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191006/7511920.html

古宣医圣,今弘中医药

为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氛围

坚定中医对祖国医学的决心和信心

传播中医正能量

近日,医院医疗集团开展的

“走近中医●我与中医药”

征文活动揭晓啦!

活动旨在用医患之间的真挚情感讲述江阴中医药的高度、用深厚的江阴中医药文化底蕴构建深度、用讲故事的方式拓展江阴中医药的宽度。

本次活动共收到稿件29篇,经过评委评选,最终有九位作者的作品入选,分别是:

一等奖:

《中药剂型改革的追忆与思考》

作者:医院原药剂科主任赵人杰

二等奖:

《药者医身,医者医心》

作者:医院妇产科王进进

《仁心良医——怀念江阴中医药专家潘纲先生》

作者:徐立刚

三等奖:

《疫情下感知中医的温度》

作者:医院科教科包玲玲

《中医人的欣慰》

作者: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中医师肖淑珍

《我的中医梦》

作者:医院任宇珂

优秀奖:

《走进中医》

作者:医院梁凯丽

《医院,草药有情中医有爱》(组诗三首)

作者:路志宽

《我的中医梦》

作者:医院黄春娟

一等奖作品展示:

中药剂型改革的追忆与思考

作者:医院原药剂科主任赵人杰

上世纪70年代初,全国掀起了“中草药群众运动”,医院的医院,中医人才荟萃,名扬大江南北,面对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该如何配合呢?医院中药房还未建立,我是学西药专业的,但是我考虑发医院药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而中药剂型改革正是一个切入点。医院领导朱仁寿书记对开展中草药制剂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和热忱指导。年春,他带领相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在增添设备、增加人员、扩充房屋等事宜上都亲力亲为,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例如,当时抽调了外科曹梦舟医师,痔瘘科赵奉祖医师为制剂室安装和维护各种设备(医院还没有专职电工),抽调化验室陈霞卿技师做动物试验。

传统中药汤剂,剂量大,味苦,有沉渣,且不易保存,是中药剂型改革的首个难题。我们首先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止痛功效的中药组方,并请叶秉仁先生、夏奕钧先生、周达人先生作指导,制备了消炎合剂、止咳合剂、丝瓜藤合剂、马兰合剂等七八个品种。这里的“合剂”是借用了西药名称,实际是浓缩的汤剂。将中药煎煮后,去沉淀、浓缩,酌情添加防腐剂,装入灭菌玻璃瓶,每次服量约30-50毫升。当时煮药没有铜锅,也没有不锈钢锅,就用搪瓷大盆。

为了开发中药新剂型,我们探索试制了多种中药注射液。根据“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的精神,朱书记带领我与曹梦舟医师去江阴化工厂、江阴化肥厂、无锡废旧物资商店等处寻找材料。南京药物研究所支援了部分玻璃仪器、化学试剂、一批小白鼠和一台分析天平。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我们先后安装了“薄膜蒸发器”、“减压浓缩装置”、“离子交换水处理装置”、“树脂脱铅装置”、粉碎机、球磨机、药渣榨床、土冷藏箱等设备。

鉴于中草药成分复杂,中药注射剂的资料当时十分稀缺。我参阅了多种专业书籍、杂志,开始了中药注射液的试制,先后制备了穿心莲、四季青、复方大青叶、当归、复方丹参、田基黄、徐长卿、野菊花、柴胡、青木香等二十多个品种。限于当时条件,质检项目仅有澄明度和PH值以及用小白鼠做急性毒性试验,但是我们做到每批产品都测试。另外制剂室工作人员亲自上阵自己注射,观察疼痛程度,有无结块。庆幸的是这些自制的注射液用于临床,没有发生重大不良反应,但有些品种注射后较疼痛。当时“药品法”还没有出台,院内制剂尚未有审批制度,后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或许也正应验了“无知者无畏”的古训?!

当年,我们中药院内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县、苏州地区领导的赞扬和药学同仁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tx/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