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农业可以做农用药物可以做饲料还能
导语 中医,是中国的瑰宝。我们知道,人得病了,可以喝中药进行调理,但您知道吗?如果农田得了病,也可以靠中医进行治疗。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性状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环境污染;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蔬菜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未来,中药或许可以解决这一切问题。 在很多地方,化学药剂的使用给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破坏。由于连作大棚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生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危害蔬菜生产的虫害、病害也越来越严重,病虫害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再加上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甚至是高毒农药,不但破坏了作物的根系,也破坏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打破了土壤平衡,造成恶性循环,致使病虫害防治越来越难。 而现在,这个问题,或许能通过中医解决。 中医农业所谓“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 农业部领导和专家一直对中草药的研发和创新情有独钟,年将种中药列入《饲料原料目录》引导中草药代替抗生素使用。年9月农业部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召开了“中草药增加预混剂研讨会”,起草了中药预混剂申报要求、指标和《增加中草药预混剂剂型报告》一并上报兽医局。目前农业部已经形成《中兽药、天然药物预混剂通则技术要求(草案)》。 中医农业在农业中的运用“中医农业”可以在农用药物、饲料和肥料三个领域广泛应用,即利用中医原理和方法将动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元素和天然矿物元素制成农药及兽药、饲料和肥料。 利用中草药、微生物等制成的肥料、农药和饲料,既改善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又保障农产品的优质高产;从多味中草药萃取的生物制剂,不仅可以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而且可以为植物提供全程保健和病虫害有效防治,可以取代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逐步改善土质、水质和生态环境;利用发酵提取技术,萃取中草药物质作为肥料元素,制成生物肥料,既能使玉米、大豆、水稻、小麦显著增产,又可有效提高粮食品质。 临床上常用广谱抗菌的中草药有鱼腥草、大青叶和板蓝根、金银花、连翘、黄连、黄芩、黄柏、大蒜、紫花地丁等。至于病毒性的疾病,许多中草药也有显著的作用,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例如常用于抗流感病毒的中草药有鱼腥草、柴胡、大黄、青黛、板蓝根、金银花、野菊花、一枝黄花、黄芩等。 如双黄莲口服液(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等组成),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已广泛用于流行性感冒、各种热性传染病等的防治;又如常山的提取物常山酮用于防治鸡的球虫病,既安全高效又没有药物残留,是出口鸡场抗球虫的主打药物。 中草药还可作为调味剂、着色剂、保藏剂等。总之,利用中草药的特点和优势,在种植业、养殖业中大力推广和应用,解决普遍存在的药物残留和质量差问题。 运作机理“中医农业”采用的中医药农药来自于天然生物体,这些生物体经过千万年逐渐演化形成了自身防御系统,因此中医药农药成份复杂、作用方式多样,不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且,中医药农药还有杀虫谱广、持效时间长的特点。 由于中医药农药均为自然产物,在环境中会自然代谢,参与能量和物质循环,不会发生农药富集,对环境、人畜、天敌安全;中医药农药由于自身来源于生物体,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天然生长调节剂,有助于提高动植物的抗病能力,促进动植物生长,增加病虫害预防作用。 有实验证明利用此原理,在种植有机蔬菜方面,克服了有机农业不能抵御病虫害、不能高产的瓶颈。 主要特色有四个方面: 一、增加富含各种中微量元素的矿物质,促进作物次生代谢以产生化感物质增加植物抗逆性、抗病性和产品的营养水平及口感。 二、充分发挥有机碳对作物高产的重要作用,注重来自于农业有机剩余物的大量碳素有机肥投入。 三、投放微生物复合菌群,既通过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有机氮为作物提供氮素,又可以通过其中的固氮菌有效保证作物对氮的大量需求。 四、注重调理土壤物理性能,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通过上述特殊的有机栽培方式,不仅没有发生重茬病等设施农业容易出现的病虫害,而且实现了稳定的高产出。 例如在西红柿大棚里,茄科作物非常普遍的早疫病、晚疫病、枯萎病、蓟马也没有发现,而且能够剪枝再生。 此外,实验也证明,茶园采用乔灌草立体种植,可以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驱虫、杀虫、引虫、吃虫;茶园种植的草本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抑制杂草生长,无需使用除草剂;利用茶叶的吸附性和喜欢适度遮阴特点,种植花香、草香、果香植物为茶叶增香,又可以为茶树适度遮阴,为茶树创造一个适宜的健康的生态环境。 “中医农业”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1、系统性。即着重农业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体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这是农业内部保持各组成部分之间相对稳定和谐的本质要求; 2、综合性。即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复合效应,也就是通过综合的手段,达到综合的效果; 3、整体性。即作用范围是整个的、全部的,强调覆盖所有生产单元和种养循环链。 中医农业,就是把中医当中蕴含的对自然和生命的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运用到农业当中,找到一种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方法。实现这种新的农业模式必然需要一系列的努力,可能还需要要进行充分的科学研究和论证、对相关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梳理。 文章投稿/转载/自媒体合作请联系 业务咨询/商业合作请联系01 追寻源汁源味农产品 体验源汁源味农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yf/4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哮喘中成药用药清单值得收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