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剡溪水·共筑故乡美

对于很多人来说,小时候看见的包不多,更多的是包袱。小小的包袱,可以藏食物,可以藏礼物,也可以藏心底的秘密。盛夏已过,听说有人想用包袱包住整个秋天。

秋天的包袱

作者吕群芳主播春雨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秋光清浅,秋云委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记得那时,她极年轻,也就十八九岁的样子,嘴角总是含笑,文静而美丽。

手里挽着一个软软的包袱,包袱皮样式很清新,是深蓝、品蓝、浅蓝交错的大方格,相宜她的温婉模样。

她是远房姑妈家的长女,在区里读高中,临近考试,暂住我家。

窗外有一棵两层楼高的苦楝树,正开满淡紫色的花,春天细碎的光影穿透树叶,静静地洒落在房间里。

她简单整理了床铺,安置好被子、枕头,随后,轻轻解开包袱,里面是一身换洗衣裳,牙膏牙刷,两本书籍,还有一套梳子,大小五个,背上刻着几朵梅花,极其精巧。

如今回想起来,记忆清晰的就是这蓝色的包袱皮和一整套的木梳子。

包袱皮,又称包袱布,古代笔记、小说、戏曲中常常出现,用布包裹衣物等随身用品。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接连出现了两次:一个弹墨花绫水红绸里的夹包袱,里面只见包着两件半旧棉袄合皮褂子。凤姐又命平儿把一个玉色绸里的哆啰呢包袱拿出来,又命包上一件雪褂子。

一个水红绸里,一个是玉色绸里,考究的夹包袱,包着冬日里穿的皮褂子,那是富贵人家的包袱。

在从前,包袱也是民间的日用品,家里的四季衣衫分门别类包进包袱皮儿,再藏进衣柜里,就不会显得凌乱;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手上挽个包袱,走路也轻松,到了亲戚家,解开包袱,煮熟的红鸡蛋、一包红糖、一袋饼干,一样样拿出来,端正大方。

一块包袱皮儿,其实装不了太多的东西。不过,那时候物质生活都不太丰裕,用来送人的也无非是一些织物服饰和糕点果品,把包袱皮的四个角两两相对地折到中间,打个漂亮的结,东西就包裹起来了。

包袱皮以蓝印花布面料为主,边角多绣有云头,纹饰经典丰富,常见的图案有富贵平安、麒麟送子、松鹤延年、年年有余、鱼跃龙门……

我见过的最好看的包袱皮是玉色的底,上面绘有两童子,一童持折花,一童执瓶花,四角描着如意纹,既活泼又端庄。

普通人家的包袱皮没有那么讲究,碰到自己喜欢的布就扯上一块,裁一裁,缝一缝,一样的美丽大方。

前些日子,我们几位领读者带着公益读书会的孩子们去山野采了蓼蓝,做了草木染,染出了一方方天青色,带着植物特有的气息,澄澈又干净。

到了处暑,便是夏末。古人有个词,说此时的天气是“嫩凉”,天空高远湛蓝,像极了草木染的蓝花布。

我想裁下碧云天,做成包袱皮。

我想把整个夏天的风物,还有秋水边的伊人,都收藏进包袱里,随我一起走过白露、秋分……

作者:吕群芳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嵊州爱德小学语文教师,《教师月刊》年度教师,《语文报》《小学生时代》《树人导报》专栏作者,主要著作有《字若星辰:孩子们喜欢的99堂汉字课》《与成语跳舞》《静听花开》等,发起创建“精灵之夜”少儿公益读书会,以书香陪伴孩子们的成长。

以上照片均由野蔷薇拍摄

文稿征集

欢迎天南海北的“嵊县儾”,提供各种有关“嵊县儾”的精彩图文或线索!

点击阅读其他精彩推文

嵊州这个曾经的“地标”拆了,但拆不掉几代人的回忆......这个东西,很多嵊州人特别“心苗”……亩!嵊州这幅“画”,惊艳世人……这两天,那么多国家级大师云集嵊州,原来是为了这个……永不消逝的风景,让这个嵊州人“手下留情”……稀奇!“玉米”在嵊州这个村竟然被叫作“南京”,还叫了多年……“嵊县儾”来了,“癌细胞”跑了......这对嵊州父女,薪火相传,助力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驶向太空……好事“郑”双!两位嵊籍教授同时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井”上添花!嵊州打开“西大门”......帅!这位总领事原来是嵊县儾,会讲嵊州话……嵊州才女刚刚荣获国际最高奖乾隆皇帝女婿来过嵊州这个村!一“鼓”作气,敲响了整个浙江……东前街,一条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文化老街!石璜这个村,曾出过同治皇帝的老师!刚刚,贵门游子摘得国际文学大奖!走这条高速,从甘霖到绍兴只要30分钟……甘霖上街头的前世今生正宗的嵊州小吃,市长喊侬来尝尝看!杏花村,原来是嵊县儾的!嵊州,是一盘走出群山的小笼包丁仲礼副委员长的故乡情

出品人:过丹樑

主编:裘伟

统筹:俞君

陈赛锋

编辑:丁欲晓

制作:蒋晓媛

监制:张元

谢文杰

嵊县儾,常来常往!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ry/9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