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伏天的温州,午后两点的太阳迸射出千万道白光,明晃晃的,刺得人睁不开眼,灼灼的热气蒸得人脚步沉沉。突然,眼睛被一抹翠竹的绿意所吸引,定睛一看,这不正是“大榕树茶艺馆”嘛!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颇有点寻觅到“世外桃源”的感觉。

轻叩门扉,开门的是一个身着淡蓝色纱裙的姑娘,眉清目秀,面若桃花,走起路来步若生风,楚楚动人,一颦一笑间,尽是江南女子的温婉,她们唤她为:因上。

走进茶馆,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扑面而来,我像是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脚步一下子就放慢了,心静了下来,时光很慢,一切都慢。

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巨大的古木桌,说不出究竟是何种古木,但从文理和色泽上看,该是有不少年头了的,桌上整整齐齐地摆着一些茶具,有瓷的、紫砂的、玻璃的……甚是玲珑可爱。环视四周,四面的墙壁上放着各类茶叶和茶器。

穿过回廊,进入包厢,我们的包厢名字叫做“大南门”,其他包间,有的叫“小南门”,有的叫“百里坊”的,还有的叫“五马街”……都是温州有代表性的地方。霎时,一种独特的地域情愫萦绕着我,也许是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大南门”,大南门里陈设简单,一壶、一桌、一画、几把木椅、几盏茶具,一枝随意扦插的老藤,如此而已。不多时,一位身着荷色棉麻对襟衣裳的“文人”款款而来。他头发花白,皮肤却细白如小伙子。他的年龄,我猜不透。但就是莫名确定他就是传说中的“黄老邪”了。

茶道中人都说,给他一种茶,他不仅能叫出这茶的品种,说出产地,还能说出茶的年份,大家伙儿觉得邪门了,所以就称其“黄老邪”了。可后来,喝过他泡的茶,我和同行的朋友不由地想称呼他一声大师。

“为什么这家茶艺馆叫‘大榕树茶艺馆’呢?”因为,大榕树是温州的市树,再加上俗语道:“大榕树下好乘凉”,在城市的一隅,开个小小的茶艺馆,供来往志同道合的人们歇歇脚、喝喝茶、开心地聊几句家常,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黄大师说话时的表情云淡风轻,可我能感受到他在这家茶艺馆里融入了太多美好的心愿。

/泡茶:泡好茶需身心合一/

茶艺即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等一系列技艺和程式。早就听说泡茶时的水、火候都是有讲究的。候汤也非易事,北宋著名文人蔡襄便有“候汤最难”一说,何也?古人云:“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原来,煮沸过度水就会显得“老”,失去“鲜馥”,未沸之水过嫩,会使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浸出不快、不完全。煮水以初沸时泛起如鱼目状小气泡,发出松涛之声为适度。怪不得黄大师煮水时是不说话的,静静地候着“火候”。

与此同时,我们拿起桌上的茶叶好好地端详了起来,青黑色的干茶叶们一丝丝聚在一起,安静地躺在竹片上。拿起竹片,凑近鼻尖,深深一嗅,这一嗅,可真叫人难以忘怀了。那是一种气沉丹田的清香,茶的清香在这一呼一吸间迅速涌进你身体里的每一个角落、穿透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这一嗅,它完完全全地融进了你的身体里、思想里,你闭上眼,恍如置身于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里……顿时心旷神怡,被那茶香深深吸引。

接着,大师用茶匙小心翼翼地将茶叶投进茶壶里,倒上刚刚烧好的水,十几秒后,徐徐地倒掉,大师微笑地说道:“这叫洗尘”。第二泡,大师打开壶盖,左手拿着刚烧好水的日本铁壶,右手微扶着桌上的这把小紫砂,而后徐徐倒入……他用茶海缓缓地往每一盏小杯里倒入一点。我正要拿起来喝,大师摇摇头,拿起我的小杯,轻轻晃一晃,又一次倒掉,大师说,这叫“润茶”。

倒好了第三泡茶,大师才笑笑对我说,泡茶的时候要专一、要用心,身心合一,心、眼、手、身皆相随,意气相合,才能泡出好茶来。泡茶时,你的思想、你的呼吸都是影响茶味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会泡出不同味道的茶来。大师说:“茶也是有生命的,有灵感的,就像人一样,你爱它,善待它,它自然也对你好,这样泡出来的茶,才会茶色美,茶汤滑,茶味润。”

当时,大师为我们每个人斟了一小杯茶,只见茶汤清透油亮,金灿灿的,冻若凝脂。小啜一口,满口甜润,喉头也甜,茶香四溢,茶汤软甜,入口即化,舌面生津,舌底鸣泉……无法言说的曼妙之感,一点点聚积起来。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就是古时候进贡给皇上喝的“曼松贡茶”。来自原始森林的古树茶,山野之气强烈,喝下去苦涩,但回甘迅猛,很快,唇舌间便都是满满的甜香。真是高香甘醇!这茶产量极少,生长于茂密的原始森林里,据说一棵树一年春茶只能产三四两。

曼松贡茶自古以来就是贡茶,这种茶与世隔绝,在这山里,就像是禅修的大师一样,在这种静当中参悟感受,起初苦味明显,但是先苦后甘、清冽爽口,茶香又带有少许兰香,连皇上也为之着迷,因此又称为“迷帝茶”。能得到明清两个朝代统治者的青睐,曼松贡茶的迷人之处可谓不言而喻。

/采茶:用生命采撷古树茶叶/

从小听着《采茶扑蝶》的民歌长大,轻快明丽的小调儿让我一度以为采茶是一件轻松欢快的事,听了黄老邪采茶的故事,才越发觉得,茶路艰险,采点好茶真不容易。

云南纯正的古树普洱春茶产量十分有限,但近年来,慕名而来的茶客还是络绎不绝,进山车辆挤满入寨山路。由于过度采摘和自然灾害,近年来古树普洱的产量锐减。

感慨之余,黄老邪回忆起了他采撷古树普洱的故事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个产普洱的好地方,年,当黄老邪听说勐腊县易武镇张家湾的原始森林里发现了一棵古树时,二话没说带着学生驱车前往。到了张家湾,继续驱车3小时,步行2小时,才到了那片原始森林。原始森林里湿热难耐,茂密的古树苍天耸立,坡度高,蚊虫多,空气中又都是水汽,因此山路极滑,一不小心就会滑下去。黄老笑谈到:“到了那里,你才懂了‘世上本没有路’的真意。”两人在原始森林探索了将近1个小时,终于找到了那棵古树,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树干足足够一人环抱那么粗,枝丫茂密,苍翠欲滴。

“那种感觉,就像寻觅一位久别重逢的故友,相见不语,却早已热泪盈眶。”

他们将这棵古树起名为“如来”,如果你来了,它的苍劲的姿态决不会让你忘怀;如果你来了,你定会惊叹于自然的魅力与魄力;如果你来了,你定不愿再离开……如来,自带满满的禅意。

待他们兴高采烈地采好了茶,黄老邪一不小心一个踉跄,滑了下去,好在,学生用身体护住了他,待他们从惊慌中回过神来,往下一看,天哪,再滑三米,恐怕就得一命呜呼了!

他们往回走时,黄老邪突然看到学生身后有一条毒蛇正潜伏着伺机行动,他连忙叫学生别动,找来一根竹竿鼓起勇气把毒蛇挑掉。这一回,是他救了学生一命。他们看着手里的茶叶,不由得潸然泪下。这是“生命之叶”啊!

/制茶:劝服老茶农坚持铁锅杀青/

采茶不易,制茶,也绝非易事。

如今,机器化大生产以其速度快、产量高、翻炒均匀等优势占据了茶叶生产的大片江山。黄老邪告诉我们,滚筒制茶一滚就有20至30公斤,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茶友对茶叶的需求,而且初品茶香浓郁,因此也深得大家的喜爱。而传统的铁锅制茶,初不香,喝到后面香味才出来,纯手工制作,耗时耗力,有时候半个小时还出不了2公斤。因此,无论是制茶商还是茶农,都更青睐机器制茶。

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传统的手工制茶与大批量的机器制茶相比,显然是没有优势的,但是慢工出细活,“好的东西总是慢慢品才能出来的,有些东西是机器生产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我总是坚持传统的铁锅制茶。”

黄老邪来到易武镇,一路寻觅,找到了在六大山制茶大赛中荣获金手奖的老茶农,要他用铁锅杀青。老茶农问其为何要用铁锅杀青这种不经济的老方法时,黄老邪足足向他解释了一个多小时,双方仍相持不下。

无奈之下,黄老邪想了个主意——

“大爷,你用煤气炉烧饭的吧?”“对呀,是用煤气炉。”

“是不是用高压锅呀?”“对呀,是用高压锅?”

“你以前用铁锅烧的吧?是用柴火烧的吧?”“对呀……”

“味道一样吗?”“……”

大爷慢慢明白了黄老邪的意图。滚筒杀青无论在速度、数量、质量上都比传统的铁锅杀青要优越得多,但是,它恰恰失去了传统铁锅杀青了留下的工艺的味道,而传统的老工艺,唯有传承,是它全部的意义与生命力。

老茶农被打动了,心甘情愿地用铁锅为黄老邪的茶叶杀青。

传统的铁锅制茶确实不如机器制茶的简单轻便,做茶的火候,必须恰到好处,杀青时一百多度的锅,稍不留神,手就会被烫出泡来,唯有反复地揉捻,茶味才能出来,老茶农用齿状的揉捻筛,揉捻,就像我们打太极一样,你的手要很巧,左右地摇摆,在水分与火力恰当的时候,让茶的青叶卷起来,用的都是内力,即使是最有经验的老师傅,也难保每次成功。

融合了土地和手掌温度的手工茶,是中国人守护心灵的一种方式,此刻,我看着眼前的茶,眼角竟莫名地湿润起来。

茶,经过了水与火、生与死的历练,与我们相遇。

/选茶: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在谈到选择茶叶这个问题时,黄老邪告诉我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要找到属于你的那片树叶。”

比如,现在时值酷暑,三伏天里人容易上火,这时候最适合喝的是老白茶,因为白茶具有去火防暑的功效,对于肝火旺的人尤为适合,但胃寒的人不可喝白茶。红茶有助消化、暖胃、提神醒脑的作用,但神经衰弱、结石患者、容易上火者则不宜喝红茶。而保存了鲜茶叶绿色本性的绿茶,具有抗癌、杀菌、消炎、防衰老功效,广为大家喜爱,却不适合高血压者、神经衰落的人饮用。因此,在恰当的时机,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大师不由得感慨:“许多人是有什么茶就喝什么茶,根本不讲究;有的认为价格高的就是好茶,趋之若鹜。其实,茶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干净的,适合你的,就是好茶。”

/藏茶:善待属于你的那片树叶/

选好了适合你的茶,藏茶也是重头戏。首先,储藏环境就非常重要,除了避光、低温等常见的储存要领之外,储藏的位置也是一大关键,黄老邪告诉我们,茶叶至少被放置在离地面20公分以上的位置,储存的空间不能有杂味和异味,因为茶叶的吸附性极强,像很多有味道的木材,比如松木就不适合藏茶。一般家庭小量藏茶,基本上放在家里位置相对高一点的柜子上就可以了,根据气候条件适度调节。对于一些发酵茶类,比如普洱茶,最好不要将茶叶直接摊放于空气中,也不可放置在完全密闭的罐子里,因为这样会影响茶叶的活性,建议选用纸板小箱,将装好的茶叶放入箱内,这样有利于茶叶在小环境中发酵,给茶叶双层保护。

此外,湿度也是一大关键。不同的地域对湿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像江南地区,藏茶的湿度一般在70%~75%为宜,湿度超过80%,就要考虑用抽湿机了。当然,不同茶叶对湿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就拿普洱为例,就有分干仓、湿仓和微湿仓三类,藏茶的学问,可大着咧!

采片好茶不容易、做片好茶不容易、选片属于自己的茶叶不容易,而善待这片好茶、以一个收藏家的心虔诚地善待它也不容易。

回首,茶路漫漫,你这才发现,掌心里的这片树叶陪伴你走过了那么多,清嗅,顿时有种“空山新雨后”之感,在那缕令你心旷神怡的茶香中,一切都淡了,一切都值得。

愿你我都能捧住手心里的那杯茶。

/品茶:品茶如品人生/

所谓“茶味如人生”,不同的人在茶里品出的是不同的味道。茶的味道,是生活的味道,是生命的味道,是人生的味道。

有人在茶中品出的是“清”,常言道“茶神清如竹”,因为茶道不但要求茶清、水清、器清、境清,而且还要求人清、心清。

有人在茶中品出的是“静”。《老子》云:“静胜躁,寒胜热,清静而为天下正”,《乐记》中亦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有人在茶中品出的是“淡”。苏轼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淡是一种平和质朴的人生状态,它不是枯燥无味,而是平淡之中自有华彩,自有滋味……

我不由得好奇黄老邪从茶中品出的是何味也?

他拿出一罐年的普洱,一如之前的虔诚与沉静:“普洱会告诉你”。

“年,你在做什么?”

“嗯……”我仔细地想了想,“当时好像在读小学……”

当一切被放在时光的轨道上,我站在马路中央,二十几岁的年纪,恍惚间也有了如老者般可供回忆的曾经。于一壶茶中看到十年多前的自己,感受十多年里的变化,感受人生由苦涩到回甘的过程,那种感觉,曼妙得无法言说。你长大了,普洱也成熟了,这是普洱的魅力,也是时光的艺术。

再喝几泡,茶味慢慢回甘,那是苦涩后的甘甜、温润与厚重。

“茶是你走过的岁月,是时光的流年,是知遇、是等待、是感恩、是沧桑。”

是啊,一个喝过那么多听茶、走过那么多路、拥有那么多故事的人,所有人生中盛大的喜悦抑或是悲哀的泪滴,所有热烈的、微小的、甜蜜的、苦涩的味道早已尝遍。光阴流转,蓦然回首,白发悄然滋生,岁月的藤蔓爬满生命的每一处,一路奔忙的心也慢慢沉淀,他说:“我爱沧桑后的容颜。”

他说得很轻,却掷地有声,我听见了,普洱听见了,时光也听见了。

走出“大南门”,再看满室的茶叶,跟“如来”一样,它们各有各的名字,有的叫“如果”,有的叫“如一”,还有“宽容”、“止语”……每一片树叶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就像每一丝甘甜背后都有一分苦涩,我看着它们,仿佛他们像是有生命似的,他们在朝我招手,对我微笑。

古琴幽幽,又碰到了那个叫做“因上”的穿着浅蓝色衣裳的姑娘,我问她,在你眼里,大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说:“他就像陈年的普洱茶一样,历经沧桑,有着不同的故事和味道。”茶香萦绕中,不禁感慨,这个茶馆,已深深地滋养了身处其中的人儿。

走出茶馆,看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恍如隔世,此番倒真有几分误入“桃花源”的滋味。我想,我会忍不住常来这片精神的后花园,让疲惫的心沉淀下来!

长按







































白癜风有治好的嘛
治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ry/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