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翁肘后备急方1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 经名:肘后备急方。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晋葛洪撰,梁陶弘景、金场用道增补。八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乙部。参校本:明万历刘自化本,简称万历本。 8-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卷之一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卷之一 救卒中恶死方第一 救卒死,或先病痛,或常居寝卧,奄忽而绝,皆是中死。救之方: 一方,取葱黄心刺其鼻,男左女右,入七八寸。若使目中血出,佳。扁鹊法同是,后吹耳条中#1,葛当言此云吹鼻,故别为一法。 又方,令二人以衣壅口,吹其两耳,极则易。又可以筒吹之,并捧其肩上,侧身远之,莫临死人上。 又方,以葱叶刺耳,耳中、鼻中血出者莫怪,无血难治,有血是候。时当捧两手忽放之,须臾死人自当举手捞人,言痛乃止,男刺左鼻,女刺右鼻中,令入七八寸余,大效。亦治自镒死。与此扁鹊方同。 又方,以绵渍好酒中,须臾置死人鼻中,手按令汁入鼻中,并持其手足,莫令惊。 又方,视其上唇里弦弦者,有白如黍米大,以针决去之。 又方,以小便灌其面,数回即能语。此扁鹊方法。 又方,取皂荚如大豆,吹其两鼻中,嚏则气通矣。 又方,灸其唇下宛宛中承浆穴,十壮,大效矣。 又方,割雄鸡颈取血,以涂其面,乾复涂,并以灰营死人一周。 又方,以管吹下部,令数人互吹之,气通则活。 又方,破白犬以拓心上。无白犬,白鹦亦佳。 又方,取雄鸭就死人口上,断其头,以热血沥口中,并以竹筒吹其下部,极则易人,气通下即活。 又方,取牛马粪尚湿者,绞取汁,灌其口中,令入喉,若口已禁者,以物强发之,若不可强者,乃扣齿下。若无新者,以人溺解乾者,绞取汁。此扁鹊云。 又方,以绳围其死人肘腕,男左女右,毕,伸绳从背上大槌度以下,又从此灸,横行各半绳,此法三灸各三,即起。 又方,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不者,卷其手灸下纹头,随年。 又方,灸鼻人中,三壮也。 又方,灸两足大指爪甲聚毛中,七壮。此华他#2法。一云三七壮。 又方,灸脐中,百壮也。 扁鹊法又云:断(犭+屯)尾,取血饮之,并缚(犭+屯)以枕之,死人须臾活。 又云:半夏末如大豆,吹鼻中。 又方,捣女青#3屑重一钱匕,开口内喉中,以水苦酒,立活。 按:此前救卒死四方并后尸蹶事,并是魏大夫传中正一真人所说,扁鹊受长桑公子法,寻此传出世,在葛后二十许年,无容知见,当是斯法久已在世,故或言楚王,或言赵王,兼立语次第,亦参差故也。 又张仲景诸要方,捣薤汁,以灌鼻中。 又方,割丹雄鸡冠血,管吹内鼻中。 又方,以鸡冠及血涂面上,灰围四边,立起。 又方,猪脂如鸡子大,苦酒一升,煮沸,以灌喉中。 又方,大豆二七枚,以鸡子白并酒和,尽以吞之。 救卒死而壮热者,矾石半斤,水一斗半,煮消以渍脚,令没踝。 救卒死而目闭者,骑牛临面,捣薤汁,灌之耳中,吹皂荚鼻中,立效。 救卒死而张目及舌者,灸手足两爪后,十四壮了,饮以五毒诸膏散有巴豆者。 救卒死而四支不收,矢便者,马矢一升,水三斗,煮取二斗以洗之。又取牛洞一升,温酒灌口中。洞者,稀粪也。灸心下一寸,脐上三寸,脐下四寸,各一百壮,差。 若救小儿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者,马矢一丸,绞取汁以吞之。无湿者,水煮取汁。 又有备急三物丸散及裴公膏,并在后备急药条中,救卒死尤良,亦可临时合用之。凡卒死中恶及尸蹶,皆天地及人身自然阴阳之气,忽有乖离否中隔,上下不通,偏竭所致。故虽涉死、境,犹可治而生,绿气未都竭也,当尔之时,兼有鬼神於其问,故亦可以符卫而获济者。 附方 扁鹊云:中恶与卒死鬼击亦相类,已死者,为治皆参用此方。 捣菖蒲生根,绞汁灌之,立差。尸厥之病,卒死脉犹动,听其耳中如微语声,股问暖是也,亦此方治之。 孙真人治卒死方,以皂角末吹鼻中。 救卒死尸蹶方第二 尸蹶之病,卒死而脉犹动,听其耳中循循如啸声,而股间暖是也。耳中虽然啸声而脉动者,故当以尸蹶。救之方: 以管吹其左耳中极三度,复吹右耳三度,活。 又方,捣乾菖蒲,以一枣核大,着其舌下。又方,灸鼻人中,七壮,又灸阴囊方下去下部一寸,百壮。若妇人,灸两乳中问。又云:爪刺人中良久,又针人中至齿,立起。 此亦全是魏大夫传中扁鹊法,即赵太子之患。又张仲景云:尸一蹶,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故静然而死也。 以菖蒲屑内鼻两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着舌下。又云扁鹊法,治楚王效。 又方,剔左角发,方二寸,烧末,以酒灌令入喉,立起也。 又方,以绳围其臂腕,男左女右,绳从大椎上度,下行脊上,灸绳头,五十壮,活。此是扁鹊秘法。 又方,熨其两胁下,取灶中墨如弹丸,浆水和饮之。须臾三四,以管吹耳中,令三四人更互吹之。又,小管吹鼻孔,梁上尘如豆,着中吹之,令入差。 又方,白马尾二七茎,白马前脚目一枚,合烧之,以苦酒丸如小豆,开口吞二丸,须臾服一丸。 又方,针百会,当鼻中,入发际五寸,针入三分,补之。针足大指甲下肉侧去甲三分,又针足中指甲上各三分,大指之内去端韭叶。又针手少阴锐骨之端各一分。 又方,灸膻中穴二十八壮。 救卒客忤死方第三 客忤者,中恶之类也,多於道门门外得之,令人心腹绞痛胀满,气冲心胸。不即治,亦杀人。救之方: 灸鼻人中三十壮,令切鼻柱下也。以水渍梗米,取汁一二升,饮之。口已禁者,以物强发之。 又方,捣墨,水和服一钱匕。 又方,以铜器若瓦器,贮热汤,器着腹上。转冷者,撤去衣,器亲肉。大冷者,易以热汤。取愈则止。 又方,以三重衣着腹上,铜器着衣上,稍稍少许茅於器中烧之,茅尽益之,勿顿多也,取愈乃止。 又方,以绳横度其人口,以度其脐去四面各一处,灸各三壮,令四火俱起,差。 又方,横度口中折之,令上头着心下,灸下头五壮。 又方,真丹方寸匕,蜜三合,和服。口噤者,折齿下之。 扁鹊治忤有救卒符并服盥汤法,恐非庸世所能,故不载。而此病即今人所谓中恶者,与卒死鬼击亦相类,为治皆参取而用之已死者。 捣生菖蒲根,绞取汁,含之立差。 卒忤停尸不能言者,桔梗烧二枚,末之,服。 又方,末细辛、桂,分等,内口中。 又方,鸡冠血和真朱,丸如小豆,内口中,与三四枚,差。若卒口噤不开者,末生附子,置管中,吹内舌下,即差矣。 又方,人血和真朱,如梧桐子大二丸,折齿纳喉中,令下。 华佗,卒中恶短气欲死,灸足两母指上甲后聚毛中,各十四壮,即愈。未差,又灸十四壮。前救卒死方,三七壮,已有其法。 又张仲景诸要方,麻黄四两,杏人七十枚,甘草一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令咽之,通治诸感忤。 又方,韭根一把,乌梅二十个,茱萸半斤,以水一斗煮之,以病人栉内中三沸,栉浮者生,沉者死。煮得三升,与饮之。 又方,桂一两,生姜三两,栀子十四枚,豉五合,捣,以酒三升,搅,微煮之,味出去滓,顿服取差。 飞尸走马汤:巴豆二枚,杏人二枚,合绵缠,椎令碎,着热汤二合中,指捻令汁出,便与饮之,炊间顿下饮,差。小量之,通治诸飞尸鬼击。 又有诸丸散,并在备急药中。客者客也,忤者犯也,谓客气犯人也。此盖恶气,治之多愈,虽是气来鬼鬼毒厉之气,忽逢触之其衰歇,故不能如自然恶气治之。入身而侵克藏府经络,差后犹宜更为治,以消其余势。不尔,亟终为患,令有时辄发。 附方 《外台秘要》:治卒客忤停尸不能言,细辛、桂心等分,内口中。 又方,烧桔梗二两,末,米饮服,仍吞麝香如大豆许,佳。 《广利方》:治卒中客忤垂死,麝香一钱,重研,和醋二合,服之即差。 治卒得鬼击方第四 鬼击之病,得之无渐卒着,如人力#4刺状,胸胁腹内绞急切痛,不可抑按,或即吐血,或鼻中出血,或下血。一名鬼排。治之方: 灸鼻下人中一壮,立愈。不差,可加数壮。 又方,升麻、独活、牡桂分等,末,酒服方寸匕,立愈。 又方,灸脐下一寸二壮。 又方,灸脐上一寸七壮,及两踵白肉际,取差。 又方,熟艾如鸭子大三枚,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之。 又方,盐一升,水二升,和搅饮之,并以冷水噀之,勿令即得吐,须臾吐,即差。 又方,以粉一撮,着水中搅,饮之。 又方,以淳酒,吹内两鼻中。 又方,断白犬一头,取热犬血一升,饮之。 又方,割鸡冠血以沥口中,令一咽,仍破此鸡以拓心下,冷乃弃之於道边,得乌鸡弥佗#5妙。 又方,牛子矢一升,酒三升,煮服之。大牛亦可用之。 又方,刀鞘三寸,烧末,水饮之。 又方,烧鼠矢,末服,如黍米,不能饮之,以少水知#6内口中。 又有诸丸散,并在备急药条中,今巫实见人忽有被鬼神所摆拂者,或犯其行伍,或遇相触突,或身神散弱,或愆负所贻,轻者因而获免,重者多见死亡,犹如燕简辈事,非为虚也,必应死,亦不可,要自不得不救尔。 附方 《古今录验》:疗妖魅猫鬼病人不肯言鬼方,鹿角屑捣散,以水服方寸匕,即言实也。 治卒魇寐不寤方第五 卧忽不寤,勿以火照,火照之杀人,但痛啮其踵及足拇指甲际,而多唾其面即活。又治之方: 末皂角,管吹两鼻中,即起,三四日犹可吹。又,以毛刺鼻孔中,男左女右,展转进之。 又方,以芦管吹两耳,并取病人发二七茎,作绳纳鼻孔中,割雄鸡冠取血,以管吹入咽喉中,大效。 又方,末灶下黄土,管吹入鼻中。末雄黄并桂,吹鼻中,并佳。 又方,取井底泥,涂目毕,令人垂头於井中,呼其姓名,即便起也。 又方,取韭捣以汁,吹鼻孔。冬月可掘取根,取汁灌於口中。 又方,以盐汤饮之,多少约在意。 又方,以其人置地,利刀画地,从肩起,男左女右,令周面以刀锋刻#7病人鼻,令入一分,急持勿动,其人当鬼神语求哀,乃问:阿谁,何故来?当自乞去,乃以指灭向所画地,当肩头数寸,令得去,不可不具请问之也。 又方,以瓦甑覆病人面上,使人疾打破甑,则寤。 又方,以牛蹄或马蹄,临魇人上,亦可治卒死。青牛尤佳。 又方,捣雄黄,细筛,管吹纳两鼻中。桂亦佳。 又方,万蒲末,吹两鼻中,又末内舌下。 又方,以甑带左索缚其肘后,男左女右,用余稍急绞之,又以麻缚脚,乃请问其故,约敕解之,令一人坐头守,一人於户内呼病人姓名,坐人应曰:诺在。便苏。 卒魇不觉,灸足下大指聚毛中,二十一壮。 人喜魇及恶梦者,取火死灰,着履中,合枕。 又方,带雄黄,男左女右。 又方,灸两足大指上聚毛中,灸二十壮。 又方,用真麝香一子,於头边。 又方,以虎头枕尤佳。 辟魇寐方,取雄黄如枣核,系左腋下,令人终身不魇寐。 又方,真赤罽方一赤以枕之。 又方,作犀角枕佳,以青木香内枕中,并带。 又方,()治卒魇寐久,书此符於纸,烧令恶#8,以少水和之,内死人口中,悬鉴死者耳前打之,唤死者名,不过半日即活。 魇卧寐不寤者,皆魂魄外游,为邪所执,录欲还未得所,忌火照,火照遂不复入,而有灯光中魇者,是本由明出,但不反身中故耳。 附方 《千金方》:治鬼魇不悟,皂荚末刀圭,起死人。 治卒中五尸方第六 五尸者飞尸、遁尸、风尸、沉尸、尸注也,今所载方兼治之,其状腹痛胀急,不得气息,上冲心胸,旁攻两胁,或磥块涌起,或挛引腰脊。兼治之方:灸乳后三寸,十四壮,男左女右,不止,更加壮数,差。 又方,灸心下三寸,六十壮。 又方,灸乳下一寸,随病左右,多其壮数,即差。 又方,以四指尖其痛处,下灸指下际数壮,令人痛,上爪其鼻人中,又爪其心下一寸,多其壮,取差。 又方,破鸡子白,顿吞之。口闭者,内喉中,摇顿令下,立差。 又方,破鹦子白,顿吞七枚,不可再服。 又方,理当陆根熬,以囊贮,更番熨之,冷复易。虽有五尸之名,其例皆相似,而有小异者。飞尸者,游走皮肤,洞穿藏府,每发刺痛,变作无常也。遁尸者,附骨入肉,攻凿血脉,每发不可得近,见尸丧,闻哀哭便作也。风尸者,淫跃四肢,不知痛之所在,每发昏恍,得风雪便作也。沉尸者,缠结藏府,冲心胁,每发绞#9切,遇寒令#10便作也。尸注者,举身沉重,精神错杂,常觉昏废,依节气改变,辄致大恶。此一条,别有治,后熨也。凡五尸,即身中尸鬼接引也,共为病害,经术甚有消灭之方,而非世徒能用。今复撰其经要,以救其敝。方: 雄黄一两,大蒜一两,令相和似弹丸许,内二合热酒中服之,须臾差。未差更作,已有疢者,常畜此药也。 又方,乾姜、桂分等,末之,盐孔#11指撮,熬令青,末,合水服之,即差。 又方,捣蒺藜子,蜜丸,服如胡豆二丸,日三。 又方,粳米二升,水六升,煮一沸,服之。 又方,猪肪八合,铜器煎小沸,投苦酒八合,相和,顿服,即差。 又方,掘地作小坎,水满中,熟搅,取汁服之。 又方,取屋上四角茅,内铜器中,以三赤布覆腹,着器布上,烧茅令热,随痛追逐,驴下痒即差。若瓦屋,削取四角柱烧之,亦得。极大神良者也。 又方,桂一赤,姜一两,巴豆三枚,合捣末,苦酒和如泥,以傅尸处,燥即差。 又方,乌臼根,锉二升,煮令浓,去滓,煎汁凡五升,则入水一两,服五合至一升,良。 又方,忍冬茎叶,锉数斛,煮令浓,取汁煎之,服如鸡子一枚,日二三服,佳也。 又方,烧乱发、熬杏人等分,捣膏和丸之,酒服桐子大三丸,日五六服。 又方,龙骨三分,藜芦二分,巴豆一分,捣和,井花水服,如麻子大,如法丸。 又方,漆叶,暴乾捣末,酒服之。 又方,灶肝一具,熟煮切食之,令尽。亦用蒜齏。 又方,断鳖头,烧末水服,可分为三度,当如肉者,不尽,后发更作。 又方,雄黄一分,栀子十五枚,芍药一两,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又方,栀子二七枚,烧末服。 又方,乾姜、附子各一两,桂二分,巴豆三十枚,去心,并生用,捣筛,蜜和,捣万杵,服二丸,如小豆大。此药无所不治。 又飞尸入腹刺痛死方,凡犀角、射罔、五注丸,并是好药,别在大方中。治卒有物在皮中,如虾蟆,宿昔下入腹中,如杯不动摇,掣痛不可堪,过数日即煞人。方: 巴豆十四枚,龙胆一两,半夏、土瓜子各一两,桂一斤半,合捣碎,以两布囊贮,蒸热,更番以熨之。亦可煮饮少少服之。 此本在杂治中,病名曰阴尸,得者多死。 治尸注鬼注方第七 尸注鬼注病者,葛云即是五尸之中尸注,又挟诸鬼邪为害也,其病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使人寒热,淋沥,怳怳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於死,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觉知此候者,便宜急治之,方: 取桑树白皮曝乾,烧为灰,得二斗许,着甑中蒸,令气浃便下,以釜中汤三四斗,淋之又淋,凡三度,极浓止,澄清,取二斗,以渍赤小豆二斗一宿,曝乾,乾复渍灰,汁尽止,乃湿蒸令熟,以羊肉若鹿肉作羹,进此豆饭,初食一升至二升,取饱满。微者三四斗愈,极者七八斗。病去时,体中自觉疼痒淫淫。或若根本不拔,重为之,神验也。 又方,桃人五十枚,破研,以水煮取四升,一服尽当吐,吐病不尽,三两日更作。若不吐,非注。 又方,杜蘅一两,茎一两,人参半两许,瓠子二七枚,松萝六铢,赤小豆二七枚,捣末散,平旦温服方寸匕,晚当吐百种物,若不尽,后更服之也。 又方,獭肝一具,阴乾捣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一具未差,更作。姚云神良。 又方,朱砂、雄黄各一两,鬼臼、罔草各半两,巴豆四十枚,去心皮,蜈蚣两枚,捣,蜜和丸,服如小豆。不得下,服二丸,亦长将行之。姚氏烧发灰,熬杏人紫色分等,捣如脂,猪脂和,酒服梧桐子大,日三服,差。 又有华佗狸骨散、龙牙散、羊脂丸诸大药等,并在大方中。及成帝所受淮南丸,并疗疰易灭门,女子小儿多注车、注船,心闷乱,头痛,吐,有此疹者宜辟方。 车前子、车下李根皮、石长生、徐长卿各数两分等,粗捣作方,囊贮半合,系衣带及头;若注船,下暴惨,以和此共带之。又临入船,刻取此船,自烧作屑,以水服之。 附方 《子母秘录》:治尸注,烧乱发,如鸡子大,为末,水服之,差。 《食医心镜》:主传尸,鬼气,咳嗽,痃癖,注气,血气不通,日渐赢瘦方,桃人一两,去皮尖杵碎,以水一升半煮汁,着米煮粥,空心食之。 治卒心痛方第八 治卒心痛,桃白皮煮汁,宜空腹服之。 又方,桂末,若乾姜末,二药并可单用,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差。 又方,驴矢,绞取汁五六合,及热顿服,立定。 又方,东引桃枝一把,切,以酒一升,煎取半升,顿服,大效。 又方,生油半合,温服,差。 又方,黄连八两,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温服五合,每日三服。 又方,当户以坐,若男子病者,令妇人以一杯#12水以饮之;若妇人病者,令男子以一杯水以饮之,得新汲水尤佳。又,以蜜一分,水二分饮之,益良也。 又方,败布裹盥如弹丸,烧令赤,末,以酒一盏,服之。 又方,煮三沸汤一升,以盐一合搅,饮之。若无火作汤,亦可用水。 又方,闭气忍之数十度,并以手大申指按心下宛宛中,取愈。 又方,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之虫物。 又方,苦酒一杯,鸡子一枚,着中合搅,饮之。好酒亦可用。 又方,取灶下热灰,筛,去炭分,以布囊贮,令灼灼尔,便更番以熨痛上,冷,更熬热。 又方,蒸大豆,若煮之,以囊贮,更番熨痛处,冷复易之。 又方,切生姜若乾姜半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又方,灸手中央长指端,三壮。 又方,好桂削去皮,捣筛,温酒服三方寸匕。不差者,须臾可六七服。无桂者,末乾姜,佳。 又方,横度病人口折之,以度心厌下,灸度头,三壮。 又方,尽#13地作五行字,撮中央土,以水一升,搅饮之也。 又方,吴茱萸二升,生姜四两,豉一升,酒六升,煮三升半,分三服。 又方,人参、桂心、栀子擘、甘草炙、黄苓各一两,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奇效。 又方,桃人七枚,去皮尖,熟研,水合顿服,良。亦可治三十年患。 又方,附子二两,炮,乾姜一两,捣蜜丸,服四丸,如梧子大,日三。 又方,吴茱英一两半,乾姜、准上桂心一两,白术二两,人参、橘皮、椒去闭口及子汗、甘草炙、黄苓、当归、桔梗各一两,附子一两半炮,捣筛,蜜和为一丸,如梧子大,日三,稍加至十丸十五一丸,酒饮下,饭前食后任意,效验。 又方,桂心八两,水四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又方,苦参三两,苦酒升半,煮取八合,分再服,亦可用水。无煮者,生亦可用。 又方,龙胆四两,酒三升,煮取一升半,顿服。 又方,吴茱萸五合,桂一两,酒二升半,煎取一升,分二服,效。 又方,吴茱萸二升,生姜四两,豉一升,酒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 又方,白鸡一头,治之如#14食法,水三升、煮取二升,去鸡煎汁,取六合,内苦酒六合,入真珠一钱,复煎取六合,内末麝香如大豆二枚,顿服之。 又方,桂心、当归各一两,栀子十四枚,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五服,亦治久#15心病发作有时节者也。 又方,桂心二两,乌头一两,捣筛,蜜和为丸,一服如梧子大三丸,渐加之。 暴得心腹痛如刺方,苦参、龙胆各二两,升麻、栀子各三两,苦酒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当大吐,乃差。 治心疝发作,有时激痛难忍方,真射罔、吴茱萸分等,捣末,蜜和丸,如麻子、服二丸,日三服,勿吃热食。 又方,灸心鸠尾下一寸,名巨阙,及左右一寸,并百壮。又与物度颈及度脊如之,令正相对也,凡灸六处。 治久患常痛不能饮食,头中疼重方,乌头六分,椒六分,乾姜四分,捣末,蜜丸,酒饮服,如大豆四丸,稍加之。 又方,半夏五分,细辛五分,乾姜二分,人参三分,附子一分,捣末,苦酒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治心下牵急懊痛方,桂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加术二两,胶饴半斤。 治心肺伤动冷痛方,桂心二两,猪肾二枚,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入#16方,附子二两,乾姜一两,蜜丸,服四丸,如梧子大,日三服。 治心痹心痛方,蜀椒一两,熬令黄,末之,以狗心血丸之,如梧子,服五丸,日五服。 治心下坚痛,大如碗,边如旋盘,名为气分,饮水所结方,枳实七枚炙,术三两,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当稍软也。 若心下百结积来去痛者方,吴茱萸末一升,真射罔如弹丸一枚,合捣,以鸡子白和丸,丸如小豆大,服二丸,即差。 治心痛多唾,似有虫方,取六畜心,生切作十四脔,刀纵横各割之,以真丹一两,粉肉割中,旦#17悉吞之,入雄黄、射香佳。 饥而心痛者,名日饥疝,龙胆、附子、黄连分等,捣筛,服一钱匕,日三度服之。 附方 《药性论》:主心痛,中恶,或连腰脐者。 盐如鸡子大,青布裹,烧赤,内酒中,顿服,当吐恶物。 《拾遗·序》:延胡索止心痛,末之,酒服。 《圣惠方》:治久心痛,时发不定,多吐清水,不下饮食,以雄黄二两,好醋二升,慢火煎成膏,用乾蒸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姜汤下。 又方,治九种心痛妨闷,用桂心一分,为末,以酒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滓,稍热服,立效。 又方,治寒疝心痛,四肢逆冷,全不饮食,甩桂心二两,为散,不计时候,热酒调下一钱匕。 《外台秘要》:治卒心痛,乾姜为末,水饮调下一钱。 又方,治心痛,当归为末,酒服方寸匕。 又《必效》:治蜎心痛,熊胆如大豆,和水服,大效。 又方,取鳗骊鱼,淡炙令熟,与患人食一二枚,永差,饱食弥佳。 《经验方》:治四十年心痛不差,黍米淘汁,温服,随多少。 《经验后方》:治心痛,姜黄一两,桂禳三两,为末,醋汤下一钱匕。 《简要济众》:治九种心痛及腹胁积聚滞气,筒子乾漆二两,捣碎,炒烟出,细研,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热酒下,醋汤亦得,无时服。 《姚和众》:治卒心痛,郁李人三七枚,烂嚼,以新汲水下之,饮温汤尤妙,须臾痛止,却煎薄盐汤热呷之。 《兵部手集》:治心痛不可忍十年五年者,随手效。以小蒜酽醋煮,顿服之,取饱,不用着盐。 治卒腹痛方第九 治卒腹痛方,书舌上作风字,又画纸上作两蜈蚣相交,吞之。 又方,捣桂末,服三寸匕。苦酒,人参,上好乾姜,亦佳。 又方,粳米二升,以水六升,煮二七沸,饮之。 又方,食盐一大把,多饮水送之,忽当吐,即差。 又方,掘土作小坎,水满坎中,熟搅取汁,饮之。 又方,令人骑其腹,溺脐中。 又方,米粉一升,水二升,和饮。 又方,使病人伏卧,一人跨上,两手抄举其腹,令病人自纵重轻举抄之,令去床三尺许,便放之,如此二七度,止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 又方,令外枕高一尺许,拄膝使腹皮踧气入胸,令人抓其脐上三寸便愈,能乾咽吞气数十遍者弥佳。此方亦治心痛,此即伏气。 治卒得诸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如绞,自汗出,欲死方,捣沙参末,筛,服方寸匕,立差。 此本在杂治中谓之寒疝,亦名阴疝,此治不差,可服诸利丸下之,作走马汤亦佳。 治寒疝腹痛,饮食下唯不觉其流行方,椒二合,乾姜四两,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饴一斤,又煎取半分,再服,数数服之。 又方,半夏一升,桂八两,生姜一升,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 治寒疝来去,每发绞痛方,吴茱萸三两,生姜四两,豉二合,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 又方,附子一枚,椒二百粒,乾姜半两,半夏十枚,大枣三十枚,粳米一升,水七升,煮米熟,去滓,一服一升,令尽。 又方,肉桂一斤,昊茱萸半升,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又方,牡蛎、甘草、桂各二两,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再服。 又方,宿乌鸡一头,治如食法,生地黄七斤,合细到之,着甑蔽中蒸,铜器承,须取汁,清旦服,至日哺令尽,其问当下诸寒癖讫,作白粥渐食之。久疝者,下三剂。 附方 《博济方》:治冷热气不和,不思饮食,或腹痛()刺,山栀子、川乌头等分,生捣为末,以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炒生姜汤下。如小肠气痛,炒茴香、葱、酒任下二十丸。 《经验方》:治元藏气发久冷,腹痛虚泻。 应急大效玉粉丹:生硫黄五两,青盥一两,已上衮细研,以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热酒空心服,以食压之。 《子母秘录》:治小腹疼青黑,或亦不能喘,苦参一两,醋一升半,煎八合,分二服。 《圣惠方》:治寒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自汗出,以丹参一两,杵为散,每服热酒调下二钱匕,佳。 治心腹俱痛方第十 治心腹俱胀痛,短气欲死,或已绝方,取栀子十四枚,豉七合,以水二升,先煮豉,取一升二合,绞去滓,内栀子,更煎取八合,又绞去滓,服半升,不愈者,尽服之。 又方,浣小衣,饮其汁一二升,即愈。 又方,桂二两,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八合,去滓,顿服。无桂者,着乾姜亦佳。 又方,乌梅二七枚,以水五升,煮一沸,内大钱二七枚,煮得二升半,强人可顿服,羸人可分为再服,当下便愈。 又方,茱萸二两,生姜四两,豉三合,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即差。 又方,乾姜一两,巴豆二两,捣,蜜丸,一服如小豆二丸,当吐下,差。 治心腹相连常胀痛方,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筛,蜜丸如梧子大,日一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后服三丸,再一丸,至六日,服三丸,自一至三以常服,即差。 又方,吴茱萸一合,乾姜四分,附子、细辛、人参各二分,捣筛,蜜丸如梧子大,服五丸,日三服。 凡心腹痛,若非中恶、霍乱,则是皆宿结冷热所为,今此方可采以救急,差后,要作诸大治,以消其根源也。 附方 《梅师方》:治心腹胀坚痛闷不安,虽未吐下欲死,以盥五合,水一升,煎令消,顿服,自吐下食出即定,不吐更服。 孙真人方:治心腹俱痛,以布裹椒薄注上火熨,令椒汗出,良。 《十全方》:心脾痛,以高良姜细锉,炒,杵末,米饮调下一钱匕,立止。 治卒心腹烦满方第十 治卒心腹烦满,又胸胁痛欲死方,以热汤令灼灼尔,渍手足,复易。秘方。 又方,青布方寸,鹿角三分,乱发灰二钱匕,以水二升,煮令得一升五合,去滓,尽服之。 又方,锉薏苡根,浓煮取汁,服三升。 又方,取比轮钱二十枚,水五升,煮取三沸,日三服。 又方,捣香菜汁,服一二升。水煮乾姜亦佳。 又方,即用前心痛栀子豉汤法,差。 又方,黄苓一两,杏人二十枚,牡蛎一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治厥逆烦满常欲呕方,小草、桂、细辛、乾姜、椒各二两,附子二两炮,捣,蜜和丸,服如桐子大四丸。 治卒吐逆方,灸乳下一寸,七壮即愈。 又方,灸两手大拇指内边爪后第一纹头各一壮。又,灸两手中央长指爪下一壮,愈。 此本杂治中,其病亦是痰壅霍乱之例,兼宜依霍乱条法治之,人卒在此上条,患者亦少,皆因他病兼之耳,或从伤寒未复,或从霍乱吐下后虚燥,或是劳损服诸补药痞满,或触寒热邪气,或食饮协毒,或服药失度,并宜各循其本源为治,不得专用此法也。 附方 《千金方》:治心腹胀短气,以草豆蔻一两,去皮,为末,以木瓜生姜汤下半钱。 《斗门方》:治男子女人久患气胀心闷,饮食不得,因食不调,玲热相击,致令心腹胀满方,厚朴,火上炙令乾,又蘸姜汁炙,直待焦黑为度,捣筛如面,以陈米饮调下二钱匕,日三服,良。亦治反胃,止泻,甚妙。 《经验方》:治食气遍身黄肿,气喘,食不得,心胸满闷。 不蛀皂角,去皮子,涂好醋炙令焦,为末,一钱匕,巴豆七枚,去油膜,二件以淡醋及研好墨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食后陈橘皮汤下,日三服;隔一日增一丸,以利为度。如常服,消酒食。 《梅师方》:治腹满不能服药,煨生姜,绵裹,内下部中,冷即易之。 《圣惠方》:治肺藏壅热烦闷,新百合四两,蜜半盏,和蒸令软,时时含一枣大,咽津。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卷一竟 #1中:原作一『申』,据万历本改。 #2华他:万历本作『华佗』,下文同此。 #3青:原作『背』,据万历本改。 #4力:万历本作『刀』。 #5佗:万历本作『佳』。 #6知:万历本作『和』。 #7刻:万历本作『刺』。 #8恶:万历本作『黑』。 #9绞:原作『级』,据万历本改。 #10令:万历本作门『冷』。 #11孔:万历本作『三』。 #12杯:原作『怀』,据万历本改。 #13尽:奋本作『画』。 #14如:原作『加』,据万历本改。 #15久:原作『又』,据万历本改。 #16入:万历本作『又』。 #17旦:原作『二』,据万历本改。 9-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卷之二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卷之二 治卒霍乱诸急方第十二 凡所以得霍乱者,多起饮食,或饮食生冷杂物,以肥腻酒鲙而当风履湿,薄衣露坐,或夜卧失覆之所致。 初得之便务令暖,以炭火布其所卧下,大热减之,又并蒸被絮若衣絮,自苞冷易热者,亦可烧地,令热水沃,敷薄布,席外其上,厚覆之,亦可作灼灼尔,热汤着瓮中,渍足令至膝,并铜器贮汤,以着腹上,衣藉之,冷复易。亦可以熨斗贮火着腹上。如此而不净者,便急灸之,但明案次第,莫为乱灸,须有其病,乃随病灸之,未有病莫预灸,灸之虽未即愈,要万不复死矣。莫以灸不即而止灸。霍乱艾丸,若不大,壮数亦不多。本方言七壮为可,四五十无不便,火下得活。服旧方,用理中丸及厚朴大豆豉通脉半夏汤。先辈所用药者难得,今但疏良灸之法及单行数方,用之有效,不减於贵药,已死未久者,犹可灸。 余药乃可难备,而理中丸、四顺厚朴诸汤,可不预合,每向秋月,常买自随。 卒得霍乱,先腹痛者,灸脐上十四壮,名太仓,在心厌下四寸,更度之。 先洞下者,灸脐边一寸,男左女右,十四壮,甚者至三十四十壮,名大肠募,洞者宜泻。 先吐者,灸心下二寸,十四壮。又,并治下痢不止。上气,灸五十壮。 名巨阙,正心厌尖头下一寸是也。先手足逆冷者,灸两足内踝上一尖骨是也,两足各七壮,不愈加数。名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是也。 转筋者,灸蹶心当拇指大聚筋上,六七壮。名涌泉。又,灸足大指下约中,一壮,神验。 又方,灸大指上爪甲际,七壮。 转筋入腹痛者,令四人捉手足,灸脐左二寸,十四。灸股中大筋上去阴一寸。 若啘者,灸手腕第一约理中,七壮。名心主,当中指。 下利不止者,灸足大指本节内侧,寸白肉际,左右各七壮。名大都。 乾呕者,灸手腕后三寸,两筋间是,左右各七壮。名问使。若正厥呕绝,灸之便通。 《小品方》起死。 吐且下利者,灸两乳连黑外近腹白肉际,各七壮,亦可至二七壮。 若吐止而利不止者,灸脐一夫纳中七壮,又云脐下一寸,二七壮。 若烦闷凑满者,灸心厌下三寸,七壮。名胃管。 又方,以盥内脐中,上灸二七壮。 若绕脐痛急者,灸脐下三寸,三七壮。名关元。良。 治霍乱神秘起死灸法,以物横度病人人中,屈之从心鸠尾飞度以下灸,先灸中央毕,更横灸左右也,又灸脊上以物围,令正当心厌,又夹脊左右一寸,各七壮,是腹背各灸三处也。 华佗治霍乱已死,上屋唤魂,又以诸治皆至,而犹不差者。 捧病人腹卧之,伸臂对以绳度两头,肘尖头依绳下夹背脊大骨肉中,去脊各一寸,灸之百壮。不治者,可灸肘椎。已试数百人,皆灸毕即起坐。佗以此术传子孙,代代皆秘之。 右此前并是灸法。 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方,盐二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得吐愈。 又方,生姜若乾姜一二升,□咀,以水六升,煮三沸,顿服。若不即愈,更可作。无新药,煮滓亦得。 又方,饮好苦酒三升,小老羸者可饮一二升。 又方,温酒一二升,以蜡如弹丸一枚,置酒中,消乃饮。无蜡,以盐二方寸匕代,亦得。 又方,桂屑半升,以暖饮二升和之,尽服之。 又方,浓煮竹叶汤五六升,令灼已转筋处。 又方,取楠若樟木,大如掌者,削之,以水三升,煮三沸,去滓,令灼之也。 又方,服乾姜屑三方寸匕。 又方,取蓼若叶细切,二升,水五升,煮三沸,顿服之。煮乾苏若生苏汁,即亦佳。 又方,小蒜一升,□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又方,以暖汤渍小蒜五升许,取汁服之,亦可。 又方,以人血合丹服,如梧子大二丸。 又方,生姜一斤,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分为三服。 又方,取卖解家机上垢如鹦子大,温酒服之,差。 又方,饮竹沥少许,亦差。 又方,乾姜二两,甘草二两,附子一两,水三升,煮取一升,内猪胆一合,相和,分为三服。 又方,芦蓬茸一大把,浓煮,饮二升,差。 若转筋方,烧铁令赤,以灼踵白肉际上近后,当纵铁,以随足为留停,令成疮,两足皆尔,须臾问,热入腹不复转筋,便愈。可脱刀烧虾尾用之,即差。 又方,煮苦酒三沸以摩之,合少粉尤佳,以絮胎缚,从当膝下至足。 又方,烧栀子二七枚,研末服之。 又方,桂、半夏等分,末方寸匕,水一升,和服之,差。 又方,生大豆屑,酒和服方寸匕。 又方,烧蜈蚣膏,傅之即差。 苦转筋入肠中,如欲转者。 取鸡矢白一寸,水六合,煮三沸,顿服之,勿令病者知之。 又方,苦酒煮衣絮,絮中令温,从转筋处裹之。 又方,烧编荐索三撮,仍酒服之,即差。 又方,釜底黑末,酒服之,差。 若腹中已转筋者。 当倒担病人头在下,勿使及也#1;腹中平乃止。 若两臂脚及胸胁转筋。 取盐一升半,水一斗,煮令热灼灼尔渍手足。在胸胁者,汤洗之。转筋入腹中,倒担病人令头在下,腹中平乃止。 若极者,手引阴,阴缩必死,犹在,倒担之可活耳。 若注痢不止,而转筋入腹欲死。 生姜一两累,擘破,以酒升半,煮合三四沸,顿服之,差。 治霍乱吐下后,心腹烦满方。 栀子十四枚,水三升,煮取二升,内豉七合,煮取一升,顿服之。呕者,加橘皮二两。若烦闷,加豉一升,甘草一两,蜜一升,增水二升,分为五服。 治霍乱烦躁,卧不安稳方。 葱白二十茎,大枣二十枚,水三升,煮取二升,顿服之。 治霍乱吐下后大渴,多饮则煞人。方: 以黄米五升,水一斗煮之,令得三升,清澄,稍稍饮之,莫饮余物也。 崔氏云理中丸方: 甘草三两,乾姜、人参、白术各一两,捣下筛,蜜丸如弹丸,觉不住,更服一枚,须臾,不差,仍温汤一斗,以麋肉中服之,频频三五度,令差。亦可用酒服。 四顺汤;治吐下腹乾呕,手足冷不止。 乾姜、甘草、人参、附子各二两,水六升,煮取三升半,分为三服。若下不止,加龙骨一两。腹痛甚,加当归二两。《胡洽》用附子一枚,桂一两。人霍乱亦不吐痢#2、但四支脉沉,肉冷汗出渴者,即差。 厚朴汤:治烦呕腹胀。 厚朴四两炙,桂二两,祝实五枚炙,生姜三两,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 凡此汤四种,是霍乱诸患皆治之,不可不合也。霍乱若心痛尤甚者,此为挟毒,兼甩中恶方治之。 附方 孙真人治霍乱。 以胡椒三四十粒,以饮吞之。 《斗门方》:治霍乱。 用黄杉木劈开作片一握,以水浓煎一盏服之。 《外台秘要》:治霍乱烦躁。 烧乱发如鸡子大,盐汤三升,和服之。不吐,再服。 又方,治霍乱腹痛吐痢。 取桃叶三升,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三合,分温二服。 《梅师方》:治霍乱心痛,利,无汗。 取梨叶枝一大握,水三升,煎取一升服。 又方,治霍乱后烦躁,外不安稳。 葱白二十茎,大枣二十枚,以水三升,煎取二升,分服。 《兵部手集》:救人霍乱,颇有神效。 浆水稍酸味者,煎乾姜屑,呷之。 夏月腹肚不调,煎呷之,差。 孙用和治大泻霍乱不止。 附子一枚,重七钱,炮,去皮脐,为末,每服四钱,水两盏,盐半钱,煎取一盏,温服立止。《集效方》治吐泻不止,或取转,多四肢发厥,虚风,不省人事,服此,四肢渐暖,神识便省。 回阳散:天南星为末,每服三钱,入京枣三枚,水一盏半,同煎至八分,温服。未省,再服。 《圣惠方》治霍乱转筋垂死。 败蒲席一握,细切,浆水一盏,煮汁,温温顿服。 又方,治肝虚转筋。 用赤蓼茎叶切三合,水一盏,酒三合,煎至四合,去滓,温分二服。 又方,治肝风虚转筋入腹。 以盐半斤,水煮少时,热渍之佳。 《孙尚药》:治脚转筋,疼痛挛急者。 松节一两,细锉如米粒,乳香一钱,右件药,用银石器内慢火炒令焦,只留三分性,出火毒,研细,每服一钱至二钱,热木瓜酒调下。应时筋病皆治之。 《古今录验方》:治霍乱转筋。 取蓼一手把,去两头,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半,顿服之。 治伤寒时气瘟病方第十三 治伤寒及时气瘟病,及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方。 取旨兑根、叶合捣三升许,和之真丹一两,水一升,合煮,绞取汁,顿服之,得吐便差。若重,一升尽服,厚覆取汗,差。 又方,小蒜一升,捣取汁二合,顿服之,不过再作便差。 又方,乌梅二七枚,盐五合,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又方,取生杍木,削去黑皮,细切里白一升,以水二升五合煎,去滓,一服八合,三服差。 又方,取木丸子二七枚,以水五升,挼之令熟,去滓,尽服汁,当吐下,愈。 又方,鸡子一枚,着冷水半升,搅与合,乃复煮三升水极令沸,以向所和水投汤中,急搅令相得,适寒温,顿服取汗。 又方,以真丹涂身令遍,面向火坐,令汗出,差。 又方,取生蘘荷根、叶,合捣绞取汁,服三四升。 又方,取乾艾三斤,以水一斗,煮取一升,去滓,顿服取汗。 又方,取盐一升食之,以汤送之,腹中当绞吐,便覆取汗,便差。 又方,取比输钱一百五十七枚,以水一斗,煮取七升,服汁尽之,须臾,复以五升水,更煮令得一升,以水二升投中合,令得三升,出钱饮汁,当吐毒出也。 又方,取猪膏如弹丸者,温服之,日三服,三日九服。 又方,乌梅三十枚,去核,以豉一升,苦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顿服。 又,伤寒有数种,人不能别,令一药尽之者,若初觉头痛,肉热,脉洪,起一二日,便作葱豉汤。用葱白一虎口,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不汗,复更作,加葛根二两,升麻三两,五升水,煎取二升,分再服,必得汗。若不汗,更加麻黄二两,又用葱汤研米二合,水一升,煮之,少时下盐、豉,后内葱白四物,令火煎取三升,分服取汗也。 又方,豉一升,小男溺三升,煎取一升,分为再服,取汗。 又方,葛根四两,水一斗,煎取三升,乃内豉一升,煎取升半,一服。捣生葛汁,服一二升,亦为佳也。 若汗出不歇,已三四日,胸中恶,欲令吐者,豉三升,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蜜一两,又煮三沸,顿服,安卧,当得吐。不差,更服取差。秘法,传於子孙也。 又方,生地黄三斤,细切,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服华芦吐散及苦参龙胆散。 若已五六日以上者。 可多作青竹沥,少煎令减,为数数饮之,厚覆取汗。 又方,大黄、黄连、黄檗、栀子各半两,水八升,煮六七沸,内豉一升,葱白七茎,煮取三升,分服,宜老少。 又方,苦参二两,黄芩二两,生地黄半斤,水八升,煮取一升,分再服,或吐下毒,则愈。 若已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见鬼欲起走。 用乾茱萸三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后,去滓,寒温服之,得汗便愈。此方恐不失,必可用也,秘方。 又方,大蚓一升,破去,以人溺煮令熟,去滓服之。直生绞汁及水煎之并善。又,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 又方,取白犬,从背破取血,破之多多为佳,当及热以薄胸上,冷乃去之,此治垂死者活。无白犬,诸纯色者亦可用之。 又方,取桐皮,削去上黑者,细擘之,长断令四寸一束,以酒五合,以水一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当吐下青黄汁数升,即差。 又方,鸡子三枚,芒消方寸匕,酒三合,合搅,散消尽,服之。 又方,黄连三两,黄檗、黄芩各二两,栀子十四枚,水六升,煎取二升,分再服,治烦呕不得眠。治时气行垂死,破棺千金煮汤。苦参一两,□咀,以酒二升半,旧方用苦参酒煮,令得一升半,去滓,适寒温,尽服之,当间苦寒吐毒如溶胶便愈。 又方,大钱百文,水一斗,煮取八升,内麝香当门子李子大,末,稍稍与饮至尽,或汗或吐之。 治温毒发斑,大疫难救,黑膏。生地黄半斤,切碎,好豉一升,猪脂二斤,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减一,绞去滓,末雄黄、麝香如大豆者,内中搅和,尽服之,毒从皮中出,即愈。 又方,用生虾蟆,正尔破腹去肠,乃捣吞食之。得五月五日乾者,烧末,亦佳矣。 黑奴丸,《胡洽》、《小品》同,一名水解丸,又一方加小麦黑勃一两,名为麦奴丸。支同此注。 麻黄二两,大黄二两,黄芩一两,芒消一两,釜底墨一两,灶突墨二两,梁上尘二两,捣,蜜丸如弹丸,新汲水五合,末一丸,顿服之。若渴,但与水,须臾,寒寒了,汗出便解。日移五赤,不觉,更服一丸。此治五六日,胸中大热,口噤,名为坏病,不可医治,用此黑奴丸。 又方,大青四两,甘草、胶各二两,豉八合,以水一斗,煮二物,取三升半,去滓,内豉煮三沸,去滓,乃内胶,分作四服,尽,又合此。治得至七八日,发汗不解及吐下大热,甚佳。 又方,大黄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杏人三十枚,芒消五合,黄芩一两,巴豆二十粒熬,捣,蜜丸和如大豆,服三丸,当利毒。利不止,米饮止之。家人视病者,亦#3可先服取利,则不相染易也。此丸,亦可预合置。 麻黄解肌,一二日便服之。 麻黄、甘草、升麻、芍药、石膏各一两,杏人三十枚,贝齿三枚,末之,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覆取汗出,即愈,便食豉粥,补虚即宜也。 又方,麻黄二两,芩、桂各一两,生姜三两,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四服。 亦可服葛根解肌汤,葛根四两,芍药二两,麻黄、大青、甘草、黄芩、石膏、桂各一两,大枣四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为三服,微取汗。 三日已上至七八日不解者,可服小柴胡汤。柴胡八两,人参、甘草、黄芩各三两,生姜八两,无者,乾姜三两,半夏五两,汤洗之,大枣十二枚,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微覆取汗半日,须臾便差。若不好,更作一剂。 若有热实,得汗不解,复#4满痛,烦躁,欲谬语者,可服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大黄二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枳实十枚,半夏五两,洗之,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水一斗,煮取四升,当分为四服,当微利也。 此四方最第一急须者,若幸可得药,便可不营之,保无死忧,诸小治为防以穷极耳。若病失治,及治不差,十日已上,皆名坏病,唯应服大小鳖甲汤。此方药分两乃少,而种数多,非备急家所办,故不载。凡伤寒发汗,皆不可使流离#5过多,一服得微汗,汗洁便止,未止粉之,勿当风。初得伤寒,便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已,脉浮,面赤斑斑如锦文,喉咽痛,或下痢,或狂言欲走,此名中阳毒,五日可治,过此死。宜用此方。 雄黄、甘草、升麻、当归、椒、桂各一分,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温覆取汗。服后不汗,更作一剂。 若身重背强,蛰蛰如被打,腹中痛,心下强,短气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冷,脉沉细而紧数,此名中阴毒,五日可治,过此死。用此方。 甘草、升麻各二分,当归、椒各一分,鳖甲一两,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温覆取汗。汗不出,汤煮更作也。 阴毒伤,口鼻冷者,乾姜、桂各一分,末,温酒三合服之,当大热,差。凡阴阳二毒,不但初得便尔,或一二日变作者,皆以今药治之,得此病多死。治热病不解而下痢困笃欲死者,服此大青汤方。大青四两,甘草三两,胶二两,豉八合,赤石脂三两,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尽更作,日夜两剂,愈。 又方,但以水五升,豉一升,栀子十四枚,韭白一把,煮取三升半,分为三服。 又方,龙骨半斤,捣碎,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使极冷,稍稍饮,其间或得汗,即愈矣。 又方,黄连、当归各二两,乾姜一两,赤石脂二两,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夜再。 又方,黄连二两,熟艾如鸭卵大,以水二斗,煮取一升,顿服,立止。 天行诸痢悉主之,黄连三两,黄檗、当归、龙骨各二两,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入蜜七合,又火煎取一升半,分为三服,效。 天行毒病,挟热腹痛,下痢。升麻、甘草、黄连、当归、芍药、桂心、黄檗各半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之当良。 天行四五日,大下热痢。黄连、黄檗各三两,龙骨三两,艾如鸡子大,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忌食猜肉、冷水。 若下脓血不止者,赤石脂一斤,乾姜一两,梗米一升,水七升,煮米熟,去滓,服七合,日二。 又方,赤石脂一斤,乾姜二两,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二服。若绞脐痛,加当归一两,芍药二两,加水一升也。 若大便坚闭,令利者。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四枚,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分再服,得通者,止之。 若十余日不大便者,服承气丸。大黄、杏人各二两,枳实一两,芒消一合,捣,蜜和丸如弹丸,和汤六七合服之,未通更服。 若下痢不能食者,黄连一升,乌梅二十枚,炙燥并得捣末,蜡如棋子大,蜜一升,合於微火上,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二丸,日三。 若小腹满不得小便方。细末雌黄,蜜和丸,取如枣核大,内溺孔中令半寸,亦以竹管注阴,令痛朔之,通。 又方,末滑石三两,葶苈子一合,水二升,煮取七合,服。 又方,捣生葱,薄小腹上,参易之。 治胸胁痞满,心塞气急,喘急方。人参、术各一两,根实二两,乾姜一两,捣,蜜和丸,一服一枚。若嗽,加栝篓二两。吐,加牡蛎二两。日夜服五六丸,不愈更服。 毒病攻喉咽肿痛方。切当陆,炙令热,以布藉喉,以熨布上,冷复易。 又方,取真茄#6爪甲大,内口中,以牙小嚼汁,以渍喉,当微觉异为佳也。 毒病后攻目方。煮蜂窠以洗之,日六七度,佳。 又方,冷水渍青布以掩之。 若生翳者,烧豉二七粒,末,内管鼻中以吹之。 治伤寒呕不止方。甘草一两,升麻半两,生姜三两,橘皮二两,水三升,煮取二升,顿服之,愈。 又方,乾姜六分,附子四分,末,以苦酒丸,如梧子大,一服三丸,日三服。 治伤寒啘不止方。甘草三两,橘皮一升,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服,日三,取差。 又方,熟洗半夏,末服之,一钱一服。 又方,赤苏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饮。 又方,乾姜六分,附子四分,末,苦酒丸,如梧子大,服三丸,日三服。 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后,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世人云:永徽四年,此疮从西东流,遍於海中,煮葵菜,以蒜齏啖之,即止。初患急食之,少饭下菜亦得。以建武中於南阳击虏所得,仍呼为虏疮,诸医参详作治,用之有效方。 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并数数食。 又方,以水浓煮升麻,绵沾洗之,苦酒渍弥好,但痛难忍。 其余治犹依伤寒法,但每多作毒意防之。用地黄黑膏亦好。 治时行病发黄方,茵陈六两,大黄二两,栀子十二枚,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取五升,去滓,内二物,又煮取三升,分四服。亦可兼取黄疸中杂治法,差。 比岁又有虏黄病,初唯觉四体沉沉不快,须臾见眼中黄渐至面黄,及举身皆黄,急令溺白纸,纸即如檗染者,此热毒已入内,急治之。若初觉,便作瓜蒂赤豆散,吹鼻中,鼻中黄汁出数升者,多差。若已深,应看其舌下两边,有白脉弥弥处,芦刀割破之,紫血出数升,亦歇。然此须惯解割者,不解割忽伤乱舌下青脉,血出不止,便煞人。方可烧纺軨铁,以灼此脉令焦,兼瓜蒂杂巴豆捣为丸服之,大小便亦去黄汁,破灼已后,禁诸杂食。又云:有依黄坐,黄复,须分别之。方: 切竹煮饮之,如饮。 又方,捣生瓜根,绞取汁,饮一至二三升。 又方,醋酒浸鸡子一宿,吞其白数枚。 又方,竹叶切,五升,小麦七升,石膏三两,末,绵裹之,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一服一升,尽吃即差也。 又方,生葛根汁二升,好豉一升,栀子三七枚,茵陈切一升,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葛汁,分为五服。 又方,金色脚鸡,雌鸡血,在治如食法,熟食肉饮汁令尽,不过,再作亦可,下少盐豉佳。 治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方,用虎杖根,锉,煮,适寒温,以渍足,令踝上有赤许水止之。 又方,以稻禳灰汁渍足。 又方,酒煮苦参以渍足,差。 又方,盐豉及羊尿一升,捣,令熟,以渍之。 又方,细锉黄檗五斤,以水三斗,煮,渍之。亦治攻阴肿痛。 又方,作坎令深三赤,少容两足,烧坎令热,以酒灌坎中,着屐踞坎中,壅勿令泄。 又方,煮羊桃汁渍之,杂少盐豉尤好。 又方,煮马矢若羊矢汁,渍。 又方,猪膏和羊矢涂之,亦佳。 又方,以牛肉裹肿处,肿消痛止。 又方,捣常思草,绞取汁,以渍足。 又方,猪蹄一具,合葱煮,去滓,内少盐,以渍之。 毒病下部生疮者,烧盥以深导之,不过三。 又方,生漆涂之,绵导之。 又方,大丸艾灸下部,此谓穷无药。 又方,取蚓三升,以水五升,得二升半,尽服之。 又方,煮桃皮,煎如饴,以绵合导之。 又方,水中荇菜,捣,绵裹导之,日五易,差。, 又方,榉皮、槲皮合煮汁如枯糖以导之。又,浓煮桃皮饮之,最良。 又方,捣蛇莓汁,服三合,日三,水渍乌梅令浓,并内崖蜜,数数饮。 若病人齿无色,舌上白,或喜睡眠,愦愦不知痛痒处,或下痢,急治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下为意,下部生虫,虫食其肛,肛烂见五脏便死。治之方: 取鸡子白,内漆合搅,还内壳中,仰头吞之,当吐虫,则愈。 又方,烧马蹄作灰,细末,猪脂和,涂绵以导下部,日数度,差。 又方,桃人十五枚,苦酒二升,盐一合,煮取六合,服之。 又方,烧艾於管中熏之,令烟入下部,中少雄黄杂妙,此方是溪温,故尔兼取彼治法。 又有病□下不止者,乌头二两,女萎、云实各一两,桂二分,蜜丸如桐子,水服五丸,一日三服。 治下部卒痛如鸟啄之方,赤小豆、大#7豆各一升,合捣,两囊贮,蒸之令熟,更互坐,即愈。 此本在杂治中,亦是伤寒毒气所攻。故凡治伤寒方甚多,其有诸麻黄、葛根、桂枝、柴胡、青龙、白虎、四顺、四逆二十余方,并是至要者,而药难尽备,且诊候须明悉,别所在撰大方中,今唯载前四方,尤是急须者耳。其黄膏赤散,在辟病条中,预合,初觉患便服之。伤寒、时行、温疫,三名同一种耳,而源本小异。其冬月伤於寒,或疾行力作汗出得风玲,至夏发,名为伤寒。其冬月不甚寒,多暖气及西风,使人骨节缓惰受病,至春发,名为时行。其年岁中有疠气兼挟鬼毒相注,名为温病。如此诊候相似,又贵胜雅言,总名伤寒,世俗因号为时行,道术符刻,言五温亦复殊,大归终止,是共途也。然自有阳明、少阳、阴毒、阳毒为异耳。少阴病例不发热,而腹满下痢,最难治也。 附方 《必效方》:治天行一二日者,麻黄一大两,去节,以水四升,煮,去沫,取二升,去滓,着米一匙及豉,为稀粥,取强一升,先作熟汤,浴淋头百余碗,然后服粥,厚覆取汗,於夜最佳。 《梅师方》:治伤寒汗出不解,已三四日,胸中闷吐。豉一升,盐一合,水四升,煎取一升半,分服,当吐。 《圣惠方》:治伤寒四日,已呕吐,更宜吐。以苦参末,酒下二钱,得吐差。 又方,治时气热毒,心神烦燥,用蓝淀半大匙,以新汲水一盏服。 又方,治时气,头痛不止,用朴消三两,捣罗为散,生油调涂顶上。 又方,治时气烦渴,用生藕汁一中盏,入生蜜一合,令匀,分二服。 《胜#8金方》:治时疾热病,狂言心燥。苦参不限多少,炒黄色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温服。连煎三服,有汗无汗皆差。 《博济方》:治阴阳二毒伤寒,黑龙丹。舶上硫黄一两,以柳木槌研三两日,巴豆一两,和壳记个数,用二升,铛子一口,先安硫黄,铺铛底,次安巴豆,又以硫黄盖之,酽醋半升已来浇之,盏子盖合,令紧蜜,更以湿纸周回固济,缝勿令透气,缝纸乾,更以醋湿之,文武火熬,常着人守之,候里面巴豆作声数已半为度,急将铛子离火,便入臼中急捣令细,再以少米醋并蒸饼少许,再捣,令冷可丸,如鸡头大。若是阴毒,用椒四十九粒,葱白二茎,水一盏,煎至六分,服一丸。阳毒用豆豉四十九粒,葱白二茎,水一盏,同煎,吞一丸,不得嚼破。 《孙用和方》: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疼痛不可忍。郁金五个大者,牛黄一皂荚子,别细研,二味同为散,每服用醋浆水一盏,同煎三沸,温服。 《孙兆口诀》:治阴毒伤寒,手足逆冷,脉息沉细,头疼腰重,兼治阴毒,咳逆等疾方。 川乌头、乾姜等分,为粗散,炒令转色,放冷,再捣,为细散,每一钱,水一盏,盐一撮,煎取半盏,温服。 又方,治阴胜隔阳伤寒,其人必燥热而不欲饮水者是也,宜服霹雳散。附子一枚,烧为灰,存性为末,蜜水调下,为一服而愈,此逼散寒气,然后热气上行,而汗出乃愈。 《圣惠方》:治阴毒伤寒,四肢逆冷,宜熨。以吴茱萸一升,酒和匀,湿绢袋二只,贮蒸令极热,熨脚心,候气通畅匀暖即停熨,累验。 唐·崔元亮疗时疾发黄,心狂烦热,闷不认人者。取大栝楼一枚黄者,以新汲水九合浸#9;淘取汁,下蜜半大合,朴消八分,合搅令消尽,分再服,便差。 《外台秘要》:治天行病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身体热。 苦参一两,锉,以醋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尽饮之,当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参、醋药不解,及温覆取汗愈。 又方,救急治天行后呕逆不下食,食入即出。取羊肝如食法,作生淡食,不过三度即止。 又方,以鸡卵一枚,煮三五沸,出以水浸之,外熟内热则吞之,良。 《圣惠方》:治时气,呕逆不下食。用半夏半两,汤浸洗七遍,去滑,生姜一两,同锉碎,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分二服,不计时候温服。 《深师方》:治伤寒病啘不止。半夏熟洗,乾,末之,生姜汤服一钱匕。 《简要济众》: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 香#10一两,乾柿蒂一两,焙乾,捣末,人参汤下一钱,无时服。 《外台秘要》:治天行毒病,衄鼻是热毒,血下数升者,好墨末之,鸡子白丸如梧子,用生地黄汁下一二十丸,如人行五里再服。又,疗伤寒已八九日至十余日,大烦渴,热胜而三焦有疮□者,多下或张口吐舌呵吁,目烂,口鼻生疮,吟语不识人,除热毒,止痢方。 龙骨半斤,碎,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沉之井底令冷,服五合,渐渐进之,恣意饮,尤宜老少。 《梅师方》:治热病后下痢脓血不止,不能食。 白龙骨末,米饮调方寸匕服。 《食疗》:治伤寒热毒下血。羚羊角末,服之即差。又疗疝气。 《圣惠方》:治伤寒狐惑,毒蚀下部,肛外如□,痛痒不止。雄黄半两,先用瓶子一个,口大者,内入灰,上如装香火,将雄黄烧之,候姻出,当病处熏之。 又方,主伤寒下部生□疮。用乌梅肉三两,炒令燥,杵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以石榴根皮煎汤,食前下十丸。 《外台秘要方》:崔氏疗伤寒手足疼欲脱。取羊屎煮汁以灌之,差止。亦疗时疾,阴囊及茎热肿,亦可煮黄檗等洗之。 《梅师方》:治伤寒发豌豆疮,未成脓。研芒消,用猪胆汁和,涂上效。 《经验后方》:治时疾发豌豆疮及赤疮子未透,心烦狂燥,气喘妄语,或见鬼神。 龙脑一钱,细研,旋滴猪心血和丸,如鸡头肉大;每服一丸,紫草汤下,少时心神便定,得睡,疮后发透,依常将息取安。 《药性论》云:虎杖治大热烦燥,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暑月和甘草煎,色如琥珀可爱,堪着,尝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彻如水,白瓷器及银器中贮,似茶啜之,时人呼为冷饮子,又且尊於茗,能破女子经候不通,捣以酒浸,常服。有孕人勿服,破血。 治时气病起诸复劳方第十四 凡得毒病愈后,百日之内,禁食猪、犬、羊肉,并伤血;及肥鱼久腻、乾鱼则必大下痢,下则不可复救。又禁食面食、胡蒜、韭薤、生菜、虾□辈,食此多致复发,则难治,又令到他年数发也。 治笃病新起早劳及食饮多,致欲死方。 烧鳖甲,服方寸匕。 又方,以水服胡粉少许。 又方,粉三升,以暖水和服之,厚覆取汗。 又方,乾苏一把,水五升,煮取二升,尽服之。无乾者,生亦可用,加生姜四两,豉一升。 又方,鼠矢两头尖者二七枚,豉五合,以水三升,煎半,顿服之,可服温覆取汗,愈。有麻子人内一升,加水一升,弥良。亦可内枳实,葱白一虎口也。 又方,取伏鸡子壳碎之,熬令黄黑,细末,热汤服一合,温覆取汗。 又方,大黄、麻黄各二两,栀子人十四枚,豉一升,水五升,煮取三升分再服,当小汗及下痢。 又方,浓煮甘皮服之,芦根亦佳。 觉多而发复方,烧饭筛末,服方寸匕良。 治交接劳复,阴卵肿,或缩入腹,腹中绞痛,或便绝方。 烧妇人月经衣,服方寸匕。 又方,取□子一枚,撞之三十六,放於户中,逐使喘极,乃刺胁下,取血一升,酒一升,合和饮之。若卒无者,但服血,慎勿便#11冷。应用猳□。 又方,取所交接妇人衣,覆男子上一食久,活。 又方,取猳□胫及血,和酒饮之,差。 又方,刮青竹茹二升,以水三升,煮令五六沸,然后绞去滓,以竹茹汤温服之。此方亦通治劳复#12。 又方,矾石一分,消三分,末,以大麦粥清,可方寸匕一服,热毒随大小便出。 又方,取蓼子一大把,水挼取汁,饮一升。乾者,浓取汁服之,葱头捣,以苦酒和服,亦佳。 又方,蚯蚓数升,绞取汁,服之良。 若差后,病男接女,病女接男,安者阴易,病者发复,复者亦必死。 卒阴易病,男女温病,差后虽数十日,血脉未和,尚有热毒,与之交接者,即得病曰阴易,杀人甚於时行,宜急治之。 令人身体重,小腹急热,上肿胸,头重不能举,眼中生D,膝胫拘急欲死方。 取妇人裈亲阴上者,割取烧末,服方寸匕,日三,小便即利,而阴微肿者,此当愈。得童女裈亦良。若女病,亦可用男裈。 又方,鼠矢两头尖者二七枚,蓝一把,水五升,煮取二升,尽服之,温覆取汗。 又方,蚯蚓二十四枚,水一斗,煮取三升,一服,仍取汗并良。 又方,末乾姜四两,汤和顿服,温覆取汗,得解止。 又方,男初觉,便灸阴三七壮,若已尽,甚至百壮,即愈,眼无妨,阴道疮复常。 两男两女并不自相易,则易之为名,阴阳交换之谓也。 凡欲病人不复,取女人手足爪二十枚,又取女中下裳带一尺烧灰,以酒若米饮服之。 大病差后,小劳便鼻钮。 左顾牡蛎十分,石膏五分,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蜜丸服,如梧子大服之。 大病差后,多虚汗,及眼中流汗方。 杜仲、牡蛎分等,暮卧水服,五匕则停,不止更作。 又方,甘草二两,石膏二两,捣末,以浆服方寸匕,日二服,差。 又方,龙骨、牡蛎、麻黄根,末,杂粉以粉身,良。 又,差复虚烦不得眠,眼中□疼,懊憹。豉七合,乌梅十四枚,水四升,先煮梅,取二升半,内豉,取一升半,分再服。无乌梅,用栀子十四枚亦得。 又方,黄连四两,芍药二两,黄芩一两,胶三小挺,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内乳子黄二枚。 又方,千里流水一石,扬之万度,二斗半,半夏二两洗之,秫米一斗,茯苓四两,合煮得五升,分五服。 附方 《梅师方》:治伤寒差后,交接发动,困欲死,眼不开,不能语方。 栀子三十枚,水三升,煎取一升服。 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五 辟瘟疫药干散:大麻人、柏子人、乾姜、细辛各一两,附子半两,炮,捣筛,正旦以井华水举家各服方寸匕,疫极则三服,日一服。 老君神明白散:术#13一两,附子三两,乌头四两,桔梗二两半,细辛一两,捣筛,正旦服一钱匕,一家合药,则一里无病,此带行所遇,病气皆消。若他人有得病者,便温酒服之方寸匕,亦得。病已四五日,以水三升,煮散服一升,覆取汗出也。 赤散方:牡丹五分,皂荚五分,炙之,细辛、乾姜、附子各三分,肉桂二分,真珠四分,踯躅四分,捣筛为散,初觉头强邑邑,便以少许内鼻中,吸之取吐,温酒服方寸匕,覆眠得汗,即差。晨夜行及视病,亦宜少许,以内粉粉身佳。牛马疫,以一匕着舌下,溺灌,日三四度,甚妙也。 度瘴散,辟山瘴恶气,若有黑雾郁勃及西南温风,皆为疫疠之候。方: 麻黄、椒各五分,乌头三分,细辛、术、防风、桔梗、桂、乾姜各一分,捣筛,平旦,酒服一盏匕。辟毒诸恶气,冒雾行,尤宜服之。 太乙流金方:雄黄三两,雌黄二两,矾石、鬼箭各一两半,羖羊角二两,捣为散,三角绛囊贮一两,带心前并门户上,月旦青布裹一刀圭,中庭烧温,病人亦烧熏之,即差。 辟天行疫疠,雄黄、丹砂、巴豆、矾石、附子、乾姜分等,捣,蜜丸,平旦向日吞之一丸,如胡麻大,九日止,令无病。 常用辟温病散方:真珠、肉桂各一分,贝母三分,熬之,鸡子白熬令黄黑,三分,捣筛,岁旦服方寸匕。若岁中多病,可月月朔望服之,有病即愈,病人服者,当可大效。 虎头杀鬼方:虎头骨五两,朱砂、雄黄、雌黄各一两半,鬼臼、皂荚、芜萸各一两,捣筛,以蜡蜜和如弹丸,绛囊贮,系臂,男左女右,家中悬屋四角,月朔望夜半,中庭烧一丸。一方有菖蒲、藜芦,无虎头、鬼臼、皂荚,作散带之。 赵泉黄膏方:大黄、附子、细辛、乾姜、椒、桂各一两,巴豆八十枚,去心皮,捣细,苦酒渍之宿,腊月猪膏二斤,煎三上三下,绞去滓,蜜器贮之,初觉勃色便热,如梧子大一丸,不差,又服亦可。火炙以摩身体数百遍,佳。并治贼风,走游皮肤,并良。可预合之,便服即愈也。 单行方术,西南社中柏东南枝,取暴乾,末,服方寸匕,立差。 又方,正月上寅日捣女青屑,三角囊贮,系户上帐前,大吉。 又方,马蹄木,捣屑二两,绛囊带之,男左女右。 又方,正月朔旦及七月,吞麻子、小豆各二七枚。又,各二七枚,投井中。又,以附子二枚,小豆七枚,令女子投井中。 又方,冬至日,取雄赤鸡作腊,至立春煮食尽,勿分他人。二月日,取东行桑根大如指,悬门户上,又人人带之。 又方,埋鹊於圊前。 断温病令不相染着,断发仍使长七寸,盗着病人卧席下。 又方,以绳度所住户中壁,屈绳结之。 又方,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不得令知之,佳也。 又方,取小豆,新布囊贮之,置井中三日出,举家男服十枚,女服二十枚。 又方,桃木中虫矢,末,服方寸匕。 又方,鲍鱼头,烧三指撮,小豆七枚,合末服之,女用豆二十七枚。 又方,熬豉杂土酒渍,常将服之。 又方,以鲫鱼密致卧下,勿令知之。 又方,柏子人、细辛、□米、乾姜三分,附子一分,末,酒服方寸匕,日服三,服十日。 又方,用麦蘗,服□米、乾姜,又云麻子人,可作三种服之。 附方 《外台秘要》:辟瘟方。 取上等朱砂一两,细研,白蜜和丸,如麻子大,常以太岁日平旦,一家大小,勿食诸物,面向束立,各吞三七丸,永无疾疫。 葛仙翁肘徒备急方卷二竟 #1也:万历本作『地』。 #2痢:原作『□』,据万历本改。 #3亦:原作『不』,据万历本改。 #4复:疑当作『腹』。 #5离:原作『雅』,据万历本改。 #6茄:疑当作r茹』。 #7大:原作『人』,据万历本改。 #8胜:原脱,据万历本补。 #9浸:底本此下内容与『治卒风瘠不得语方第二十』之后半部分,及『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方第二十一』之前半部分重出,系错简所致,今据万历本删。又此下至本篇末『一切热毒』前内容原脱,今据万历本补。 #10香:此前疑脱『丁』字。 #11便:疑当作『使』。 #12复:原作『后』,据万历本改。 #13木:原作『木』,据万历本改。 10-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卷之三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卷之三 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 治疟病方,鼠妇、豆豉二七枚,合捣,令相和,未发时服二丸,欲发时服一丸。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又方,用独父蒜,於白炭上烧之,末,服方寸匕。 又方,五月五日,蒜一片去皮,中破之,刀割,合容巴豆一枚,去心皮,内蒜中令合,以竹挟以火炙之,取可热,捣为三丸,未发前服一丸,不止,复与一丸。 又方,取蜘蛛一枚,芦管中密塞,管中以绾颈,过发时,乃解去也。 又方,日始出时,东向日再拜,毕,正长跪,向日叉手,当闭气,以书墨注其管两耳中,各七注,又丹书舌上,言子日死,毕,复再拜,还去勿顾,安卧勿食,过发时断,即差。 又方,多煮豉汤,饮数升,令得大吐,便差。 又方,取蜘蛛一枚,着饭中,合丸吞之。 又方,临发时,捣大附子下筛,以苦酒和之,涂背上。 又方,鼠妇虫子四枚,各一以饴糖裹之,丸服便断,即差。 又方,常山,捣下筛成末,三两,真丹一两,白蜜和,捣百杵,丸如梧子,先发服三丸,中服三丸,临卧服三丸,无不断者,常用效。 又方,大开口,度上下唇,以绳度心头,灸此度下头百壮,又灸脊中央五十壮,过发时,灸二十壮。 又方,破一大豆去皮,书一片作日字,一片作月字,左手持日,右手持月,吞之立愈,向日服之,勿令人知也。 又方,皂荚三两,去皮炙,巴豆一两,去心皮,捣,丸如大豆大,一服一枚。 又方,巴豆一枚,去心皮,射菵如巴豆大,枣一枚,去皮,合捣成丸,先发各服一丸,如梧子大也。 又方,常山、知母、甘草、麻黄等分,捣,蜜和丸如大豆,服三丸,比发时令过毕。 又方,常山三两,甘草半两,水酒各半升,合煮取半升,先发时一服,比发令三服尽。 又方,常山三两,到,以酒三升,渍二三日,平旦作三合服,欲呕之,临发又服二合,便断。旧酒亦佳,急亦可煮。 又方,常山三两,秫米三百粒,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之服,至发时令尽。 又方,若发作无常,心下烦热,取常山二两,甘草一两半,合以水六升,取二升,分再服,当快吐,仍断,勿饮食。 老疟久不断者,常山三两,鳖甲一两,炙,升麻一两,附子一两,乌贼骨一两,以酒六升渍#1之,小令近火,一宿成,服一合,比发可数作。 又方,华芦、皂荚各一两,炙,巴豆二十五枚,并捣,熬令黄,依法捣,蜜丸如小豆,空心服一丸,未发时一丸,临发时又一丸,勿饮食。 又方,牛膝茎叶一把,切,以酒三升服,令微有酒气。不即断,更作,不过三服而止。 又方,末龙骨方寸匕,先发一时,以酒一升半,煮三沸,及热尽服,温覆取汗,便即效。 又方,常山三两,甘草半两,知母一两,捣,蜜丸,至先发时,服如梧子大十丸,次服减七丸八丸,后五六丸,即差。 又方,先发二时,以炭火床下,令脊脚极暖被覆,过时乃止,此治先寒后热者。 又方,先炙鳖甲,捣末方寸匕,至时令三服尽,用火炙,无不断。 又方,常山三两,捣筛,鸡子白和之丸,空腹三十丸,去发食久三十丸,发时三十丸,或吐或否也,从服药至过发时,勿饮食。 治温疟不下食,知母、鳖甲炙、常山各二两,地骨皮三两切,竹叶一升切,石膏四两,以水七升,煮二升五合,分温三服。忌蒜、热面、猪、鱼。 治瘴疟,常山、黄连、豉熬各三两,附子二两,炮,捣筛,蜜丸,空腹服四丸,欲发三丸,饮下之,服药后至过发时,勿吃食。 若兼诸痢者,黄连、犀角各三两,牡蛎、香豉各二两,并熬,龙骨四两,捣筛,蜜丸,服四十丸,日再服,饮下。 无时节发者,常山二两,甘草一两半,豉五合,绵裹,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再服,快吐。 无问年月,可治三十年者,常山、黄连各三两,酒一斗,宿渍之,晓以瓦釜煮取六升,一服八合,比发时令得三服,热当吐,冷当利,服之无不差者,半料合服得。 劳疟积久,众治不差者,生长大牛膝一大虎口,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空腹一服,欲发一服。 禳一切疟,是日抱雄鸡,一时令作大声,无不差。 又方,未发头向南卧,五心及额舌七处,闭气书鬼字。 咒法,发日执一石於水滨,一气咒云:眢眢圆圆,行路非难,捉取疟鬼,送与河官,急急如律令。投於水,不得回顾。 治一切疟,乌梅丸方。甘草二两,乌梅肉熬、人参、桂心、肉从蓉、知母、牡丹各二两,常山、升麻、桃人去皮尖熬,乌豆皮熬膜取皮各三两,桃人研,欲丸入之,捣筛,蜜丸,苏屠臼捣一万杵,发日五更酒下三十丸,平旦四十丸,欲发四十丸,不发日空腹四十丸,晚三十丸,无不差,徐服。后十余日,吃肥肉发之也。 □见疟,白驴蹄二分,熬,大黄四分,绿豆三分,末,砒霜二分,光明砂半分,雄黄一分,捣,蜜丸如梧子,发日平旦冷水服二丸,七日内忌油。 附方 《外台秘要》:治疟不痊,乾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服。 《圣惠方》:治久患疟劳瘴等方,用鳖甲三两,涂酥,炙令黄,去裙为末,临发时温酒调下二钱匕。 治疟,用桃人一百个,去皮尖,於乳钵中细研成膏,不得犯生水,候成膏,入黄丹三钱,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当发日,面北用温酒吞下,如不饮酒,井花水亦得。五月五日午时合,忌鸡犬妇人见。 又方,用小蒜,不拘多少,研极烂,和黄丹少许,以聚为度,丸如鸡头大,候乾,每服一丸,新汲水下,面东服,至妙。 治卒发癫狂病方第十七 治卒癫疾方,灸阴茎上宛宛中三壮,得小便通则愈。又方,灸阴茎上三壮,囊下缝二七壮。 又方,灸两乳头三壮,又灸足大指本聚毛中七壮,灸足小指本节七壮。 又方,取葶苈一升,捣三千杵,取白犬倒悬之,以杖犬,令血出,承取以和葶苈末,服如麻子大一丸,三服取差。 又方,莨菪子三升,酒五升渍之,出曝乾,渍尽酒止,捣,服一钱匕,日三,勿多,益狂。 又《小品》癫狂莨菪散莨菪子三升,末之,酒一升,渍多日出,捣之,以向汁和,绞去滓,汤上煎,令可丸,服如小豆三丸,日三,口面当觉急,头中有虫行者,额及手足应有赤色处,如此必是差候。若未见,服取尽矣。 又方,末房葵,温酒服一刀圭至二三,身润又小不仁为候。 又方,自缢死者绳,烧三指撮,服之。 凡癫疾,发则仆地,吐涎沫,无知强掠起如狂,反遗粪者,难治。 治卒发狂方,烧虾蟆,捣末,服方寸匕,日三服之,酒服。 又方,卧其人着地,以冷水淋其面,为终日淋之。 治卒狂言鬼语方,针其足大拇指爪甲下入少许,即止。 又方,以甑带急合缚两手,火灸左右胁,握肘头文俱起七壮,须臾,鬼语自道姓名,乞去,徐徐诂问,乃解手耳。 凡狂发则欲走,或自高贵称神圣,皆应备诸火炙,乃得永差耳。 若或悲泣呻吟者,此为邪魅非狂,自依邪方治之,《近效方》已生蚕纸作灰,酒水任下,差疗风癫也。 附方 《斗门方》:治癫痫,用艾於阴囊下谷道正门当中间,随年道#2灸之。 《千金方》:治风癫百病,麻人四升,水六升,猛火煮,令牙生,去滓,煎取七合,旦空心服,或发或不发,或多言语,勿怪之,但人摩手足须定,凡进三剂愈。 又方,治狂邪发无时,披头大叫,欲杀人,不避水火,苦参以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 《外台秘要》:治风痫,引胁牵痛,发作则吐,耳如蝉鸣,天门冬,去心皮,曝乾,捣筛,酒服方寸匕。若人久服,亦能长生。 《广利方》:治心热风痫,烂龙角,浓研汁,食上服二合,日再服。 《经验后方》:治大人小儿久患风痫,缠喉□嗽,遍身风疹,急中涎潮。 等此药不太吐逆,只出涎水,小儿服一字。瓜蒂不限多少,细碾为末,壮年一字,十五已下、老怯半#3字,早晨井花水下,一食须含沙糖一块,良久涎如水出,年深涎尽,有一块如涎布,水上如鉴矣,涎尽食粥一两日,如吐多困甚,即咽麝香汤一盏,即止矣。麝细斫,温水调下。昔天平尚书觉昏眩,即服之,取涎有效。 《明皇杂录》云:开元中有名医纪朋者,观人颜色谈笑,知病深浅,不待诊脉。帝闻之,召於掖庭中,看一宫人,每日昃#4则笑歌啼号,若狂疾,而足不能履地,朋视之日:此必因食饱而大促力,顿仆於地而然。乃饮以云母汤,令熟寐,觉而失所苦,问之乃言:因太华公主载诞,宫中大陈歌吹,某乃主讴,惧其声不能清且长,吃□蹄羹饱,而当筵歌大曲,曲罢觉胸中甚热,戏於砌台上,高而坠下,久而方惺,病狂足不能及地。 治卒得惊邪恍惚方第十八 治人心下虚悸方,麻黄、半夏等分,捣,蜜丸,服如大豆三丸#5,日二#6,稍增之。半夏汤洗去滑,乾。 治惊忧怖迫遥#7,或惊恐失财,或激愤惆怅,致志气错越,心行违僻不得安定者。 龙骨、远志、茯#8神、防风、牡蛎各二两,甘草七两,大枣七枚,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再服,日日作之,取差。 又方,茯苓#9、乾地黄各四两,人参、桂#10各三两,甘草二两,麦门冬一升,去心,半夏六两,洗滑,生姜一斤,以水一斗,又杀乌鸡取血及肝心,煮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其问少食无爽,作三剂差。 又方,白雄鸡一头,治如食,真珠四两切,薤白四两,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宿勿食,旦悉鸡等及饮汁尽。 又有镇心定志诸丸,在大方中。 治卒中邪鬼,恍惚振噤方,灸鼻下人中,及两手足大指爪甲本,令艾丸在穴上,各七壮,不止,至十四#11壮愈。此事本在杂治中。 治女人与邪物交通,独言独笑,悲思恍惚者、末#12雄黄一两,以松脂二两溶和,虎爪搅,令如弹丸,夜内火笼中烧之,令女人侵坐其上,被急自蒙,唯出头耳,一尔未差,不过三剂,过自断也。 又方,雄黄一两,人参一两,防风一两,五味子一升,捣筛,清旦以井水服方寸匕,三服差。 师往以针五枚内头髻中,狂病者则以器贮水,三赤新布覆之,横大刀於上,悉乃矜庄,呼见其人,其人必欲起走,慎勿听,因取一喷之,一呵视,三通乃熟,拭去水,指弹额上近发际,问欲愈乎?其人必不肯答,如此二七弹乃答,欲因杖针刺鼻下人中近孔内侧,空停针,两耳根前宛宛动中停针,又削鼻直上入发际一寸,横针又刺鼻直上入,乃具诘问,怜怜醒悟,则乃止矣。 若男女喜梦与鬼通致恍惚者,锯截鹿角屑,酒服三指撮,日三。 附方 张仲景:主心下悸,半夏、麻黄丸。二物等分,末,蜜丸如小豆,每服三丸,日三。 《简要济众方》:每心藏不安,惊悸善忘,上鬲风热化痰。 白石英一两,朱砂一两,同研为散,每服半钱,食后夜卧,金银汤调下。心中客热,膀胱间连胁下气妨,常旦忧愁不乐,兼心忪者。 取莎草根二大斤,切熬令香、以生绢袋贮之,於三大斗无灰清酒中浸之,春三月浸一日,即堪服,冬十月后,即七日,近暖处乃佳。每空腹服一盏,日夜三四服之,常令酒气相续,以知为度。若不饮酒,即取莎草根十两,加桂心五两,芜萸三两,和捣为散,以蜜和为丸,捣一千杵,丸如梧子大,每空腹以酒及姜蜜汤饮汁等下二十丸,服,渐加至三十丸,以差为度。 治中风诸急方第十九 治卒中急风,闷乱欲死方。灸两足大指下横文中,随年壮,又别有续命汤。 若毒急不得行者,内筋急者。灸内踝,外筋急者,灸外踝上,二十壮。若有肿痹,虚者取白敛二分,附子一分,捣,服半刀圭,每日可三服。 若眼上睛垂者,灸目两毗后,三壮。 若不识人者,灸季胁头,各七壮,此胁小肋屈头也。 不能语者,灸第二槌,或第五槌上,五十壮。又别有不得语方,在后篇中矣。 又方,豉、茱萸各一升,水五升,煮取二升,稍稍服。 若眼反口噤,腹中切痛者,灸阴囊下第一横理,十四壮。又别有服膏之方。 若狂走欲斫刺人,或欲自杀,骂晋不息,称鬼语者。 灸两口吻头赤肉际各一壮,又灸两肘屈中五壮,又灸背胛中间三壮,三日报灸三,仓公秘法,又应灸阴囊下缝三十壮。又别有狂邪方。 若发狂者,取车毂中脂如鸡子,热温淳苦酒,以投脂甚搅令消,服之令尽。 若心烦恍惚,腹中痛满,或时绝而复苏者。取釜下土五升,捣筛,以冷水八升和之,取汁,尽服之,口已噤者,强开,以竹筒灌之,使得下,人便愈,甚妙。 若身体角弓反张,四肢不随,烦乱欲死者。 清酒五升,鸡白矢一升,捣筛合和,扬之千遍,乃饮之,大人服一升,日三,少小五合,差。 若头身无不痛,颠倒烦满欲死者。 取头垢如大豆大服之,并囊贮大豆,蒸熟,逐痛处熨之,作两囊更番为佳。若无豆,亦可蒸鼠壤土熨。 若但腹中切痛者,取盐半斤,熬令尽,着口中,饮热汤二升,得便吐愈。 又方,附子六分,生姜三两,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为再服。 若手足不随方,取青布烧作姻,就小口器中熏痛处。 又方,豉三升,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又,取豉一升,微熬,囊贮渍三升酒中三宿,温服,微令醉为佳。 若身中有掣痛,不仁不随处者。 取乾艾叶一紏许,丸之,内瓦甑下,塞余孔,唯留一目,以痛处着饭目,下烧艾以黑之,一时间愈矣。 又方,取朽木削之,以水煮令浓,热灼灼尔,以渍痛处,效。 若口噤不开者,取大豆五升,熬令黄黑,以酒五升渍取汁#13,以物强发口而灌之毕,取汗。 又方,独活四两,桂二两,以酒水二升,煮取一升半,分为三服,开口与之,温卧#14,火炙令取汗。 若身直不得屈伸反覆者,取槐皮黄白者切之,以酒共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稍稍服之。 又方,刮枳树皮,取一升,以酒一升,渍一宿,服五合至一升,酒尽更作,差。 若口喎僻者,衔奏灸口吻口横文间,觉火热便去艾,即愈,勿尽艾,尽艾则太过。若口左僻灸右吻,右僻灸左吻。又灸手中指节上一丸,喎右灸左也。又有灸口喎法,在此后也。 又方,取空青末,着口中,入咽即愈。姚同。 又方,取蜘蛛子摩其偏急颊车上,候视正则止,亦可向火摩之。 又方,牡蛎、矾石、附子、宠中黄土分等,捣末,以三岁雄鸡#15冠血和傅,急上,持水着边,视欲还正,便急洗去药,不着更涂#16上,便愈。 又方,鳖甲、乌头涂之,欲正,即揭去之。 若四肢逆冷,吐清汁#17,宛转啼呼者。 取桂一两,□咀,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尽服。 若关节疼痛,蒲黄八两,附子一两,炮;合末之,服一钱已#18,日三,稍增至方寸匕。 若骨节疼烦,不得屈伸,近之则痛,短气得汗#19出,或欲肿者。 附子二两,桂四两,术三两,甘草二两,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汗出愈也。 若中暴风,白汗出如水者。 石膏、甘草各等分,捣,酒服方寸匕,日移一丈辄一服也。 若中缓风,四支不收者。 豉三升,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二作之。亦可酒渍#20煮饮之。 若卒中风瘫,身体不自收,不能语,迷昧不知人者,陈元狸#21骨膏至要,在备急药方中。 附方头风头痛附 《经验方》:治急中风,目#22瞑牙噤,无门下药者,用此末子,以中指点末,揩齿三二十,揩大牙左右,其口自开,始得下药,名 开关散:天南星捣为末,白龙脑,二件各等分,研,自五月五日午时合,患者只一字至半钱。 《简要济众》:治中风噤不开,涎潮吐方。 用皂角一挺,去皮,涂猪脂,炙令黄色,为末,每服一钱匕,非时温酒服。如气实脉大,调二钱匕。如牙关不开,用白梅揩齿,口开即灌药,以吐出风涎,差。 治中风不省人事,牙关紧急者。 藜芦一两,去芦头,浓煎,防风汤浴过,焙乾,碎切,炒微褐#23色,捣为末#24,每服半钱,温水调下,以吐出风涎为效。如人行二里未吐,再服。 又治胆风毒气,虚实不调,昏沉睡多。 酸枣人一两,生用,金挺蜡茶二两,以生姜汁涂,炙令微焦,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水七分,煎六分,无时温服。 《孙尚药》:治卒中风,昏昏若醉,形体昏闷,四肢不收,或倒或不倒,或口角似斜,微有涎出,斯须不治,便为大病,故伤人也,此证风涎潮於上膈,痹气不通,宜用 急救稀涎散:猪牙皂角四挺,须是肥实不蚛,削去黑皮,晋矾一两,光明通莹者,二味同捣,罗为细末,再研为散。如有患者,可服半钱,重者三字匕,温水调灌下,不大呕吐,只是微微涎稀令出,或一升二升,当时惺惺,次缓而调治,不可便大段治,恐过伤人命。累经效,不能尽述。 《梅师方》:疗瘫缓风,手足亸曳,口眼喎斜,语言赛涩,履步不正。 神验乌龙丹:川乌头去皮脐了,五灵脂各五两,右为末,入龙脑、麝香,研令细匀,滴水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先以生姜汁研化,次暖酒调服之,一日两服,空心晚食前服,治一人只三十丸,服得五七丸,便觉抬得手,移得步,十丸可以自#25。 《圣惠方》:治一切风疾,若能久服,轻身明目,黑髭驻颜。 用南烛树,春夏取枝叶,秋冬取根皮,拣择细锉,五升,水五斗,慢火煎取二斗,去滓,别於净锅中慢火煎如稀饧,以瓷瓶贮,温酒下一匙,日三服。 又方,治风立有奇效。用木天蓼一斤,去皮,细锉,以生绢袋贮,好酒二斗浸之,春夏一七日,秋冬二七日后开,每空心,日午初夜合温饮一盏,老幼临时加减,若长服,日只每朝一盏。 又方,治中风口喎。巴豆七枚,去皮烂研,喎左涂右手心,喎右涂左手心,仍以暖水一盏,安向手心,须臾即便正,洗去药,并频抽掣中指。 又方,治风头旋。用蝉壳二两,微炒为末,非时温酒下一钱匕。 《千金方》:治中风,面目相引,偏僻牙车急,舌不可转。 桂心以酒煮取汁,故布蘸拓病上,即正,左喎拓右,右喎拓左,常用大效。 又方,治三年中风不较#26者。 松叶一斤,细切之,以酒一斗,煮取三升,顿服,取汗出,立差。 又方,立卒中风头面肿,杵杏人如膏傅之。 又方,治头面风,眼□鼻塞,眼暗冷泪。 杏#27人三升,为末,水煮四五沸,洗头冷汗,尽三度差。 《外台秘要》:治卒中风口喎。皂角五两,去皮为末,三年大醋和,右喎涂左,右喎涂右,乾及#28傅之,差。 又,治偏风及一切风。桑枝锉一大升,用今年新嫩枝,以水一大斗,煎取二大升,夏用井中沉,恐酢坏,每日服一盏,空心服,尽又煎服,终身不患偏风。若预防风,能服一大升佳。 又主#29风身体如虫行。盐一斗,水一石,煎减半,澄清,温洗三五度,治一切风。 葛氏方,治中风寒瘟,直口噤,不知人。 鸡屎白一升,熬令黄,极热,以酒三升,和搅去滓服。 《千金翼方》:治热风汗出心闷,水和云母服之,不过再服,立差。 《箧中方》:治风头及脑掣痛不可禁者,摩膏主之。 取牛蒡茎叶捣,取浓汁二升,合无灰酒一升,盐花一匙头,火煎令稠成膏,以摩痛处,风毒散自止。亦主时行头痛。摩时须极力令作热,乃速效。冬月无叶,用根代之亦可。 《经验后方》:治中风及壅滞,以旋覆花洗尘令诤,捣末,炼蜜丸,如梧子大,夜卧以茶汤下五丸至七丸、十丸。 又方,解风热,疏积热、风壅,消食,化气,导血,大解壅滞。 大黄四两,牵牛子四两,半生半熟,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茶下一十丸,如要微动,吃十五丸,冬月宜服,并不搜搅人。 《集验方》:治风热心躁,口乾,狂言,浑身壮热及中诸毒,龙脑甘露丸。寒水石半斤,烧半日,净地坑内,盆合四面,湿土壅起,候经宿取出,入甘草末、天竺黄各二两,龙脑二分,糯米膏丸,弹子大,蜜水磨下。 《食医心镜》:主#30中风心肺风热,手足不随,及风痹不任,筋脉五缓,恍惚烦躁。熊肉一斤,切,如常法调和作腌腊,空腹食之。 又主风孪拘急偏枯,血气不通利。 雁肪四两,炼,泸过,每#31日空心暖酒一杯,肪一匙头,饮之。 同经曰:治历节诸风,骨节疼痛,昼夜不可忍者。 没药半两,研,虎脑骨三两,涂酥炙黄色,先捣,罗为散,与没药同#32研令细,温酒#33调二钱,日三服,大佳。 《圣惠方》:治历节风,百节疼痛不可忍。 用虎头骨一具,涂酥炙黄,槌碎,绢袋贮,用清酒二斗,浸五宿,随性多少,暖饮之,妙。 《外#34台秘要方》:疗历节诸风,百节酸痛不可忍,松脂三十斤,炼五十遍,不能五十遍,亦可二十遍,用以炼酥三升,温和松脂三升,熟搅令极稠,旦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数食缅粥为佳。慎血腥、生冷、酢物、果子一百日,差。 又方,松节酒,主历节风,四肢疼痛如解落。 松节二十斤,酒五斗,渍二七日,服一合,日五六服。 《斗门方》:治白虎风所患不以,积年久#35治无效,痛不可忍者。用脑、麝、枫、柳皮不限多少,细锉焙乾,浸酒常服,以醉为度,即差。今之寄生枫树上者,方堪用,其叶亦可制砒霜粉,尤妙矣。 《经验后方》:治白虎风,走注疼痛,两膝热肿。 虎胫骨涂酥炙、黑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为末,每服温酒调下二钱匕,日再服。 《外台秘要》:治疬疡风及三年。 酢磨乌贼鱼骨,先布磨,肉赤即傅之。 又治疬疡风,酢磨硫黄,傅之,止。 《圣惠方》:治疬疡风,用羊蹄菜根於生铁上,以好醋磨,旋旋刮取,涂於患上,未差,更入硫黄少许,同磨涂之。 《集验方》:治颈项及面上白驳,浸淫渐长,有似癣,但无疮可治,鳗鲡鱼脂傅之,先拭剥上,刮使燥痛后,以鱼脂傅之,一度便愈,甚者不过三度。 《圣惠方》:治白驳,用蛇蜕,烧末醋调,傅上佳。 又方,治中风烦热,皮肤疡痒,用醍醐四两,每服酒调下宇#36匙。 《集验方》:治风气客於皮肤,瘙痒不已。 蜂房炙过,蝉蜕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二服。 又方,蝉蜕、薄苛等分,为末,酒调一钱匕,日三服。 《北梦琐言》云:有一朝士见梁奉御,诊之曰:风疾已深,请速归去。朝士复见鄜州马医赵鄂者,复诊之,言疾危。与梁所说同矣。曰:只有一法,请官人试吃消梨,不限多少,咀齕不及,绞汁而饮。到家旬日,唯吃消梨,顿爽矣。 《千金方》:治头风头痛,大豆三升,炒令无声,先以贮一斗二升,瓶一只,贮九升清酒,乘豆热即投於酒中,蜜泥封之七日,温服。孙真人方,治头风痛,以豉汤洗头避风,即差。 《千金翼》:治头风,捣葶苈子,以汤淋取汁洗头上。 又主头风沐头,吴茱萸二升,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绵染拭发根。 《圣惠方》:治头风痛,每欲天阴雨风先发者。 用桂心一两,为末,以酒调如膏,用傅顶上并额角。 陈藏器《拾遗·序》云:头疼欲死,鼻内吹消石末愈。 日华子云:治头痛,水调决明子,贴太阳穴。 又方,决明子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也。 《外台秘要》:治头疼欲裂,当归二两,酒一升,煮取六合,饮至再服。 《孙兆口诀》云:治头痛。 附子炮、石膏煅等分,为末,入脑、麝少许,茶酒下半钱。 《斗门方》:治卒头痛,白僵蚕碾为末,去丝,以熟水二钱匕,立差。又方,治偏头痛,用京芎细锉,酒浸服之,佳。 《博济方》:治偏头疼,至灵散,雄黄、细辛等分,研令细,每用一字已下,左边疼吹入右鼻,右边疼吹入左鼻,立效。 《经验后方》:治偏头疼绝妙,荜拨为末,令患者口中含温水,左边疼,令左鼻吸一字,右边疼,令右鼻吸一字,效。 《集验方》:治偏正头疼,谷精草一两,为末,用白面调,摊纸花子上,贴疼处,乾又换。 偏头疼方,用生萝卜汁一蚬壳,仰卧,注鼻,左痛注左,右痛注右,左右俱注亦得,神效。 《外台秘要》:头风白屑如麸糠方。 坚截楮木作枕,六十日一易新者。 治卒风喑不得语方第二十 治卒不得语方,以苦酒煮瓜子,薄颈一周,以衣苞,一日一夕乃解,即差。 又方,煮大豆煎其汁,令如饴,含之。亦但浓煮,饮之。 又方,煮豉汁,稍服之一日,可美酒半升中搅,分三服。 又方,用新好桂,削去皮,捣筛,三指撮,着舌下,咽之。 又方,锉谷枝叶,酒煮热灰中,沫出,随多少饮之。 治卒失声,声噎不出方。橘皮五两,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倾合服之。 又方,浓煮苦竹叶,服之差。 又方,捣蘘荷根,酒和绞,饮其汁。此本在杂治中。 又方,通草、乾姜、附子、茯神各半两,防风、桂、石膏各二两,麻黄一两半,白朮半两,杏人三十枚,十物捣筛,为末,蜜丸如大豆大,一服七丸,渐增加之,凡此皆中风。又有竹沥诸汤甚多,此用药虽少,而是将治所患,一剂不差,更应服之。 又方,针大槌旁一寸五分,又刺其下停针之。 又方,矾石、桂,末,绵裹如枣,内舌下,有唾出之。 又方,烧马勒衔铁令赤,内一升苦酒中,破一鸡子,合和饮之。 若卒中冷,声嘶哑者,甘草一两,桂二两,五味子二两,杏人三十枚,生姜八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为二服,服之。 附方 《经验后方》:治中风不语,独活一两,锉,酒二升,煎一升,大豆五合,炒有声,将药酒热投,盖良久,温服三合,未差再服。 又方,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拽锯声,口中涎沫。取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却脐子上陷一个坑子,内入陈醋一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黄色,同一处捣,再研极细,用生蜜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温酒下。 《圣惠方》:治中风,以大声咽喉不利。以蘘荷根二两,研,绞取汁,酒一大盏,相和令匀,不计时候,温服半盏。 治风毒脚弱痒满上气方第二十一 脚气之病,先起岭南,稍来江东,得之无渐,或微觉疼痹,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时冷时热,皆其候也。不即治,转上入腹。便发气,则杀人。治之多用汤酒摩膏,种效#37既多,不但一剂,今只取单效,用兼灸法。 取好豉一升,三蒸三曝乾,以好酒三斗,渍#38之三宿可饮,随人多少。欲预防,不必待时,便与酒煮豉服之。脚弱其得小愈,及更营诸方服之,并及灸之。 次服独活酒方,独活五两,附子五两,生用,切,以酒一斗,渍经三宿,服从一合始,以微痹为度。 又方,白矾石二斤,亦可用钟乳,末,附子三两,豉三升,酒三斗,渍四五日,稍饮之。若此有气,加苏子二升也。 又方,好硫黄三两,末之,牛乳五升,先煮乳水五升,仍内硫黄,煎取三升,一服三合。亦可直以乳煎硫黄,不用水也。卒无牛乳,羊乳亦得。 又方法,先煎牛乳三升,令臧半,以五合,辄服硫黄末一两,服毕,厚盖取汗,勿令得风,中问更一服,暮又一服。若已得汗,不复更取,但好将息将护之。若未差,愈后数日中亦可更作。若长将亦可煎为丸。北人服此治脚多效,但须极好硫黄耳,可预备之。 若胫已满,捏之没指者,但勒饮乌犊牛溺二三升,使小便利,息渐渐消。当以铜器,尿取新者为佳。无乌牛,纯黄者亦可用之。 又方,取牵牛子,捣,蜜丸,如小豆大五丸,取令#39小便利。亦可正尔吞之。其子黑色,正似梂子核形,市人亦卖之。 又方,三白根,捣碎,酒饮之。 又方,酒若水煮大豆,饮其汁。 又,食小豆亦佳。又,生研胡麻,酒和服之,差。 又方,大豆三升,水一斗,煮取九升,内清酒九升,又煎取九升,稍稍饮之。小便利,则肿歇也。 其有风引、白鸡、竹沥、独活诸汤,及八风、石斛、狗脊诸散,并别在大方中。金芽酒最为治之要,今载其方。 蜀椒、茵芋、金牙、细辛、菵草、乾地黄、防风、附子、地肤、蒴藋、升麻各四两,人参三两,羌活一斤,牛膝五两,十四物切,以酒四斗,渍七日,饮二三合,稍加之。亦治口不能言,脚屈,至良。又有侧子酒,亦效。 若田舍贫家,此药可酿,拔葜及松节、松叶皆善。 拔葜净洗,锉之一斛,以水三斛,煮取九斗,以渍曲,及煮去滓,取一斛渍饭,酿之如酒法,熟即取饮,多少任意,可顿作三五斛。若用松节、叶,亦依准此法,其汁不厌浓也。患脚屈,积年不能行,腰脊挛痹,及腹内紧结者,服之不过三五剂,皆平复。如无酿,水边商陆亦佳。 其灸法孔穴亦甚多,恐人不能悉皆知处,今止疏要者,必先从上始,若直灸脚,气上不泄则危矣,先灸大椎。 在项上大节高起者,灸其上面一穴耳,若气,可先灸百会五十壮,穴在头顶凹中也。 肩井各一百壮。 在两肩小近头凹处,指捏之,安令正得中穴耳。 次灸膻中五十壮。 在胸前两边对乳胸厌骨解间,指按觉气翕翕尔是也。一云正胸中一穴也。 次灸巨阙。 在心厌尖尖四下一寸,以赤度之,凡灸以上部五穴,亦足治其气。若能灸百会、风府#40、胃管及五藏腧,则益佳,视病之宽急耳。诸穴出《灸经》不可具载之。 次乃灸风市百壮。 在两髀外,可平倚垂手直掩髀上,当中指头大筋上,捻之,自觉好也。 次灸三里二百壮。 以病人手横掩,下并四指,名曰一夫,指至膝头骨下指中节是其穴,附胫骨外边捻之,凹凹然也。 次灸上廉一百壮。 又灸三里下一夫。 次灸下廉一百壮。 又在上廉下一夫。 次灸绝骨二百壮。 在外踝上三寸余,指端取踝骨上际,屈指头四寸便是,与下廉颇相对,分间二穴也,此下一十八穴,并是要穴,余伏兔、犊鼻穴,凡灸此壮数,不必顿毕,三日中报灸合尽。 又方,孔公孽二斤,石斛五两,酒二斗浸,服之。 附方 《斗门方》:治卒风毒,肿气急痛,以柳白皮一斤,锉,以酒煮令热,帛裹熨肿上,冷再煮,易之,甚妙也。 《圣惠方》:治走注风毒疼痛,用小芥子,末,和鸡子白调傅之。 《经验后方》: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贮,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二合,日三服。 《食医心镜》:除一切风湿痹,四肢拘孪。 苍耳子三两,捣末,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之。 又,治筋脉拘挛,久风湿痹,下气,除骨中邪气,利肠胃,消水肿,久服轻身益气力。 薏苡人一升,捣,为散,每服以水二升,煮两匙末,作粥,空腹食。 又主#41补虚,去风湿痹,醍醐二大两,暖酒一杯,和醍醐一匙饮之。 《经验方》:治诸处皮裹面痛,何首乌,末,姜汁调成膏,痛处以帛子裹之,用火炙鞋底熨之,妙。 孙真人方:主脚气及上气,取鲫鱼一赤长者,作脍,食一两顿差。 《千金翼》:治脚气冲心,白矾二两,以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洗脚,良。 《广利方》:治脚气冲烦,闷乱不识人,大豆一升,水三升,浓煮取汁,顿服半升。如未定,可更服半升,即定。 苏恭云:凡患脚气,每旦任意饱食,午后少食,日晚不食,如饥可食豉粥。若暝不消,欲致霍乱者: 即以高良姜二两,打碎,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尽,即消,待极饥乃食一饱#42薄粥,其药唯极饮之良。若卒无高良姜,母姜一两代之,以清酒一升,煮令极熟,和滓食之,虽不及高良姜,亦大效矣。 唐本注云:脚气。 煮荭草浓汁渍之,多差。 《简要济众》:治脚气连腿肿满,久不差方。 黑附子一两,去皮脐,生用,捣为散,生姜汁调如膏,涂傅肿上,药乾再调涂之,肿消为度。 治服散卒发动困#43笃方第二十二 凡服五石护命更生及锺乳寒食之散,失将和节度,皆致发动其病,无所不为,若发起仓卒,不以渐而至者,皆是散势也,宜及时救解之,若四肢身外有诸一切痛违常者。 皆即冷水洗数百遍,热有所冲,水渍布巾,随以拓之。又水渍冷石以熨之,行饮暖酒,逍遥起行。 若心腹内有诸一切疾痛违常,烦闷惛恍者,急解之,取冷,热取温酒饮一二升,渐渐稍进,觉小宽更进冷食,其心痛者,最急,若肉冷,口已噤,但折齿下热酒差。 若腹内有结坚热癖使众疾者,急下之。 栀子十四枚,豉五合,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之。热甚已发疮者,加黄芩二两。 癖食犹不消,恶食畏冷者更下。 好大黄末半升,芒消半升,甘草二两,半夏、黄芩、芫花各一分,捣为散,藏密器中。欲服,以水八升,煮大枣二十枚,使烂,取四升,去枣,乃内药五方寸匕搅和,着火上,三上三下,毕,分三服,旦一服便利者,亦可停。若不快,更一服。下后即作酒粥,食二升,次作水飧进之,不可不即食,胃中空虚,得热入,便煞人矣。 得下后应长将备急大黄、葶苈、豉各一合,杏人、巴豆三十枚,捣,蜜丸如胡豆大,日服二枚。利者减之,痞者加之。 解散汤方丸散酒甚多,大要在於将冷,及数自下,惟取通利,四体欲常劳动,又不可失食致饥,及馊饭臭鱼肉,兼不可热饮食、厚衣、向火、冒暑远行,亦不宜过风冷。大都每使於体粗,堪任为好,若已病发,不得不强自浇耳,所将药,每以解毒而冷者为宜。服散觉病去,停住,后二十日三十日便自服,常若留结不消,犹致烦热,皆是失度,则宜依法防治。此法乃多为贵乐人用,而贱苦者服之,更少发动,当以得寒劳故也,恐脱在危急,故略载此数条,以备匆卒。余具大方中。 附方 《圣惠方》:治乳石发动壅热,心闷吐血。 以生刺蓟捣取汁,每服三合,入蜜少许,搅匀服之。 《食疗》云:若丹石热发。 菰根和鲫鱼煮作羹食之,三两顿即便差耳。 治卒上气咳嗽方第二十三 治卒上气鸣息便欲绝方。 捣韭绞汁,饮一升许,立愈。 又方,细切桑根白皮三升,生姜三两,吴茱萸半升,水七升,酒五升,煮三沸,去滓,尽服之。一升入口,则气下。千金不传方。 又方,茱萸二升,生姜三两,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 又方,麻黄四两,桂、甘草各二两,杏人五十枚,熬之,捣为散,温汤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末人参,服方寸匕,日五六。 气嗽不问多少时者,服之便差方。 陈橘皮、桂心、杏人去尖皮熬,三物等分,捣,蜜丸,每服饭后须茶汤下二十丸,忌生葱。史侍郎传。 治卒厥逆上气,又两心胁下痛满淹淹欲绝方,温汤令灼灼尔,以渍两足及两手,数易之也。 此谓奔豚病,从卒惊怖忧追得之,气下纵纵,冲心胸脐间,筑筑发动,有时不治,煞人。诸方用药皆多,又必须煞豚,唯有一汤,但可办耳。 甘草二两,人参二两,桂心二两,茱萸一升,生姜一斤,半夏一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此药宜预蓄,得病便急合之。 又方,麻黄二两,杏人一两,熬令黄,捣散,酒服方寸匕,数服之,差。 治卒乏气,气不复,报肩息方。 乾姜三两,□咀,以酒一升渍之,每服三合,日三服。 又方,度手拇指折度心下,灸三壮,差。 又方,麻黄三两,先煎去沫,甘草二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差后,欲令不发者,取此二物,并熬杏人五十枚,蜜丸,服如桐子大四五丸,日三服,差。 又方,麻黄二两,桂、甘草各一两,杏人四十枚,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此三方,并各小投杯汤,有气疹者,亦可以药捣作散,长将服之。多冷者,加乾姜三两。多痰者,加半夏三两。 治大走马及奔趁喘乏,便饮冷水,因得上气发热方。 用竹叶三斤,橘皮三两,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三日一剂,良。 治大热行极,及食热饼,竟饮冷水过多,冲咽不即消,仍以发气,呼吸喘息方。 大黄、乾姜、巴豆等分,末,服半钱匕,若得吐下,即愈。 若犹觉停滞在心胸膈中不利者。 瓜蒂二分,杜衡三分,人参一分,捣筛,以汤服一钱匕,日二三服,效。 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烟#44燥而不渴者。 生姜五两,人参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一枚,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 又方,甘草二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又方,生天门冬,捣取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苑四合,铜器於汤上煎,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 又方,甘草二两,乾姜三两,枣十二枚,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 卒得寒冷上气方。 乾苏叶三两,陈橘皮四两,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 治卒得咳嗽方。 用釜月下土一分,豉七分,捣,为丸梧子大,服十四丸。 又方,乌鸡一头,治如食法,以好酒渍之半日,出鸡,服酒。一云苦酒一斗,煮白鸡,取三升,分三服,食鸡肉,莫与盐食,则良。 又方,从大椎下第五节下、六节上空间,灸一处,随年。并治上气。 又方,灸两乳下黑白肉际,各百壮,即愈。亦治上气。灸胸前对乳一处,须随年壮也。 又方,桃人三升,去皮,捣,着器中,密封头,蒸之一炊,倾出曝乾,绢袋贮,以内二斗酒中六七日,可饮四五合,稍增至一升,吃之。 又方,饴糖六两,乾姜六两,末之,豉二两,先以水一升,煮豉三沸,去滓,内饴糖消,内乾姜,分为三服。 又方,以饴糖杂生姜屑,蒸三斗米下,食如弹子丸,日夜十度服。 又方,猪肾二枚,细切,乾姜三两,末,水七升,煮二升,稍稍服,覆取汗。 又方,炙乌心食之,佳。 又方,生姜汁、百部汁和同合煎,服二合, 又方,百部根四两,以酒一斗,渍再宿,火暖,服一升,日再服。 又方,椒二百粒,捣末之,杏人二百枚,熬之,枣百枚,去核,合捣,令极熟,稍稍合如枣许大,则服之。 又方,生姜三两,捣取汁,乾姜屑三两,杏人一升,去皮熬,合捣为丸,服三丸,日五六服。 又方,芫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以枣十四枚,煎令汁尽,一日一食之,三日讫。 又方,熬捣葶苈一两,乾枣三枚,水三升,先煮枣,取一升,去枣,内葶苈,煎取五合,大人分三服,小儿则分为四服。 又华佗五嗽丸:炙皂荚、乾姜、桂等分,捣,蜜丸如桐子,服三丸,日三。 又方,错取松屑一分,桂二分,皂荚二两,炙,去皮子,捣,蜜丸如桐子大,服十五丸,小兄五丸,日一二服。 又方,屋上白蚬壳,捣末,酒服方寸匕。 又方,末浮散石服,亦蜜丸。 又方,猪□一具,薄切,以苦酒煮食,令尽,不过二服。 又方,芫花二两,水二升,煮四沸,去滓,内白糖一斤,服如枣大,勿食咸酸。亦治久咳嗽者。 治久咳嗽上气十年二十年,诸药治不差方,猪□三具,枣百枚,酒三升,渍数日,服三二合,加至四五合,服之不久,差。 又方,生龟一只,着坎中就溺之,令没,龟死,渍之三日出,烧末,以醇酒一升,和屑如乾饭,顿服之,须臾大吐,嗽囊出则差。小儿可服半升。 又方,生龟三,治如食法,去肠,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渍曲酿,秫米四升,如常法熟,饮二升,令尽,此则永断。 又方,蝙蝠除头,烧令焦,末,饮服之。 附方 孙真人方:治咳嗽。 皂荚烧研碎二钱匕,豉汤下之。 《十全博救方》:治咳嗽。 天南星一个,大者,炮令裂,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五分,温服,空心、日午、临外时各一日服。 《箧中方》:治咳嗽含膏丸。 曹州葶苈子一两,纸衬熬令黑,知母、贝母各一两,三物同捣筛,以枣肉半两,别销沙糖一两半,同入药中,和为丸,大如弹丸,每服以新绵裹一丸,含之,徐徐咽津,甚者不过三丸。今医亦多用。 崔知悌疗久嗽熏法。 每旦取款冬花如鸡子许,少蜜拌花使润,内一升铁铛中,又用一瓦碗钻一孔,孔内安一小竹筒,笔管亦得,其筒稍长,作碗铛相合,及撞筒处,皆面泥之,勿令漏气,铛下着炭,少时款冬烟自从筒出,则口含筒,吸取烟咽之,如胸中少闷,须举头,即将指头捻筒头,勿使漏烟气,吸烟使尽,止。凡如是五日一为之,待至六日,则饱食羊肉馎饦一顿,永差。 《胜金方》:治久嗽、暴嗽、劳嗽,金粟丸。 叶子雌黄一两,研细,用纸筋泥固济,小合子一个令乾,勿令泥厚,将药入合子内,水调赤石脂封合子口,更以泥封之,候乾,坐合子於地上,上面以末入窖,瓦坯子弹子大,拥合子令作一大子,上用炭十斤,簇定,顶着火一熨斗,笼起,令火从上渐炽,候火消三分去一,看瓦坯通亦,别去火,候冷,开合子取药,当如镜面光明红色,入乳钵内细研,汤侵冰#45饼心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丸五丸,甘草水服,服后睡良久,妙。 《崔元亮海上方》:疗嗽单验方。 取好梨去核,捣取汁一茶碗,着椒四十粒,煎一沸,去滓,即内黑饧一大两,消讫,细细含咽,立定。 孟诜云:卒咳嗽。 以梨一颗,刺作五十孔,每孔内以椒一粒,以面裹,於热火灰中煨令熟,出停冷,去椒食之。 又方,梨一颗去核,内酥、蜜,面裹烧令熟,食之。 又方,取梨肉内酥中煎,停冷食之。 又方,捣梨汁一升,酥一两,蜜一两,地黄汁一升,缓火煎,细细含咽。 凡治嗽皆须待冷,喘息定后方食,热食之反伤矣,冷嗽更极不可救,如此者,可作羊肉汤饼饱食之,便卧少时。 《千金方》:治小儿大人咳逆上气。 杏人三升,去皮尖,炒令黄,杵如膏,蜜一升,分为三分,内杏人,杵令得所,更内一分,杵如膏,又内一分,杵熟止,先食含之,咽汁。 《杨氏产乳》:疗上气急满,坐卧不得方。 鳖甲一大两,炙令黄,细捣为散,取灯心一握,水二升,煎取五合,食前服一钱匕,食后蜜水服一钱匕。 刘禹锡《传信方》:李亚治一切嗽及上气者。 用乾姜须是台州至好者,皂荚炮去皮子,取肥大无孔者,桂心紫色辛辣者,削去皮,三物并别捣,下筛了,各称等分,多少任意,和合后更捣筛一遍,炼白蜜和搜,又捣一二十杵,每饮服三丸,丸稍加大,如梧子,不限食之先后,嗽发即服,日三五服,噤食葱、油、咸、腥、热面,其效如神。刘在淮南与李同幕府,李每与人药而不出方,或讥其吝,李乃情话曰:凡人患嗽,多进冷药,若见此方用药热燥,即不肯服,故但出药多效。试之,信之。 《简要济众》:治肺气喘嗽。 马兜零二两,只用里面子,去却壳,酥半两,入碗内,拌和匀,慢火炒乾,甘草一两,炙,二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或以药末含咽津,亦得。 治痰嗽喘急不定。 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46服。 杨文蔚治痰嗽利胸膈方。 栝楼肥实大者,割开#47子净洗,搥破刮皮,细切,焙乾,半夏四十九个,汤洗十遍,槌破,焙,捣罗为末,用洗栝楼熟水并瓤,同熬成膏,研细为丸,如梧子大,生姜汤下二十丸。 《深师方》:疗久咳逆上气,体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外,常作水鸡声者,白前汤主之。 白前二#48两,紫苑、半夏洗各三两,大戟七合,切,四物以水一斗,渍一宿,明日煮取三升,分三服。禁食羊肉、饧,大佳。 《梅师方》:治久患□呷咳嗽,喉中作声不得眠。取白前捣为末,温酒调二钱匕服。 又方,治上气咳嗽,呷呀息气,喉中作声唾黏。以蓝实叶水浸良久,捣绞取汁一升,空腹顿服,须臾,以杏人研取汁,煮粥食之,一两日将息,依前法更服,吐痰尽方差。 《兵部手集》:治小儿大人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脓涕枯。 淡竹沥一合,日三五服,大人一升。 《圣惠方》:治伤中筋脉,急上气咳嗽。 用枣二十枚,去核,以酥四两,微火煎,入枣肉中滴尽酥,常含一枚,微微咽之。 《经验后方》:定喘化涎。 猪蹄甲四十九个,争洗控乾,每个指甲内半夏、白矾各一字,入罐子内,封闭勿令烟出,火缎通赤,去火,细研,入麝香一钱匕,人有上喘咳,用糯米饮下,小儿半钱,至妙。 《灵苑方》:治咳嗽上气喘急,嗽血,吐血。 人参好者,捣为末,每服三钱匕,鸡子清调之,五更初服便睡,去枕仰卧,只一服愈。年深者,再服。忌腥、咸、鲊、酱、面等,并勿过醉饱,将息佳。 席延尝治虚中有热,咳嗽脓血,口舌咽乾,又不可服冻药。 好黄耆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三钱,如茶点羹粥中,亦可服。 《杜壬方》:治上焦有热,口舌咽中生疮,嗽有脓血。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后细呷之。亦治肺壅。 《经验方》: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新鲜。 桑根白皮一斤,米坩浸三宿,争刮上黄皮,锉细,入糯米四两,焙乾,一处捣为末,与服,米饮调下一两钱。 《斗门方》治肺破出血,忽嗽血不止者。 用海犀膏一大片,於火上炙令焦黄色,后以酥涂之,又炙再涂,令通透。 可碾为末用,汤化三大钱匕,放令服之.即血止。水胶是也,大验。 《食医心镜》:主上气咳嗽,胸膈痞满气喘。 桃人三两,去皮尖,以水一升,研取汁,和粳米二合,煮粥食之。 又,治一切肺病,咳嗽脓血不止。 好酥五斤,熔三遍,停取凝,当出醍醐,咫#49一合差。 又主#50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以萝卜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 治卒身面肿满方第二#51十四 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方。 大鲤一头,醇酒三升,煮之令酒乾尽,乃食之,勿用醋及盐豉他物杂也,不过三两服。差。 又方,灸足内踝下白肉,三壮,差。 又方,大豆一斗,熟煮,洒,饮汁及食豆,不过数度必愈,小豆尤佳。 又方,取鸡子黄白#52相和,涂肿处,乾复涂之。又方,杏叶锉,煮令浓,及热渍之。亦可服之。 又方,车下李核中人十枚,研令熟,梗米三合,研,以水四升,煮作粥,令得二升,服之,三作加核也。 又方,大豆一升,以水五升,煮二升,去豆,内酒八升,更煮九升,分三四服,肿差后渴,慎不可多饮。 又方,黄牛溺,顿服三升,即觉减,未消更服之。 又方,章陆根一斤,刮去皮,薄切之,煮令烂,去滓,内羊肉一斤,下葱、豉、盐,如食法,随意令之,肿差后亦宜作。此亦可常捣章陆,与米中半蒸作饼子食之。 又方,猪肾一枚,分为七脔,甘遂一分,以粉之,火炙令熟,一日一食,至四五,当觉腹胁鸣,小便利。不尔更进,尽热到去皮食之,须尽为佳,不尔再之,勿食盐。 又方,切章陆二升,以酒三升,渍三宿,服五合至一升,日三服之。凡此满,或是虚气,或是风冷气,或是水饮气,此方皆治之。 治肿入腹,苦满急,害饮食方。 大戟、乌翅末各二两,捣筛,蜜和丸,丸如桐子大,旦服二丸,当下渐退,更取令消,乃止之。 又方,葶苈子十两,椒目三两,囗#53苓三两,吴茱萸二两,捣,蜜和丸如桐子囗#54,服十丸,日三服。 又方,鲤鱼一头,重五斤者,以水二斗,煮取斗半,去鱼,泽漆五两,茯苓三两,桑根小皮切三升,泽泻五两,又煮取四升,分四服。服之小便当利,渐消也。 又方,皂荚剥炙令黄,锉三升,酒一斗渍,石#55器煮令沸,服一升,日三服,尽更作。 若肿偏有所起处者。 以水和灰以涂之,燥复更涂。 又方,赤豆、麻子合捣,以傅肿上。 又方,水煮巴豆,以布沾以拭之。 姚云:巴豆三十枚,合皮#56□咀,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五拭肿上,随手即减,勿近目及阴,疗身体暴肿#57如吹者。 若但是肿者。 靈善道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pz/8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山海五指山三亚海棠湾高速路基工程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