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通州镇通星村种植蓝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http://hlj.sina.com.cn/fashion/sy/2016-07-28/detail_fashion-ifxunyya2542267.shtml平塘县通州镇通星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探索助民增收的好办法。今年,通星村发展种植了亩蓝靛,当下迎来大丰收。近日,记者在通州镇通星村蓝靛种植基地看到,成片的蓝靛已进入收割期,村民正忙着收割、打捆、装车,现场一派喜获丰收的繁忙景象。群众收割蓝靛通星村是传统的农业村,长期以来种植的农作物都是水稻、玉米等,产业单一、产值低,如何发展新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巩固脱贫成效成了该村急需解决的问题。年,为加快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通星村多次到外学习考察,寻找助民增收的好产业。通过考察,认为蓝靛易管理、易种植、市场稳定、价值高,就试种了70亩,获得成功后,今年引进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蓝靛种植发展到亩,覆盖全村贫困户,带动多名群众就近就业。“我们村有25户60人的贫困人口,全部覆盖在蓝靛种植产业中,蓝靛产业帮助贫困人口一年增收在0元以上,群众的增收有了保障。”通州镇通星村党支部书记赵仕勇介绍道。群众捆绑收割好的蓝靛蓝靛,叶称“大青叶”,可做染料;根称“板蓝根”,药用时可用于温毒、发斑、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等症状;蓝靛杆还可做种苗培育,工人们将靛杆和靛叶分离后,把靛杆泡到有生根粉的水里,等杆长出根后,移栽到田里培育,提高经济效益。枝、叶的分离为当地群众特别是弱劳力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蓝靛基地务工群众伍帮美说:“在基地务工做活,轻松,不挑不抬,我们老年人干起来上手也快。”“在家门口上班,不仅可以照顾小娃娃、照顾家,还能有收入,不用出远门,也能挣钱,很好哦。”蓝靛基地务工群众夏章英乐呵呵地说道。务工群众在分离蓝靛枝叶杨昌秀是通州镇通星村的村民,今年,听说村里要发展蓝靛产业,她就将自家的部分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植蓝靛,并长期在基地务工,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让她家收入增加不少。“我家土地流转给公司,元钱一亩,在这上班80元钱一天,一个月就是多元,这里上班比较近,照顾得到家里,又有收入,我很高兴。”杨昌秀说。据了解,蓝靛叶和蓝靛根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据估测,通星村蓝靛基地每亩可产蓝靛叶公斤左右,预计每亩收入0元,蓝靛根3年以后卖出,每亩增加经济效益0元以上。用蓝靛杆培育新的蓝靛苗蓝靛经济效益好,成为通星村群众的“致富”秘方,下一步,村里计划继续与公司合作,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扩大种植面积,由公司为农户先行赊购种苗和肥料,并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农户收入稳定有保障,快速推动蓝靛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我们主要是和公司签订保底价回收协议,就是让我们合作社、农户种植出来的蓝靛有稳固的销售渠道,我们开始在谋划,计划发展到亩的种植面积,我们争取在11月底启动第二期蓝靛加工厂的建设。”赵仕勇对下一步蓝靛的发展信心满满。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兴月杨开红(实习)编辑:刘朝媛校审:吴贵梅审核:扶 曼监审:孟景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ry/10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温病条辨读后感温病后发斑和发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