤维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借助自身弹性变凸,屈光力增加,以达到视近的目的,这一作用称为调节。

3、屈光系统: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连同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

4、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5、视力:视力即视锐度,又称中心视力,主要反应黄斑的视功能,分远视力与近视力。

6、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

7、眼压:又称眼内压,是眼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

8、针眼:是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睑腺炎。

9、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睑板腺囊肿。

10、漏睛:是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沁出为临床症状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泪囊炎。

11、漏睛疮:是指内眦睛明穴下方突发赤肿疼痛,继之溃破出脓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泪囊炎。

12、风热赤眼(暴风客热):指外感风热而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眵多黏稠、痒痛交作为主要特征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属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13、天行赤眼: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状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

14、天行赤眼暴翳:是指因感受疫疠之气,急发白睛红赤,继之黑睛生翳得眼病。相当于西医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

15、绿风内障:是以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伴有恶心呕吐、头目剧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

16、圆翳内障:是指随年龄增长而晶珠逐渐混浊,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的眼病。

17、络阻暴盲:是指患眼外观正常。猝然一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以视衣可见典型的缺血性改变为特征的致盲眼病。相当于西医的视网膜动脉阻塞。

18、近视:是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19、远视:是当眼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其远点在眼后,为虚焦点。

02

小题常考

1、眼为视觉器官,主要由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组成。

2、正常眼球前后径成年时约24mm。

3、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4、角膜从外直内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其中上皮细胞层和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

角膜透明,无血管,其营养代谢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代谢所需要的氧约80%来自空气。

5、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及色素,故又称为血管膜和色素膜。具有供给眼球营养、遮光和暗室的作用。从前至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虹膜中央有一直径为2.5~4mm的圆孔,称瞳孔。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房水。

6、视网膜由单层的色素上皮层和有9层结构的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又称神经上皮层)组成。

色素上皮层具有血——视网膜外屏障作用。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及中心凹,具有感受明光和分辨颜色的作用。视杆细胞分布在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越近黄斑区数量越少,感受弱光,司暗视觉。

中心凹为视力最敏锐的地方。

晶状体无血管,营养来自房水。

7、眼睑由外向内分为五层:眼睑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睑结膜层。

睑板上有纵行排列的睑板腺,腺口开于睑缘。

结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8、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

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及鼻泪管。

9、每眼有4条直肌、2条直肌,共六条,分别为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及上斜肌、下斜肌。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外展神经支配,其余4条眼外肌均由动眼神经支配。

10、中西医眼部解剖名称:

黑睛——角膜,神水——房水与泪液,晶珠——晶状体,神膏——玻璃体,视衣——脉络膜和视网膜,目系——视神经、包裹视神经的鞘膜及其血管,泪窍——泪点,

眼带——眼外肌。

11、五轮的解剖部位:肉轮——胞睑(眼睑),血轮——两眦(内外眦、泪器),气轮——白睛(球结膜、球筋膜、前部巩膜),风轮——黑睛(角膜),水轮——瞳神(瞳孔、眼球壁中内层及内容物)

12、视力=被检查者与视力表距离(m)×0.1/5m

13、正常眼压为10~21mmHg,病理性大于等于24mmHg,双眼眼压差5mmHg,24小时眼压波动范围8mmHg。

14、结膜囊冲洗法:适用外障眼病分泌物多、结膜囊异物、内眼手术前准备、眼化学伤等。

泪道冲洗法:治疗某些眼病及清洗泪道。如泪道通畅者,冲洗液可从泪道流入口咽或鼻内;泪总管阻塞者,下冲上返;泪小管阻塞者,原路反流;泪道狭窄者,冲洗时尽管有反流,但会有少许流入口咽或鼻内;如鼻泪管阻塞,大部分冲洗液下冲上返;若为漏睛症,可冲洗出黏脓性分泌物。

03

大题常考

1、针眼:手术治疗: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眼睑平行;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眼睑垂直。

胞生痰核:硬核大过或已溃破形成肉芽肿者。宜在局部麻醉下行霰粒肿刮除术,应做与睑缘垂直的切口。

2、针眼与胞生痰核鉴别:

鉴别点

针眼

胞生痰核

发病部位

在睑弦

远离睑弦

主症

胞睑红肿焮痛,拒按,与睑皮肤粘连,或化脓,溃后可自愈。

睑皮肤正常,硬核突起,压之不痛,不与睑皮肤粘连,睑内局限性黄白色或紫红色隆起。或见肉芽。

病势

病程

短,一般3~5日

长,数周或数月

对白睛影响

或可见白睛赤肿

一般无影响

3、椒疮:西医称为沙眼,为感染沙眼衣原体引起。常见并发症:睑内翻倒睫、沙眼角膜血管翳、睑球黏连、流泪症与漏睛、眼珠干燥、上胞下垂。沙眼分期:进行期、退行期、完全结瘢期。

4、漏睛:外治法:滴滴眼液、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术、手术治疗。嘱患者滴滴眼液前先将黏液或脓液压净。

漏睛疮:治疗:未成脓时以消散为主,已成脓者切开排脓。急性发作时不可挤压患处,切勿采用泪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以免浓毒扩散。

5、风热赤眼、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三病禁止包扎眼睛,都有白睛红赤症状。天行赤眼应抗感染,有传染性,但不引起流行;天行赤眼与天行赤眼暴翳应抗病毒,耳前或颌下可扪及肿核,传染性强,易引起广泛流行。6、聚星障:

临床表现:①常有感冒史,或在劳累后发病。常有反复发作史。②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眼部沙涩疼痛,畏光流泪,胞睑难睁。③抱轮红赤,黑睛可见星点状或树枝状或地图状混浊,2%荧光素钠溶液染色阳性;或黑睛深层混浊状如圆盘。病变区知觉减退。

治疗:本病治疗应分辨患病之新久。新起者以祛邪为主;病情日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者,应扶正祛邪。外治以祛风清热、退翳明目为主。若病灶扩大加深者,应配合散瞳药物滴眼治疗。

分型:

①风热客目证:疏风清热,退翳明目。银翘散加减。②肝胆火炽证:清肝泻火,退翳明目。龙胆泻肝汤加减。③湿热犯目证:清热除湿,退翳明目。三仁汤加减。④阴虚夹风证:滋阴祛风,退翳明目。加减地黄丸加减。

7、凝脂翳

常见病因:

①黑睛外伤,风热邪毒乘伤袭入,黑睛被染;或素有漏睛,邪毒已伏,更易乘伤客目而发病。②外邪入里,蕴遏化热,或嗜食辛煿,脏腑热盛,肝胆热毒上灼黑睛,壅滞蓄腐。③久病之后气虚阴伤,正气不足,外邪滞留,致黑睛溃陷,缠绵不愈。

常见并发症:

若病情继续发展,可引起黑睛变薄,甚或穿孔,致黄仁绽出而成蟹睛症。若初起眵泪及凝脂即为黄绿色者,则其病势更为凶险,可于数日内导致黑睛全部毁坏而溃破,或脓攻全珠,眼珠塌陷而失明。

本病常有黑睛外伤史,常伴黄液上冲。

8、绿风内障

临床表现:

发病急骤,视力急降。头眼胀痛,恶心呕吐,目珠胀硬,眼压明显升高。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肿胀,黑睛雾状水肿。瞳神中度散大,展缩不灵。前房极浅,房角部分或全部关闭。

治疗:

迅速降低眼压,应用保护视神经的药物,及时手术。①频滴缩曈剂:毛果芸香碱滴眼液。②β受体阻滞剂。③碳酸酐酶抑制剂。④高渗脱水剂。⑤检测眼压,眼压控制后可考虑手术治疗。⑥手术前按内眼手术前准备及手术护理。

中医分证:

①风火攻目症: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绿风羚羊饮加减。②气火上逆证:疏肝解郁,泻火降逆。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③痰火郁结证:降火逐痰。将军定痛丸加减。

9、圆翳内障

治疗:初患圆翳内障者可用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感觉晶珠混浊已影响生活或工作时,应行手术治疗。

10、络阻暴盲

临床表现:

突然视力下降或丧失。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时,视网膜后极部出现灰白色水肿混浊,黄斑呈樱桃红斑。早期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或静脉充盈时间迟缓。

中医治疗:

①气血瘀阻证:行气活血,通窍明目。通窍活血汤加减。②痰热上壅证:涤痰通络,活血开窍。涤痰汤加减。③肝阳上亢证:滋阴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加减。④气虚血瘀证:补气养血,化瘀通脉。补阳还五汤加减。

11、碱性化学伤与组织发生皂化反应(较重),酸性化学伤与组织发生凝固反应(较轻)。急救措施为立即就地用清水彻底冲洗。

12、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配镜的原则是选用使病人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镜片。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配镜的原则是选用使病人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的最高度数镜片。

13、五轮学说基本内容:五轮学说起源于《内经》,是根据眼与脏腑密切相关的理论,将眼局部由外至内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五个部分,分属于五脏,分别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借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的关系,并用于指导临床辩证的一种学说。

14、球结膜下注射:

本法是将药物注入眼球后部的方法,适用于白睛、黑睛病变和眼内病变及手术局部麻醉。方法:注射前冲洗结膜囊,用表面麻醉剂做表面麻醉。注射时患者的头部固定不动,注射者用一手的拇指或食指牵开下睑,另一手持盛有药液的注射器,将药液注射于靠近下穹窿部的结膜下。注意勿刺伤角膜及巩膜。注射后涂入抗生素眼膏,加眼垫包眼。

15、球后注射:

本法是将药液注入眼球后部的方法,多用来治疗眼底病变,或用于内眼手术的麻醉。方法:病人仰卧位,常规消毒患眼下睑及近下睑的眶缘皮肤,嘱病人向鼻上方注视,在眶下缘外1/3与内2/3交界处将装有药液的注射器用球后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皮肤1~2cm深,随后沿眶壁走行向内上方,再进针3~3.5cm深,回抽针管如无回血可缓缓注入药液,注射完毕轻轻拔出针头,嘱病人闭眼,压迫针孔,同时轻轻按摩眼球使注入药液迅速扩散。

玻璃体腔注药法:

本病是将药液注入玻璃体腔的方法。可用来治疗多种内眼疾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记得让眼睛多休息哟

好好保护它们

小易祝大家期末取得好成绩

文字

闻柒柒

排版

闻柒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zz/3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