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圆的,扁的、菱形的、勺子型的,花瓣型的等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碟子上,都漆着很多古雅的花色图案,有红的白的梅花,有红的紫的菊花,有紫蓝紫蓝的樱花等,食物多得数不过来:生鱼片、寿司、龙虾、天妇罗、火锅、烤食、小酱菜……

食物的颜色,异彩缤纷,红的、蓝的、紫的、黄的、粉的……食物的下面往往还垫着各种形状的绿叶子。养眼的碟子,性感的菜色,让我都不忍下箸。这样的美味料理,实在太像一场视觉盛宴了,缓缓地,一吃就是两个多小时。

或许是我早年游玩日本时,对吃的印象太深,所以一拿起《京都一年》(林文月/著,长江文艺出版社),急忙翻看目录,一眼望见“吃在京都”这篇文章标题,心里雀跃极了。

木造的日式房屋,窄小的门面,拉开细格子的木门,还垂着一幅蓝色蜡染的布幔。每次看到这布幔,心中都有一种掀开门帘进家的感觉。林文月说,“低头从布幔下钻过,你会看到一条洁净的石板路,石板与石板之间可能还有翠绿的苔痕,两旁布置着精致而古雅的石庭或假山石。眼前的景致予人的印象毋宁是宾至如归,亲切而温暖的,使你不会有置身餐馆的感觉。”

掀开布幔,如家的感觉,端上桌的菜,繁花似锦诱惑人。“将一片片白色的墨鱼片拳曲摆列成一朵白色茶花的形状,用黄色的鱼卵做花蕊,翠绿的菜茎和三两片洗净的树叶点缀衬托,摆在不施漆的桧木砧板上,构成一幅艺术的画面,教人不忍下箸破坏那完美的形象。”

甚至,一寸见方的蛋卷,也要用丹漆木碗盛着,予人以珍贵的感觉。也难怪,吃一顿饭,是如此的时光漫长,实在是不忍那么快,将彷如“艺术品”的美食吃进肚子里呀。不必刻意,我们就在繁花似锦的日式美食中,不知不觉品味了一番慢生活。

“吃在京都”还讲到了色泽纯白、味亦淡薄的“汤豆腐”,如何极富禅意;讲到了以涮牛肉著称的“十二段家”,其涮牛肉的方式和我们中国人有何不同;讲到了店前的石板地面上总是泼洒着水,不仅为了保持干净凉快,更因为“泼水”这个词的发音在日语里近似“招迎”,生意人借此讨个生意兴隆的吉利等,涉及日本“吃”的趣味和文化,看得满眼留香哈。

从京都的慢生活中感受生活的静谧之美,从现实的浮躁生活中重获内心的宁静。深谙日本的语言与文化的台湾学者林文月,在当年访学和居留京都期间,深入古都的各个层面,以细致的观察,在《京都一年》娓娓叙述了个人对于京都的体悟,街头巷尾寻觅舌尖上的异域美食、京都近郊的亭台楼阁、古刹名园,京都的节令行事、民情风俗,犹如一幅白描长卷,既满载岁月沉淀的厚度,又不乏人文关怀的温度。

一场自在的寻访,一段京都慢生活的悠然惬意!如果,我们也能用心体悟,其实获得内心的宁静,就存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里。

赏读

渐行渐远,却无法分离

食蓼之虫?很有趣的一个书名。

关于书名,作者有一段解释:“调查一下,发现中国谚语‘蓼虫不知苦’是日本谚语的元祖。我没尝过蓼叶,看来非常苦。此谚语好像是嗤笑爱的人沉溺于爱,不觉察对方的缺点,但日本把本来的意思略加引申,很多时候也用于人各有秉性,所以应该任个人所好,他人不要干涉。总之,我用作小说的题目是依照后者的解释。

《食蓼之虫》([日]谷崎润一郎/著,上海译文出版社),讲述貌合神离的斯波要与美佐子夫妻二人从起意到确定离婚的过程。看似和谐的夫妻关系,分离已成定局,但牵绊绵延。两人各自都有另外的伴侣,却都不愿主动结束婚姻。渐行渐远的夫妻却又对彼此有所期待,相互揣度,相互试探,对离婚之于年幼儿子的影响顾虑重重,对离婚之后的生活心怀忐忑。小说用大量篇幅描绘日本传统艺术净琉璃,并通过岳父的女佣阿久和旅居上海的弟弟的描写,阐述了新旧社会变革交替里的矛盾。

代价高昂的自救之路

“帕特里克?梅尔罗斯五部曲”([英]爱德华·圣奥宾/著,上海译文出版社),包括《算了》《噩耗》《希望》《母乳》《终于》,都是他最为人称道的作品。其中,出版于年的《算了》获贝蒂?特拉斯克奖,出版于年的《母乳》获费米娜外国小说奖,并入围布克奖短名单。

《算了》讲述法国南部某庄园一场夏日晚宴即将开始。帕特里克?梅尔罗斯年仅5岁,他的父亲残忍而严苛,俨然家庭的暴君,他的母亲嗜药成瘾,借酒浇愁度日。这场晚宴,是梅尔罗斯同变化无常的成年人生活狭路相逢的开始。

《噩耗》讲诉22岁的帕特里克?梅尔罗斯深陷毒瘾。父亲猝然离世,他迫不得已去纽约拿回父亲的骨灰。整整一个周末,他在曼哈顿街道上疯狂寻找毒品,他将身体和头脑都推向毁灭边缘。

《希望》讲诉年龄渐长的帕特里克?梅尔罗斯益发厌世。他穿戴整齐,不情不愿地去参加英格兰乡间的一场酒会。身处一群社交老手之中,他观察着身边人的刻毒言行,艰难地找寻救赎和宽恕的道路。

《母乳》讲诉梅尔罗斯一家面临险境。他发现为人母的重负折磨着妻子玛丽,他的母亲则成了一家新世纪基金会的奴隶,而他年幼的儿子罗伯特懂的东西远比他应该懂的多。虽然要同挥之不去的过往斗争,却也带来了峰回路转的可能。

《终于》讲诉帕特里克母亲去世,亲朋好友甚至仇敌源源不断赶来见她最后一面。家里人最后聚了一次,曲终人散后,帕特里克告别了童年的阴影,终于收获了安宁的希望。

图由出版社提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yf/8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