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行动世界预防自杀日,加强了解
每年有近80万人自杀身亡,而每例自杀死亡背后有超过20次自杀企图。自杀还是15-19岁儿童的第三大死因。自杀是会影响家人、社区和整个国家的悲剧,会对死者亲友造成持久的影响。 很多想自杀的人或自杀未遂者因感到耻辱,并不会去寻求救助,因此也得不到所需要的帮助。由于对自杀问题缺乏认识,并且许多国家与地区对于公开议论这个问题存在禁忌,自杀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但这需要每个人、社区还有国家的共同参与。让我们加强对自杀的了解,打破禁忌,挽救生命。 识别6类自杀高危人群 1、精神疾病患者,特别是抑郁症的患者; 2、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残疾的人群; 3、遭遇了重大的打击的人群,比如丧亲等; 4、曾有多次自杀行为或威胁的人群; 5、缺乏社会支持的人群,如空巢老人、独居的年轻人; 6、家族中曾经有自杀案例的人群。 识别自杀之前的10条线索 1、近期有过自残或自杀的行为,特别是频率较高时,往往有更大可能性再次出现自杀行为; 2、曾向他人(如亲属、同事、医护人员)透露厌世情绪,则有相对较高的自杀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人在实施自杀前会故意掩盖自杀的愿望; 3、曾经讨论或搜索自杀的方法、物品、材料、毒物等等; 4、常常在水边、高楼上、悬崖边等危险地带徘徊,可能提示有自杀的风险; 5、严重躯体疾病患者突然放弃治疗或观察; 6、重度抑郁症的患者出现反常的情绪改善,或与家人讨论未来的安排等,要警惕其自杀。此外,如果患者询问有关死亡的问题(如死亡方法),也要提防其自杀; 7、变得孤僻且失去生活乐趣。比如突然喜欢独处或者放弃了一些喜好的事物; 8、在应激事件(亲人去世等生活变动)后情绪激动,有强烈的无用感和罪恶感; 9、极度的悲伤之后无缘无故突然开心; 10、失去生活目标,对现实不满,对未来绝望,也就是自我感觉「无用、无助、无能」的人群。 发现身边人自杀或有自杀倾向,该怎么办? 来源:健康中国行动 编辑:宣传科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但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aodaqingyea.com/ldqypz/4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备考干货57味ldquo清热药r
- 下一篇文章: 中检院年第二批医疗器械产品分